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绝对:“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缙至死也没对出下联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8-04

《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我国的对联文化,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在古代,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欢对联。最早的对联被人称为桃符,

古人认为,桃符可以镇宅。原来的对联的原料是木头,后来造纸术后不断发展,人们开始用纸张来制作桃符

。古代的文人骚客非常喜欢对对联,通过对对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才情。明朝的大才子解缙也非常喜欢作对联,但有一个对联,他始终都没有给出下联,千古绝对:“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缙至死也没对出下联。

对联文化

大家都知道,

一副好对联讲究的是对仗工整,在其他方面也要做到非常的符合意境,

这样才是一副真正的好对联。

真的好对联,不仅在对仗上要工整,还要给人启发,让人思考,要了解一些人生的真谛

。古代有很多堪称是千古绝对的对联,都对我们影响深刻,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而关于对对联那些故事也是久久流传。有一些人认为对对联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上联“春花”对下联“秋月”。

其实对对联不仅仅讲究这些形式上的工整,真正的好对联可以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对仗工整去写,对出来的对联缺少了一些没韵味,也缺少一些对联应有的文学魅力。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在对联方面的才能是非常出色的,比如宋代的苏轼或者明代的唐伯虎,又或者清朝的纪晓岚

,发生过很多和他们相关的对对联的趣事,他们对的对联大多流传至今,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学韵味。而

明代的大才子解缙,更是被人们称为对联大师

。他写了很多对联,这些对联都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解缙在对对联方面的确非常出色。他是明朝的大才子,

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解缙负责编修的。

解缙在45岁的时候就做到内阁首辅,明朝内阁首辅其实和之前的宰相是差不多的地位。

大学士解缙

有一次,解缙去拜访城里一个非常有地位的大学士,仆人请把解缙领到小门,让解缙从小门进。对于当时人们来说,不走大门,走偏门是一种对客人的歧视。所以解缙想从大门进,仆人不允许他从大门进。仆人写下了这样一个上联

:小子无才嫌地狭。

这上联的意思就是讽刺解缙,没有多大的才能,却连这个偏门都不愿意进。解缙在听了仆人出的上联之后,也明白了仆人对自己的讽刺。

他立马对出下联:大鹏展翅恨天低

。而这幅下联说到他并不是没有才能,只是对方不给他一个机会。而仆人一听,知道此人非常有才华,便领着他从大门进。

有一次,解缙受邀参加当地文人墨客的集会

,大家在酒席上饮酒,高谈阔论。说着说着,人们就提议对对联来增加几分雅兴,大家看到窗外的井中有蛤蟆,蛤蟆发出叫声。于是有人对出这样的上联:

井里蛤蟆穿绿袄

。这幅对联

不仅对仗工整,更要讲究景,

描写此情此景做出一副下联,所以说这是非常

难的

,几乎没有人可以对出下联。这时解缙非常胸有成竹,他指着一旁锅中放的煮的螃蟹说

:锅中螃蟹着红袍。

此联对的巧妙在两点,第一点是对仗工整,这是对一个好对联所必须的条件,而第二点就是它也是非常应景的。

上联关于井中蛤蟆的叫声是应景的,而他对的下联关于螃蟹的下联也是符合此情此景的,所以说解缙对的此联极妙。

但解缙也不是能完美的对出所有对联的人,他也有被难住的时候。

千古绝对

一天他去一个尚书家做客,尚书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非常的有才华

,听说大才子解缙来他们家做客。这个尚书的女儿就想讨教一二,她便借着敬茶的机会,出了一个上联,希望解缙给对下联。这上联是: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这这副对联看着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首先这幅对联中

解这个字出现了三回,而这三回有不同的意思,这第一个解有解渴的意思,这第二个解,连在一起又是解缙的名字,后面的解是解元

,这解元就是乡试中第一名的代称。这幅上联虽然只有十个字,但对的难度是非常高的。

解缙在听了这上联上任之后,立马就开始苦思冥想。

但他怎么想都没有想到,直到他死,他都没有对出下联,

而这幅上联就成了没有下联的千古绝对。

结语

一些后人针对这上联,对出了一些下联,但是这些下联并不是特别工整,而且在意蕴上,完全不如上联那样暗藏玄机,所以这些下联都差强人意。对联文化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