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一般人成不了林夕?

 摩卡的球乐坊 2021-08-04

今天和大家聊个关于作词的故事。

我有一个圈内的朋友,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词人,他一直把梁先生视为引领者,就在昨天,他在社交媒体上这么问:

“为什么一般人成不了林夕呢?”

嗯,我个人觉得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好问题,所以借着今天的推送回答一下。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梁先生其人。

梁先生全名梁伟文,笔名林夕,香港乐坛的两个伟文之一。

靠梁先生引进门,你才能看见黄先生,可前提是,你首先得在那个门里。

这话一直到如今都有很多人说,可真到如今就把这话弄明白的人,少之又少。

林夕是一个填词人,除此之外,他还当过大学助教、电台总监、唱片公司总经理。

他的身份很多。

上述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一个有志于写好词的年轻人,试图以林夕为目标去打动大家,首先需要明确下面几个基本要素。

要素A:你不一定要香港中文大学毕业,起码得有同等成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

要素B:林夕说过,每一个真正愿意写词的人,要至少先写10副歌词放在旁边。

这是无法取巧的。

要素C:如果你已经侥幸完成了前两条,还必须有足够的经历和感受。

这样的一个你,才能在写词的时候,有更强的代入感和情绪性,换言之,也就更加贴近生活和感情。

现在,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

为什么一般的词人成不了林夕呢?

理智告诉我们,普通词人想要达到要素A这样成分的积累,需要花极长的时间去经历和沉淀。

要素B我们可以暂时略过不提,我相信每个热爱歌词,愿意研究好歌词的朋友们,最终都能做到。

然后是要素C,经历和感受,那些同样需要时间和感受去沉淀的东西。

很显然,成为一个合格词人的基本想法,是当你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和要素C有关的经历和感受之后,还能够用要素A赋予你的能力表达出来。

做到了上面这一切,你才恰好合格。

成为一个合格的词人,只是一个热爱作词的朋友接近林夕的第一步。

也是最小的那一步。

这基本意味着,在这三大要素之外,还有远比上面更重要的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叫做天赋。

天赋的意思是“并不是每个人一看到张国荣,就能写出那样的自我”。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第二个节点叫做幸福。

说到这个节点,也许有朋友会觉得奇怪:

怎么要写出高水平的词和是否幸福还有关联吗?当然有关联。

周杰伦年轻时的歌和他临近结婚时不是一个水平。

周杰伦临近结婚时的歌和他婚后的歌更不是一个水平。

这显然不是因为他真的打算接受自己江郎才尽的事实,而是因为真正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问题来了:林夕很幸福吗?当然不。

文章憎命达,稍有文学理解能力的朋友们很容易明白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音乐,尤其是词作,其实同样如此。

梁先生是一个常年抑郁症患者,尽管他接受采访时并非每次都坦然承认。

他为啥抑郁呢?因为他足够纠结。

他为啥纠结呢?因为他这辈子的心思都放在了一个注定不属于他的人身上。

总有朋友问我——你说林夕为啥明白这么多种求而不得的心情和感受。

我也总是回答——如果你这辈子的心思都放在一个注定不属于你的人身上,求而不得的感受你也会很清楚,区别在哪儿呢?

区别在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做不到上文的要素A,作词人们愿意相信自己可以感同身受,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得出来。

所以,所谓“以林夕为首的,极具意象化的歌词”是什么意思呢?

不仅是“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也不仅是“黄是你的姓红是你爱的,就当做常识”——

更应该是那些明知求而不得,最后让自己释然的存在。

综上所述,为何一般人成不了林夕呢?

你得积累深厚,你得底蕴绵长,你得经历丰富,你还得洞察世情。

光是这样还不太行——你还得心有所感,感为所想,想为所写。

最后,你这辈子还得“确实没那么幸福”。

有个终其一生求而不得的人,自然就最好了。

明白了这个角度,一般人也许不那么容易纠结。

因为很多人根本纠结不到一辈子,就会自动放弃这一切了。

这么看来,成为一个言辞犀利,写透人生的,洒脱的黄伟文,虽然也不那么容易,可相比于成为林夕,还是要简单一些。

毕竟世间大部分人,都不见得能拥有真正美满的人生。

如此,也就无所谓结果如何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