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美国同性婚姻案

 春哥123 2021-08-04

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判的同性婚姻案。这个案子当时可是轰动了全世界,因为它不但改变了美国200多年的婚姻传统,甚至改变了人类千万年来的婚姻定义。

事情很简单,一些州的法律禁止同性婚姻。申诉人呢,是一些同性伴侣。他们认为,这些法律侵犯了公民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最终,9个大法官以5:4的投票结果支持了申诉人的请求,也就是支持同性婚姻。支持和反对的大法官,都写了理由,因此判决意见超过了100页。

这个案子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大法官们不仅就法律问题争论得一塌糊涂,甚至在争论一个事实问题:婚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他们不是抽象地谈这个问题,而是要把婚姻放到世界历史的语境中去理解。就是说,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里面,婚姻到底是个什么事?

少数派大法官认为,婚姻从人类文明一开始就是异性的结合,无论结婚的人身份怎么变化,这个异性的基本结构没变。

为什么必须是男女结合?首席大法官说,是为了传宗接代。无论是布须曼人、古代中国人,还是阿兹特克人,几百万年来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婚姻是一项公共政策,不是个人能自由决定的。正是因为能维持人口繁衍,维持社会存续,社会才会承认两个人的婚姻身份,并提供相应的保护和福利。

这么说的话,同性婚姻当然不能被允许了。

但是多数派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叙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婚姻一直都在不断演化。比如,自由恋爱取代包办婚姻。再比如,从前美国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后来也废除了。随着时代发展,婚姻制度也在改变。

你看,这么一说,同性婚姻也只是婚姻制度演变的一个类型,凭什么说它就是异端呢?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讲到这里,大法官们争来争去,其实都是把同性婚姻这个事实,嵌入到文明史这个更宏大的历史事实中,争夺的是婚姻制度的定义权。

对于多数派来说,婚姻的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同性群体争取婚姻权利,是历史进步的一个新阶段。

对于少数派来说,婚姻的定义亘古不变,都是男女结合,同性婚姻是对人类婚姻制度的根本颠覆。

有意思的是,多数派大法官的判词中甚至引用了孔子的话,叫做“昏礼者,礼之本也”,大意是说婚姻是社会规范的基础。要知道,这可是极不寻常的,因为在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律传统中,判词当中是极少引用外国法和国际法的,更别提其他文明的经典了。

为啥引用孔子呢?就是要暗示,我们考虑美国的婚姻制度,要考虑到美国现在是个极其多元文化的社会,不能按照美国主流文化,甚至不能按照西方主流文化来考虑婚姻,那样的话就太狭隘了。我们应该考虑其他文化的内容,甚至包括东方文化。

如果你对同性恋的历史有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西方基督教文明,是特别反对同性恋的。而东方文化,相比起来,是比较宽容的。引用孔子,恰恰是在暗示用宽容这个最基本的价值,来处理同性恋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