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长孺|江南富商“南浔四象”是哪几个家族

 芸斋窗下 2021-08-04

图片

南浔为浙江大镇,以富称。镇之大富有“四象八牛”之号,而皆不能确指,或以庞、刘、张、邢四姓当之。然邢氏虽富,实不能与他三姓比。余儿时闻祖母蒋为言南浔旧谚云:“顾六公公朱九伯,张家第二我(读若nga)三哥(读若ka),培生某某(忘其名)何须拍,要拍马屁拍子嘉。”我祖母为南浔人,生于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己未,南浔之有此谚,当在同治、光绪间,据此则四大家者,顾、朱、刘、张也。

图片

南浔古镇

“顾六公公”者逸其名,以丝业致富二百万。二子:兄某某,弟子嘉。顾六公公死,二子继其业,数岁,盈利亦二百万。于是兄弟自计若翁一生所积,弟兄以数岁获之,以为千万亦易事耳,益恢弘其业。资不足则贷之他人,贷之钱庄。已而折阅,所负尽家赀不足偿。然子嘉素豪侠好义,乐助人,以故虽罄其家所殖产,留南北两巨宅勿取,室人之珠翠饰物亦尚存。子嘉兄弟抑郁死。

子嘉有二子:长曰启安,次曰怡安。其兄无子,以启安嗣。启安居北宅,早岁即鬻之他姓。南宅左右邻为张与刘,皆巨富,怡安之子太康以十万金鬻之张石铭,而怡安母氏私蓄亦十馀万金。以故不失为富家。太康有兄早夭,我外祖颂驺先生小女曰翠保,我母之妹也,亦早夭,从俗冥婚。

我父与怡安善,数至其家观旧藏书画。有五代关仝长卷,怡安自夸一卷即可压倒庞莱臣。庞莱臣者亦镇之巨富,藏书画甲于江浙间,有《虚斋名画录》行世,其首为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然无五代画,故怡安云然。

关仝《关山行旅图》(滑动查看全图)

“朱九伯”者名兰第,亦以营丝业致富,其肆名朱弘茂,居南栅之张王庙桥,亦巨宅也。兰第积资不及百万,而好胜慷慨,凡里有公益事募捐,斥资必与刘、张等,里人以为其富亦相等。兰第死,始知殖产实不能与刘、张比。子孙众多。民国初,家已贫乏,最后鬻其宅于梅氏。梅氏设梅恒裕丝厂,于诸家为后起。兰第之孙曰叔廉者,娶于蒋氏,我祖母之侄也,数往来余家。鬻宅所得,诸孙分之,叔廉所得不过数千金而已,未数岁亦尽。

“张家第二”者名培生,设张恒和丝行,并为盐商。培生二子,长子某,生一子曰钧衡,字石铭,于上海置房产甚多,上海地价日高,因大富。石铭好收藏,善本及书画、古钱、古家具甚富。筑园南栅,曰适园。所刻书即名《适园丛书》,为之鉴定作跋者缪小山也。石铭实不学,颇为人欺,《适园丛书》中有严铁桥所缉魏晋人佚书,若蒋济《万机论》、桓范《世要论》等数种,早列于《全三国文》中,实不烦重刻。石铭固不知,缪艺风何至愦愦若此?然如《唐大诏令集》、《国初群雄事略》等,皆仅抄本传世,自张氏刊之而遂为世人所共睹。

图片

《适园丛书》

石铭长子芹伯,能鉴识版本,傅增湘所藏宋本《白氏六帖》,即芹伯所刻以传世。他子曰叔靖,好古钱。孙珩,字璁玉,精于鉴别书画,解放后任职故宫博物院,“文革”前已癌子死。石铭所藏有《画中九友》轴,其吴梅村书世所罕见,以巨值得之。璁玉嗜古好奇,薄明清人手笔,鬻以易颜鲁公《竹山联句》,然颜书真伪实不可知。

余家旧藏明人尺牍殆近五百通,其中有薛瑄、王阳明等,我父经商折阅,尺牍并楹联近百轴尽归之石铭,近见上海书画社出版《明清楹联》,其中赵宧光、吕留良、查昇、王澍、祝世禄等诸联并我家旧藏,盖又自璁玉散出者。石铭身后,善本书归于芹伯,书画归于璁玉,古钱归于叔靖,可谓得所。曾不几年,并皆散出,抗战时殆已无存,不知何以如此之速也。

图片

《明清楹联》中赵宧光楹联: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培生次子曰定甫,生子甚多,长曰便琴(音读如此,不知确为何字),其子君谋为瑞士化学博士,一任前中央大学校长。次曰静江,为国民党元老,荒于色,两足瘫痪不能行。又次曰澹如,经营商业,佹得佹失,晚岁丧其资。静江、澹如皆好弈,澹如为其中高手,尝延日本高部道平(时六段)至沪教之,日本棋院曾授澹如及王子晏、陶某三人四段证书。然澹如棋品尚不如王、陶也。君谋虽藉静江力得任中央大学校长,其人与国民党本无关系。相传任校长时,例于周一为纪念会,必背诵孙中山先生遗嘱,君谋诵至半,忽忘其辞,他人于台下告之,始得毕事,一时传为笑谈。未几,为学生所攻击,遂去职,亦缘国民党要人不喜君谋。

图片

张静江

“三哥”者刘贯经也。先世本绍兴人,为铜匠,迁居南浔后开一小铺。贯经始为布店学徒。学徒无工资,每月仅点心钱若干文,每季有鞋袜钱又若干文,贯经必节啬有馀以奉母。其后以丝业致富,其丝行曰刘贯记。身后家赀殆近千万。有四子,长曰紫回,诸生,早卒,无子。

嗣子名承幹,字翰怡,好藏书,建嘉业藏书楼,一生刊刻书籍极多,集为《嘉业堂丛书》及《求恕斋丛书》两种。翰怡亦诸生,好与诸遗老交,假贷无吝色,凡诸善举,无不竭力,以是稍耗其资。抗战时,善本书并在上海,其明版以上书悉归之国民党文化部,作缘者闻为郑振铎、张詠霓。张以前财政部次长居沪,购书之资,由张氏支付。解放后,他书之在沪者,由王忻夫作缘,归之复旦大学,价为一元两册,大都为清初人诗文集,多罕见之书。其在南浔藏书楼者无偿归公,稍佳者为浙江图书馆携去,习见之书,闻尚在南浔。

图片

嘉业藏书楼

图片

藏书楼内景

我母与翰怡为再从兄妹。翰怡,余从舅也。余年十馀岁,至藏书楼,翰怡舅氏方与客谈冒辟疆、董小宛事,谓冒鹤亭言小宛墓犹在如皋,力斥世传小宛入宫,即董鄂氏之妄。余于梅村诗夙能成诵,又曾读孟心史考证,因以所知参论,并及《过墟志》所说刘三秀事,以为世传三秀为豫王多铎所掠,亦不可信,并杂论明末复社及康熙鸿博诸人事。舅氏大惊异,明日遣人以所刻前后《汉书》、《旧五代史》、《章氏遗书》、杭大宗《订讹丛编》、《三垣笔记》等书十馀种计数百册相赠。他日,告我外祖颂驺公曰:“长孺少年博览,我宗无是也。”嗣后,每以书贻余。一九六二年余至上海谒舅氏于寓居,告余曰:“我今且八十岁矣,阅刘氏谱无年逾八十者,恐不复能相见。”逾年遂卒。

图片

青年唐长孺

南浔巨富四象,以旧谚证之,其始为顾、朱、刘、张,顾、朱中落,庞、邢继之。

庞元济字莱臣,其父致富数百万,然不知所以起家者何业。莱臣,以赈济施巨款,赏举人。藏字画极富,于上海设龙华纸厂,家益富。莱臣于南浔东栅筑园,名宜园。其时刘氏有小莲庄,张氏有适园,池石花树,高轩曲榭,园林之胜,拟于吴中。小莲庄与适园皆不接游客,而宜园独开放,收门票。南浔初无西医,莱臣设诊所,延西医杨某主之,贫病施诊,以门票所得为诊所稍入。

莱臣无子,以弟清臣子为嗣。清臣生而伛偻,少年时入同盟会,屡捐巨资助孙中山革命,又不善治生,中岁倾其家赀。弟兄志趣相异,不相往来。尝因事涉讼,张静江,庞氏外甥也,为两舅解之。

图片

《虚斋名画录》

虚斋书画均藏于沪渎,抗战军兴,庞氏南浔之居宅及宜园均毁,书画之在浔及苏州寓所者或毁或散,然皆非上品。解放后,予于北京西单文物店中购得戴醇士画松一帧,有“虚斋”藏印,疑抗战时自苏州寓所散出者。解放初,所藏由故宫博物院收购。故宫宋元画展览,余曾见元王蒙《夏日山居图》,庞氏旧藏名迹也。莱臣亦能画。

抗战时宜园、适园均毁,而刘氏之小莲庄闻至今犹存。宜园布置不俗。适园多竹,湘妃、麋鹿、方竹移自湘蜀。小莲庄于池畔曲廊水榭外,忽筑西式屋两所,颇为不类。适园楹联皆集宋人词,小莲庄亦稍有之,皆可诵。

图片

小莲庄

南浔巨富所谓四象,最先盖顾、朱、刘、张四家,顾、朱中落,庞、邢继之。邢氏不知起家所自,其富不逮刘、张、庞。刘、张均以藏书刻书著称,庞氏藏书画甲于海内,而邢氏无闻,非守财虏如邢叙之,则纨绔子耳。

此数家外,富室又有邱氏、梅氏。丘氏之后有于上海开设新世界游艺场者,其后洋场恶少之流,不足数也。梅氏于镇郊设梅恒裕丝厂,为南浔丝业之后劲。抗战时厂毁,家亦中落。

(本文节选自《唐长孺回忆录》第一篇《叙南浔巨富四象》)

图片

图片

《唐长孺回忆录
唐长孺 著  王素 整理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270-8
26.00元



内容简介


唐长孺先生(1911-1994)是著名历史学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是继陈寅恪之后公认的祭酒。唐先生生于江苏苏州吴江平望镇,祖母和母亲都是今浙江湖州南浔人,从舅乃近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刘承干,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回忆录记叙了南浔顾、朱、刘、张、庞、邢(南浔四象)、邱、梅、蒋,以及吴江殷氏、凌氏,嘉兴王氏等望族的兴衰史,涉及刘承干、张石铭、张静江、庞元济、蒋汝藻、殷兆镛、王欣夫等众多政治文化名人,并记叙了南浔与平望的园林、寺庙、学校、方言、风俗、米业、戏曲电影等,尤致意于人物、文化等随家国命运的沉浮。

唐先生1942年从上海赴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1944年从蓝田赴四川乐山武汉大学,回忆录详细记述了入湘、入蜀的一路经历、见闻,以及与诸多学者的交往,如吕思勉、钱基博、马宗霍、吴其昌、钟泰、李剑农、彭铎、蒋礼鸿、朱东润、王仲荦、黄焯,等等。另如治魏晋南朝隋唐经济,乃受李剑农的启迪,在重庆初次与王仲荦相识,钱钟书《围城》中的“三闾大学”等,均在回忆录中述及。

唐先生晚年右眼失明,左眼视力经矫正亦仅0.2度,在学生的协助下完成《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后,开始奋笔独力撰写回忆录,虽仅至入蜀而止,但内容生动丰富,文笔简净,以史家的眼光,呈现了近代江南大族随家国命运沉浮和江南人文民俗变迁的一幅长卷,同时也是抗战时期学人辗转播迁、孜孜不懈为文化存亡继绝的社会缩影。

唐先生由于视力所限,手稿极其难识,王素先生做了细致的整理和简注,使这份珍贵文献得以粲然可读。此次出版,并将唐先生全文手稿影印,以与天下读者共参酌。


作者简介


唐长孺(1911—1994),著名史学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并从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江苏吴江人。历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副教授、教授,并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书兵志笺正》、《山居存稿》等,辑为《唐长孺文集》八册。

王素,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现任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53年生,王冀民先生哲嗣。1977年考取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1978年考取同系研究生,师从唐长孺先生。先后参加《吐鲁番出土文书》、《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整理,主持《陆贽集》、《新中国出土墓志》、《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的整理、点校及审订;著有《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汉唐职官制度研究》(合作)、《吐鲁番出土高昌文献便年》、《魏晋南北朝敦煌文献编年》、《高昌史稿·统治编》、《高昌史稿·交通编》等。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前言(王素)

一、叙南浔巨富四象

二、叙南浔蒋氏

三、书长田村殷氏事

四、书秀水王氏事

五、记凌氏藏印

六、记八慵园

七、记殊胜寺

八、记平望小学

九、记九华禅寺

十、记踏白船

十一、记春台戏及演剧筹款

十二、记电影及文明戏

十三、记平望方言

十四、记翁海村《平望竹枝词》

十五、记小食

十六、记平望米业

十七、记南浔中学

十八、记湘行及国立师范学院

十九、入蜀记

人名索引(米婷婷编)

《唐长孺回忆录》手稿


内页欣赏


图片

正文

图片

索引页

图片

唐长孺手稿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