分享

真正听懂一首歌意味着什么·港乐篇(四)

 摩卡的球乐坊 2021-08-04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在许多的人影响和见证下,满怀期待和热忱的去做某件事,最终却收获了和预想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愿意相信,无论是在感情中还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很巧合的是,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两首歌,细品之下,或多或少都有点类似的意味。

01:《别人的痛》

听了多年港乐,一直都很喜欢那些有故事,也能够用歌曲来讲故事的歌手。

从男歌手中的陈奕迅古巨基,到后来的许廷铿和林奕匡。

从女歌手中的容祖儿和杨千嬅,到吴雨霏和官恩娜。

不得不承认,相对于新时代港乐的这个大格局而言,上面四个名字不过是一串典型例子罢了。

有典型,自然也有非典型,谁呢?关楚耀。

他本是个大有前途的新人,却因为涉及曾经女友卫诗的负面新闻而被迫退圈。

他曾经因为声线和情感表达被谭咏麟看好,却自始至终没得到过什么好资源。

我至今仍然清楚的记得,2010年他接受电台采访时,是这么说的:

“我一直都在为得到我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努力”。

这句话看上去,怎么都很像只说了一半,私以为另一半应该是:

“至于最后到底是什么结果,的确不是我能够左右的。

这样的态度,既反映在他的感情上,同样也反映在他的歌上。

《别人的痛》这首歌,收录在关楚耀2007年的专辑《你当我什么》中,业界认为这是一张典型的多元化专辑——

奈何这个专辑名确实取得稍显灵性,幸运的是,要推的这首歌确实是个好作品。

作曲是资深港乐迷比较熟悉的张家诚老师,嗯,看过我在推送中对《上心》这首歌的解析,朋友们都应该比较理解他的风格。

一个喜欢利用长前奏把握住听众注意力,在作曲格局上不失细腻的优秀作曲人。

至于歌曲本身所讲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

这是一个关于男主角纠结于一场苦恋之中,实在不知道痛苦该怎么舒缓,最终不得不从自身的感受中跳脱出来的故事。

有趣的是,在跳脱的过程中,他几乎以灵魂去想象。

世界上有一个和自己类似际遇的人存在,以便达到让这个人来分担痛苦的目的。

即便如此,这种自欺欺人依旧无法掩盖本身沉重的痛苦。

也因为如此,本作的点题句是下面这样的:

这刻仍然望着异地

有个人太悲痛

长年独自活在那记忆中

代我负起千斤重

或许单纯的靠听歌去理解故事,我们还是会觉得沉重,甚至觉得这种方式完全就是在麻醉自己——

就像刚失恋的那些人,总会想尽办法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却发现怎么转移都不对,怎么转移痛苦都在眼前。

更何况,到了这首歌的最后,男人还这么唱了一句:别的方式我不懂。

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不用极端的方式来麻醉自己,这样的痛苦便不是我所能承受的。

所谓伤心,莫过于此。

此时我们在仔细听听张家诚老师在旋律上的妙处,便会凭空增加许多代入感。

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晰的记得,2016年的整个6月,我听的第一首港乐,就是这首《别人的痛》。

相信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感同身受,感情并无对错,可如果世界上必须有个人扮演不仁的角色,你也不该成为不义的那个人。

于是各位很容易发现,关心妍在《手下败将》里,其实是这么唱的:

流行曲再长久,一副冠军相,始终都会退下来,拱手退让,下降。

人世间有太多和感情类似的东西,以至于到最后,输赢真的没有这么重要。

对错也没有这么重要,什么最重要呢?

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曾经的付出,绝不因为心有所爱失却自己的尊严。

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经为之付出热血和真诚的一切,恰是我爱过的所有。

02:《无间道》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间道》都是香港警匪电影真正的巅峰。

这个级别的电影,配起主题曲来,自然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问题来了,现在的香港乐坛,最容易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是谁呢?

答案只有一个,林夕。

在黄伟文的很多采访中,他都习惯提到一个说法,林夕是词神,而我只是个作词人。

也正是这样的想法,造就了两人在作词风格上的区别。

颇为难得的是,在香港乐坛同旋律歌曲“粤语版通常胜于国语”的大背景下,这两首歌都成了不可多得的经典。

引用我在本系列最常用的一个句子。

“这两首歌,都有相当鲜明的点题句。

先看粤语版,很明显的,是以下这个小节:

明明我已昨夜无间踏尽面前路 梦想中的彼岸为何还未到 

明明我已奋力无间 天天上路 我不死也为活得好 

有没有终点 谁能知道 在这尘世的无间道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第一句传达的,其实是一种极端无助的心情,这也是本小节的主基调,林夕在粤语的音阶和押韵上搭配的相当出色。

至于伍乐城,则在钢琴的强烈表现力中加入了一定的鼓点元素,使得整首歌更有气势和大局感,通俗的说,就是更燃。

然后是国语版,同样是林夕作词,由于国语的押韵方式和音阶的表现状态都和粤语有一定区别,所以梁先生用了另一类含义深刻的词汇来表达。

具体表现在下面这个小节,需要提到的是,从歌曲的主题看,这仍然是点题的小节。

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

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仔细品味一下同等旋律之下这两个小节的区别,我们大概能明白,为什么林夕这样的人,会如此受到老一辈作词人的推崇。

在国语和粤语两种完全不同的作词模式下,能够切换得如此轻松,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做到的。

至于伍乐城,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

在TWINS的演唱会上,蔡卓妍曾经笑言:“到底是怎么样的情怀,让十一哥这样年纪的男人,可以创作出如此多具有少女情怀的好歌。

他真的只明白少女情怀吗?非也。

从TWINS的毕业季名曲《我们的纪念册》,到李克勤传唱度极高的《合久必婚》,以及杨千嬅的心情之作《咬唇》。

和陈辉阳不同,伍乐城展现的,是对各类风格曲目罕见的包容性和极强的驾驭能力。

或许人生中确实有太多容易左右应有长度的起伏,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试图让人生更有厚度的那些体验,才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过分执着于胜负,这个世界该是多么不幸福。

难怪后来谈到自己的多元化创作时,十一哥会这么说:

“没有什么心头爱,每一首我都爱,又或者,走过这段路本身,就是心头爱。

只要经历过,就是内心有爱的凭证。

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又有多少人是靠听歌了解的呢?

或许除了当事人,我们谁也不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