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坊·美文」胡宗勇|难忘部队书画培训的那些事

 谭文峰sdqtneyj 2021-08-04

作家

干线

难忘部队书画培训的那些事


提起部队生活,人们可能会立即想到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等情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军人在紧张的练兵、习武之余,也需要丰富的军营文化生活来强化使命,陶冶情操,提振士气。

1981年10月,18周岁的我参军来到大同卧虎湾,军旅生涯13年由此启程。

少时,受家父、叔父和堂哥的熏陶,我对画画情有独钟。在学校,因课堂上画老师受到批评,而在更换校园黑板报时却受到赞赏。在连队,因为在更换黑板报、布置俱乐部文化展板中表现突出,入伍半年就受到了连嘉奖。

部队是所大学校并非虚言。除了部队正规专业院校为部队系统培养专业人才外,每个部队也会根据需要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各种短期的专业骨干培训班,以满足部队的各项工作需要。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文化活动是生命线的活跃细胞,书画又是这个大细胞中的小细胞。所以,各部队会在适当时机举办规模不同、时间长短不一的美术骨干培训班。我有幸参加过所在部队的军、师书画骨干培训,为服务军营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一)

1982年9月,我们部队野营拉练行至深山,以连队为单位住进了山中坑道。坑道里面有房间若干,一个排住一间。除了晚上轮流在洞口外站岗,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山洞待命。洞里非常潮湿,我们先把雨衣铺在水泥地上,再把褥子被子展开摸黑躺下。除连部外,各排的宿舍一律不得有灯火。若非亲历,谁会相信这深山里竟藏有“雄兵百万”。

一天傍晚,连长派人通知我到连部。得知被团里推荐参加军美术骨干培训班后,我兴奋得一夜未眠。第二天早饭后,班长陪我一直步行到山下公交车站,看着我上车后才返回山上。

回到团部,我到宣传股拿上介绍信,匆匆自行前往军部。军部距团部约有十里开外,又无公交车,我就背上背包出发。走了约有二三里地,一辆军用吉普车在我身旁停下,一位军官模样的人问我去哪里,我说去军部,他一招手说,上车吧!到军部大门口后,他让我下车,挥挥手驱车而去。“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总会想起这个情景。

培训班地点在军电影队。我报到后才知道,培训已经开班两天了。培训为期半个月,由军文化处干事魏梓慧主持。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的魏干事培训安排很系统,先画静物、人物素描,再画色彩静物、色彩人物,穿插画场景、人物速写。

室内画人物素描时,我们轮流做模特。魏干事每天都会将好点的画作钉在黑板上予以展示。其间,军文化处处长来培训班看望大家并作了讲话。从处长的讲话中得知,魏干事和人合作的油画《毛主席铲土我来担》,在全军美展中获过大奖。

魏干事身材较高,腰板直挺,爱好运动。有天下午,他还把我们领到营区足球场踢了一场足球,也是我至今唯一踢的一场足球。

一天,魏干事领着一位年过半百、身材瘦弱,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军人来到培训班,给大家介绍,这是在战友京剧团搞舞美设计的张老师。京剧团来军里演出,军里邀请他留几天,和我共同辅导大家学画。

张老师擅长国画,一次画头像素描,他以炭笔勾线为主,侧笔皴擦为辅,勾勒涂擦,很快一个散发青春气息的战士便跃然纸上;魏干事则以铅笔直线排出不同块面,强调面部结构,既有油画的厚重,也有雕塑的质感。画色彩静物,张老师虽用的是油画笔和水粉,但也饱蘸色彩、信笔直取,画面造型和色彩都在似与不似之间,有笔不到意到之妙;魏干事的油画写生,则造型严谨,刻画深入,色彩丰富,画面瑰丽。两位老师画风一中一西,各有其妙,让我们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我们曾三次出军营写生。一次去市里华严寺、善化寺参观后,就上街画速写。魏干事领我们攀上一个貌似土长城的高处,我们好些人都在画远处的高大寺庙建筑。魏干事过来说,画这个就不需要费劲爬上来,要画一些俯视角度的街道、行人,训练从多个角度观察生活。一次去附近乡村写生,魏干事用弯头笔在速写本上作画,老乡家的低矮的土墙、敞开的大门、半露的房屋及堆放的农具、柴火,这平常无奇的农家庭院之景,他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很有意境的画。他指点我们写生要注意虚实、疏密对比,取舍、详略得当。一次到云冈石窟写生,我们大都画那“高大上”的露天大佛,魏干事却另辟蹊径,画的是前面有一排石柱的洞窟,画面具有沧桑感、厚重感。他的油画写生引来众多中外游客观看。

有个星期天,魏干事安排上午在营区自由写生,下午在教室集中。早晨雪霁,我们三三两两相约去画雪景。我用水粉、一战友用水彩,同画营区的一处停工的建筑工地。天寒地冷,连我们的涮笔水都结了冰。下午课堂上,魏干事对上午写生作品进行点评,对几个嫌冷未出去写生的给予批评。他将我的水粉写生和战友水彩写生作品作一比较,说水粉写生比较写实具象,而水彩写生富有浪漫色彩,在建筑物上添加了几面红旗,画面便有了生机。

每天晚上下课后,我们总不舍离去,听魏干事讲他考美院、学作画的经历体会。快结业前,他把自己的一些作品拿来给我们观摩,逐一谈了当时作画的感受和表现的技巧。

培训结束后,我回到连队不久,就听说魏干事转业了,至今再未谋面。

(二)

我们连所处的平房与团电影组的平房在同一排,中间隔着一条马路,马路尽头有一共用水龙头。我为连队画黑板报时,电影组组长狄少英过来提水,便会驻足看看,做些指点。他从师宣传科下来任团电影组长,人长得帅气,书画同样潇洒。他为团大礼堂三面墙上画的展板,有领袖人物素描,有对越自卫还击群英谱等,常让我欣赏不够。

我们连队和电影组为近邻,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利,但那时的我少不更事(到现在也没历练到“省事”),老是不好意思去狄组长那里请教,但最终他还是将我调到电影组。调令下到连队时,我们连正在营外进行野外火炮实弹射击演习。训练结束回到营房,我便调入了电影组。

先我到电影组的同年兵范志明爱好书法,我们一起跟狄组长习书画、学做人。很遗憾,不久狄组长升任为连指导员,后又调任师宣传科干事。他调走后,耳提面命指导我们的机会少了,但在团、师组织的一些展览筹备中,我们常常一起参与,从中除了学书画,还学到了装裱版面、设计布展等技术。

范志明和我同在炮团电影组时,他学书法,我学绘画。团里办展览,他专管写大字小字,我负责版面插图,取长补短,配合默契。之后我调到621团电影组,这才发现只学画不习书的尴尬。因为准备会场会标、办展览,都需用美术字、毛笔字。于是我临时抱佛脚,先从美术字练起。美术字只要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安排规律后,用板刷、排笔突击练习一番就能应付。但练习毛笔字却没有那么容易,我照葫芦画瓢练习了一段时间,仍不见有多大长进。

1986年我们部队移防到张家口。1987年秋,狄干事准备调往太原部队,师里让他在临走前办一期书画骨干培训班。这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对我书法学习,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针对我们书法基础和部队办展览实用之需,狄干事指导我们从练习隶书入手,也购买了《汉碑大观》《张迁碑》等教材。但我们从实用、速成角度出发,都喜爱刘炳森先生的隶书,觉得“刘体”隶书书写版面美观大方,字形扁方整齐,笔画安排均衡,便于掌握,易于见效。便厚今薄古,练习“刘体”隶书。

以前一直认为习书应该比学画简单,可真正练习起来,我才体会到“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跟狄干事从正确执笔、行笔调峰入手,从隶书笔画特点和间架结构安排练起,每练一篇就请狄干事指点一番,再根据指出的不足加以纠正。慢慢地,毛笔写着也顺手了,临写的字也有几分形似了。

临习之余,我还注意对比狄干事具有个人风格的隶书和“刘体”隶书之别,也学习他通过研习形成个人风格特点的魏碑书体。这种外方内圆的魏碑,既适合书写展览的前言后语,也适合手工剪刻。

我最喜欢的还是狄干事的行草。他的行草刚柔相济、斜中取正,干枯相间、浓淡相宜。走笔龙蛇不逾矩,落纸云烟写胸臆。他同时也篆刻印章,他作品用印全是自刻的。我现在用的名章,还是1986年在大同部队时请他刻的。

狄干事画的人物画,和他人一样秀气儒雅。当时他宿舍挂着他兼工带写的《贵妃出浴图》,人物婀娜多姿,顾盼有神,呼之欲出,令人神往。

其间,师部报道员小余来到培训班,为我们留下了几张珍贵的留影。培训结业前,狄干事将我们的习作装裱在两块较大的展板上,在师部办公楼前展出,引来众多的首长和战友围观。

分别时,狄干事赠我一方石砚和一块画毡,石砚盖上有他亲手刻的“起笔锥画沙,落墨屋漏痕的草字,是龙飞凤舞的“一笔书”。这方砚台至今还在我的书案上,激励我临池不辍。

回到团里后,我的书法习作和在展板上写的隶书,战友们看了都赞叹说:短短半个月的培训,你的毛笔字可谓突飞猛进啊。这可能就是得到名师指点迷津、不走弯路的效果吧。

狄干事调走后,范志明和我一前一后调到师电影队。有次时值初冬,黄叶满地,我有事到我们曾培训的地方——阅览室,望着空荡的室内,想起我们培训时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不禁有岁月变迁、物是人非之感。

后来,还是在这阅览室,根据师宣传科的安排,我和范志明也举办了一次书画培训班。自己只有半瓶水,怎能胜任教学生呢?但既然是部队安排,我就尽心尽力传授自己的学习书画的经验体会。参照军、师培训班的模式和内容,我和大家一道学习素描、色彩,学习隶书、美术字。其间,我的两幅黑白画在《战友报》刊登,还带领一些学员战友为师里军事演习画了演习地貌实景写生图,为师作训科画了一套班组战术训练挂图。

一晃30多年过去了,但两次参加部队书画培训的情景历历在目,犹如昨天。她对提高我的书画水平,甚至对改变我的人生都有很大的意义。魏干事、狄干事是我在部队学习书画的导师,特别是跟狄干事学习的时间更长,至今仍有联系,他的书法、国画以及做人处事对我的影响最大。

月有阴晴,人有离合。如今战友们大都离开部队,天南地北,各自谋生,没有了部队那种较为封闭的集体生活环境,少了面对面沟通探讨、手把手学习交流的机会,但随着时代发展和通讯便捷,狄干事和其他战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诗词书画,我总会细细品赏和由衷点赞,犹如隔屏与他们交流,亦足以慰情矣。


THE

END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胡宗勇,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3年12月出生于山西河津。1981年10月入伍,1985年2月入党,1995年8月转业到运城行署地震局(现为市防震减灾中心)办公室工作至今。其间,一些文章见诸杂志报刊。

山西五龙集团是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下辖五个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镁业、焦化、铜矿、林业、房地产、酒店、商业管理等十多个项目。企业资产总额达65亿元,安置就业3000余人,2019年实现收入21亿元。目前正在建设的镁业循环经济二期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30亿元,安置就业5000人。

五龙集团澎湖湾

力诺健身俱乐部

位于澎湖湾二层

俱乐部总面积1200平米,是本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好、项目最全的健身休闲中心。拥有5D巨幕磁控单车;拥有人脸识别、智能化个性定制系统;拥有顶级高端有氧、力量器械;开设有各种操课、舞蹈、瑜伽、动感单车等近百种课程供客户选择。

电话:(0359)6066669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运城市文联主席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