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特约点播 2020年6月,从这个时间节点回望,林俊杰已经出了13张专辑。 到现在为止,他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我还不是歌手的时候,我就开始热爱每一个音符。” “如果你们要把我的一切拿走,只能留下一样东西,我希望是音乐创作。” 他是一个纯粹追逐音乐本身的人。 以下是来自笔者的私人选项,全篇共选歌曲15首,希望大家喜欢。 入门级:【路人们的大热Hits】 01:《江南》 对内陆的歌迷们来说,这首歌有三个不同维度的意义: 它是林俊杰第二张专辑的第一主打。 它是林俊杰所有歌曲中当之无愧的“传唱度之王”。 它最大限度的留存了许多人关于爱情观的最初认识。 关于音乐,我一直保留着下面这个观点: 优秀的音乐传递情绪,因此触动人心;上乘的音乐映射生活,令人感同身受。 很长时间以来,《江南》的优质,一直被动的停留在前一个层面。 直到最近,一位美国老人义无反顾投身火海为妻子殉情的画面,感动了无数人。 评论中获赞最多的那句话,恰是歌迷们非常熟悉的: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02:《她说》 2010年初,林俊杰思绪如潮,他发觉自己想要创作一首“故事感极强”的歌。 故事代表的往往是经历,为此他想到了孙燕姿。 “我觉得她是个外表坚强的女人,内在肯定有柔软的地方。” 孙燕姿写成歌词用了多久呢?三天。 整首歌词以极其细腻的笔调开端,充分诠释了一个女人在感情中的复杂情绪。 无奈、失落、彷徨、迷茫乃至委屈。 种种负面心理的持续融合,让女人表现出“退而求其次”的情感预期。 其中最具画面感的小节,是下面这样的: 我们爱的没有错 只是美丽的独秀太折磨 她说无所谓 只要能在夜里 翻来覆去的时候 有寄托 简单直白的歌词,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辗转反侧的无奈。 从黑夜到天明,痴心错付的感情,怎么看都像是一场梦。 03:《可惜没如果》 个人认为,这是林俊杰所有歌曲中,整体情感最丰沛的作品。 同时,这也是他仅有的一首,在录音时就唱到泪流满面的歌。 这首歌出自第11张专辑《新地球》,作词人是林夕。 梁先生几乎是一边听着旋律,一边按照林同学本人的立意完成了歌词。 歌曲极其鲜明的传达出每个人在感情中经历过的失落和遗憾。 当主题是“得不到”时,林夕的功底,放眼整个华语乐坛,恐怕都难有对手。 看到歌词哭一回,录音时唱到泪流满面。 这个始终执着音乐的男人心里,或许也有个不可能的人吧。 全都怪我,不该沉默时沉默,该勇敢时软弱。 04:《一千年以后》 如果要选一张专辑来映射林俊杰鲜明的个人风格,你会怎么想呢? 许多人的答案都是《编号89757》,这是一个不那么意外的选择。 原因是专辑本身表达的概念,在当时显得过于特殊。 这是一个从机器人逐渐蜕变为真人,最终却发现自己永失所爱的故事。 蜕变的周期,恰好是千年之久。 作为林俊杰作品中少数上过春晚的存在,这首歌在传唱度方面毫无压力。 问题是:冰冷的机械感逐渐蜕变为触手可及的温暖时,情绪点在哪里呢? 李瑞洵老师给出了答案: 放任无奈 淹没尘埃 我在废墟之中守着你走来 05:《修炼爱情》 多年以来,华语乐坛诞生了不少优质的情歌。 情歌在“表达心境”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往往更容易引爆听众的情绪。 每到这时,蕴藏着歌曲背后的故事,就成了每个人关心的重点。 毫无疑问,《修炼爱情》可能是所有林俊杰作品中,故事感最强的存在。 早在老林16岁时,一位关系极好的女性朋友曾对他告白。 出于种种复杂原因,当时的林俊杰并未答应,两人依旧保持朋友关系。 1997年,这位朋友在乘坐飞机时遭遇空难,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人正是林俊杰。 这让向来感情细腻的老林十分难过,为此他甚至将这件事压在心底多年。 多年以后,当公司希望他“用创作正视内心的声音”时,林俊杰想到了这件事。 这是《修炼爱情》诞生的真正缘起,也是整首作品基本的故事内核。 未来不寄托期许,回忆不用来忘却。 我们都应当在更好的感情体验中,找到新的方向。 爱是每个人内心最独特的经历,无人能够模仿。 精通级:【从真正的佳作开始】 01:《我还想她》 要把这首歌听明白,我们得先从林俊杰“无限宠粉”的人设说起。 曾经有一位90后女歌迷表示,自己08年上大学期间开始喜欢林俊杰。 为此她无限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生几年,连看个演唱会都要偷偷存钱。 在这条动态之下,老林是这么回复的: “看来我真的要好好多唱几年歌,这样你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时间去看演唱会。”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可《我还想她》绝对是其中最意味深长的那个。 他在得知某位女歌迷的一段“未完成的爱”之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歌。 男主角因为车祸不幸离世,女孩痛彻心扉,结局却再也无法改变。 别告诉她我还想她 恨总比爱容易放下 当泪水堵住了胸口 就让沉默代替所有回答 02:《冻结》 选择这首歌,有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它有着无视环境的超强适配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时间轴上看,出自首张专辑《乐行者》的《冻结》不过是老到极致的歌。 实际上呢? 它是粉丝公认的演唱会神曲,更是随时都会被提起的KTV选项之一。 它在中快板方向上的轻盈节奏,和歌词中无处不在的甜蜜细节配合的极为妥帖。 它还是林俊杰本人甜蜜恋爱的最真切表达。 沉浸在幸福中的两个人,总是期待时间能静止在某一刻。 显然,“冻结”这个概念,暗合了无数情侣的内心诉求。 整首歌都由一件寄托了感情的物品串联:女主角的项链。 特别提示:此曲对演绎者的气息要求极高,KTV爱好者请慎重选择。 03:《美人鱼》 这首歌和《江南》处于同一张专辑之中。 不同于前者的细腻、婉转、坚定和深邃,《美人鱼》是典型的中快板风格。 这种轻快的节奏,甚至让许多歌迷注意到副歌部分多样化的乐器运用。 故事脱胎于经典童话《海的女儿》,诠释了爱情这件事触动人心的力量。 “我愿意化作雕像等你出现”,这恰恰是故事之外,深入人心的结局。 04:《不为谁而作的歌》 个人最喜欢的林俊杰作品之一,歌曲展现了极其强烈的人文关怀。 这是他从繁重的工作中沉淀下来,倾听内心声音的重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歌名指向“不为谁而作”,事实上却写到了许多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看过这句话,我们再去看歌词,发现有个小节,是下面这样的: 梦为努力浇了水 爱在背后往前推 当我抬起头才发觉 我是不是忘了谁 累到整夜不能睡 夜色哪里都是美 一定有个人他 躲过 避过 闪过 瞒过 那些“躲过、避过、闪过且瞒过”的人,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负重者。 从内心的疑惑、呐喊到发自灵魂深处的感谢和致敬,林俊杰的情绪逐渐升华。 这或许就是非情歌模式下,高立意音乐的最大妙处。 05:《学不会》 2011年,是林俊杰个人的情感低谷期。 为了强调“保持创作情绪”这件事,华纳甚至下达了传闻中的“禁爱令”。 《学不会》恰好是2011年末,由姚若龙作词的专辑同名主打歌。 老林曾强调,这首歌是自己“反思情感过往”所完成的作品。 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能持续拿捏感情,同时在感情中不善于自我呵护的人。 这样的特质,既使得他容易遭遇情伤,也使得他在面对感情时容易深陷其中。 林夕是华语乐坛诠释“得不到”心思的宗师。 姚若龙呢?华语乐坛表达“细腻且忧伤”的扛把子人物。 【画外音:姚老师毕竟是梁静茹的忠实合作伙伴之一】 他写这样的歌,一向是信手拈来,比如下面这段: 还是学不会 少浪漫一点 拼命着想的事 未必带来感动或被感谢 还是学不会 解释我最伤 最累 痛死都不愿 怪谁 总有这么些人,他们的存在,让你真切的意识到,自己确实不擅长处理感情。 歌曲正式完成前,特意降了一个调,就算如此,它依旧是林俊杰作品中公认的高难度存在。 骨灰级:【你能和她聊一整天】 01:《生生》 个人最喜欢的林俊杰作品之二,也是《新地球》这个主线故事的最终章。 无论是《不为谁而作的歌》还是《生生》,其中都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弦乐元素。 林同学本人认为,弦乐带来的节奏感“有着震撼人心的内在力量”。 同时这两个作品都有着明显区别于林俊杰固有格局的大主题。 《不为谁而作的歌》写的是社会中每一个有力量,也有内在价值的人。 《生生》的主题则显得更有温度,它诠释着生命、亲情和爱。 这里需要提到的,还有《生生》的英文标题:The Beacon。 单词的含义是“灯塔”。 这恰好和“点燃生命,最终生生不息”的表现形式,完成了一次融合。 认真听过林俊杰的歌,很容易发现他也面临过“至亲逝去,永不复回”的考验。 为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的音乐,最终成为了珍惜至爱之人的方式,成为面对自己内心的历程。” 02:《第几个一百天》 为什么会选择《第几个一百天》? 因为这是林俊杰整个职业生涯中最不可能被忽略的一段时间。 2009年,他因为胃酸倒灌侵蚀声带,加之用嗓疲劳,一度咳血失声。 考虑到情况过于复杂。甚至不得不闭关多日,谨慎调养,推掉一切演出。 在这惊悚又不失平稳的100天里,林俊杰对生活有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新体会。 他又一次找到姚若龙老师,把自己的心情尽数说明,歌曲也由此诞生。 这首歌的词曲配合得极好,真正显得有些拖沓的,反而是编曲的节奏感。 旋律开端用钢琴引入,弦乐的加成中规中矩。 即便如此,长达32秒的前奏还是让人恍如进入了传统慢板情歌的俗套之中。 这样的处理,让本来可以用中快板去诠释的表现力,失去了应有的紧凑。 不得不说,这是作品本身未能更进一步的遗憾。 03:《原来》 典型的慢板情歌,林秋离个人作词风格的极佳展示。 和曾经的《一千年以后》类似,《原来》也是典型的忧伤系痴情作品。 旋律本身的可接受度,歌词的细腻程度,都趋向了明确的商业化轨迹。 这让《原来》无论在传唱度还是歌曲质量上,都明显弱于《一千年以后》。 之所以在这里提到,和当时的第一主打《曹操》是一首快板作品不无关系。 总要有点鲜明的对比,才不至于让歌迷的选择显得同质化。 04:《伟大的渺小》 我们总是渴望着,能在生活中延续那些已经被证明有好结果的习惯。 音乐创作同样如此。 《不为谁而作的歌》让林俊杰在对社会群体的内核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8年的作品《伟大的渺小》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这种音乐诉求。 歌曲强调了在当代社会模式下打破固有隔阂的重要性。 通过四个不同风格的故事,作词人小寒诠释了“渺小即为伟大”的辩证关系。 为了更快的切题,开头的小节是这样的: 一朵玫瑰被刺围绕 也许它也渴望拥抱 海豚脸上总有微笑 也许泪被大海洗掉 典型的意象融合,为这首歌的整体立意做了最好的铺垫。 05:《会有那么一天》 个人最喜欢的林俊杰作品之三,也是林俊杰所有歌曲中最有人情味的作品。 在《生生》这首歌的创作历程中,林俊杰不止一次提到以下这件事: 阿嬷的离去,对他的人生造成了巨大改变,使他开始思考该如何看待生命。 出自《乐行者》的《会有那么一天》正是取材于“爷爷奶奶”的真实故事。 歌曲的开篇阶段,写明了这个故事的背景: 一九四三 世界大战 阿嬷年轻的时候 爷爷爱她那么多 他们感情很深 林俊杰的爷爷是一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这对夫妻彼此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 从“夕阳西下,鸟儿回家”的变化开始,阿嬷重复了丈夫临走前给她的鼓励: 我要离去 别再哭泣 不要伤心 请你相信我 要等待 我的爱 陪你永不离开 一字一句的真诚嘱托,恰是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动容的深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