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谈论“冠军瞬间”时,我们在谈什么?

 摩卡的球乐坊 2021-08-04

早就想写的点播

2012-13赛季,西部季后赛首轮,马刺VS勇士,第二场。

克莱-汤普森三分球9投8中,砍下28分,勇士将总比分扳平。

时隔多年,我依旧清楚的记得这场比赛。

如同首场比赛库里的44分11次助攻却没能赢球一样,比赛留给我极深的印象。

这是我对“水花兄弟”真正的最初印象,也是许多人认识勇士的开始。

直到现在,我仍然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在社交媒体上这么问某朋友:

“我真的觉得很慌,在马刺队史上,有过被一种打法弄得这么狼狈的时刻吗?”

“我不知道,但这确实很特殊。”

我想告诉各位朋友的是,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当我们谈论“冠军瞬间”时,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不是属于勇士的“冠军瞬间”,却是个极具标志性的时刻。

第一场结束后,波波维奇认为“我仿佛看到了乔丹”。

第二场结束后,ESPN则承认“克莱可能是联盟最具潜力的三分手”。

对球迷和媒体来说,这种认知意味着什么呢?认可度。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到问题本身,究竟什么才是所谓“冠军瞬间”呢?

最通俗的解释是:

当我们看到某些球场镜头时,能够清楚的意识到,今年的冠军就是我们的了。

有了这个标准,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记忆中那些常见的瞬间。

众所周知,蒂姆-邓肯和他的马刺,一共拿到五个冠军。

若论冠军瞬间,很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1999年,肖恩-艾利奥特在极其焦灼的鏖战中,关键三分绝杀开拓者。

2003年,罗伯特-霍里老师关键三分不进,以及,对阵小牛时,史蒂夫-科尔引领逆转的那一连串三分球。

2005年,成为冠军预兆的人依旧是罗伯特-霍里老师。

他成了马刺球员,在总决赛第五场,他奉献了职业生涯最伟大的表现。

整个第四节和加时赛,他独得21分,其中包括一个在汉密尔顿头顶的扣篮。

以及令每个马刺球迷都记忆犹新的,接过吉诺比利传球,三分绝杀。

2007年,吉诺比利被马里昂伤到眼睛后的那一连串神奇发挥。

2014年,邓肯的“我们再也不会搞砸了”。

以及最重要的,马刺在总决赛第三场上半场,足以声传后世的进攻表现。

“冠军瞬间”的出现,与其说是实力使然,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念。

这种信念,在2011年的小牛(那时他们还不叫独行侠)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如果我们站在合适的角度,去看待2010的他们,得到的结论可能会很不一样。

上个年度季后赛发挥出彩的卡隆-巴特勒,在季后赛因伤缺席。

谁也没有想到,小牛的角色球员们,突然在这一年找到了他们职业生涯最高光的瞬间:特里的急停跳投和佩贾的三分球,钱德勒的强硬和禁区保护。

马里昂和史蒂文森的韧性,基德的经验、防守意识和关键球。

仿佛突然之间被打开了任督二脉,他们都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每件事情。

于是球队顺理成章,夺冠了。

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瞬间,那些让每个主队球迷振臂高呼的重要时刻:

张伯伦坦然接受汉纳姆的安排,成为助攻王并带队终结凯尔特人。

安德鲁-托尼无数次从替补席站起来贡献力量后坚毅的眼神。

乔丹带着高烧砍下38分后,倒在皮彭怀里的时刻。

科比凌空跳起,封盖邦奇-威尔斯,又助攻奥尼尔完成空接的瞬间。

勒布朗用无数跳投在凯尔特人头顶掠下的半场30分。

2017年季后赛,库里的每次超远三分球,杜兰特投进关键球后的怒吼。

1991年,迈克尔-乔丹首次夺冠后,发自内心的这么说:

“我们以这个身份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打球,夺冠,不就是这样吗?”

扎克-洛维曾经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每当这些东西在脑海中闪过,总会令人热血沸腾。”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总能从这些瞬间中,体会到最极致的震撼。

那种因为热爱而发自内心的,最坦然的情绪。

子曾经曰过:“人不是活一辈子,也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几个瞬间。”

今天的这位,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帕斯捷尔纳克。

就是这样的瞬间,他们让你真正成为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