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山之石]湖南长沙县开慧镇楹联文化一条街辉映“板仓红”

 文山书院 2021-08-04

楹联文化一条街辉映“板仓红”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长沙样本)

开慧镇将申报“中国楹联文化镇”

 “红裹霞衣花数点,青围庭院月三分”“问家业何如斗量车载,看情怀几许山远水长”……走进长沙县开慧镇“板仓红”楹联文化一条街,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张挂的各具特色的楹联。这些楹联,入情入景,贴事贴人,厚重的“板仓红”文化气息令人欣喜。

  据悉,开慧镇板仓社区目前已有140户张挂了对联,预计在完成全部创作时,该镇将申报“中国楹联文化镇”。

  为每家每户量身定制对联

  “板仓红”楹联文化一条街,是由长沙市楹联家协会、长沙县开慧镇板仓文化交流服务中心联合打造的一个乡村文化振兴项目。该项目从去年冬天开始策划筹备,到今年“七一”时,已经完成了三期的对联创作并刻挂。

  所有刻挂的对联,都是量身定制。在提供给楹联家的《摸底表》上,记者看到,有户主姓名,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构成及特征,对联要求等内容。

  “善结竹松邻,天地养生,百岁多因山水绿;忠承英烈志,精神励我,千秋永葆板仓红。”这副由长沙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吕可夫创作的对联,张挂在缪曼聪家院门。缪曼聪原为湖南省政府参事,退休后热衷于故里红色文化挖掘与宣传,同时是“板仓红”楹联一条街的发起人,这副对联切合家有百岁老人、传承红色文化等情况,景、事、情皆臻妙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由楹联家创作的对联,均邀请书法家撰写,最终刻在松木上制作而成。每一副楹联的下面都附了二维码,扫码后能够查询对联的断句、注解、寓意、作者等信息,这一新潮的“落款”方式可谓与时俱进。

  缪曼聪表示,对联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通过颇具创意的楹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延续开慧板仓教育之乡的优良传统,是彰显红色文化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举。

  为开慧镇增添一张文化名片

  作为“板仓红”楹联文化一条街的全程参与者、组织者之一,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郑铁峰深感楹联创作带来的“红利”:“通过对联创作,提炼了板仓社区人民的家风内核和开慧镇革命先辈的精神本质,激发居民热爱家乡、重视家风家训的意识,同时,提升了红色文旅景区的传统文化品位,为下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慧镇还结合楹联文化建设推进板仓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为社区带来了新面貌。目前,很多前往开慧镇的游客,都会慕名来到楹联一条街,品读联语之妙,欣赏书法之美。令在这条街上的商户惊喜的是,楹联引来的客流直接带来了更红火的生意。

  楹联文化一条街是一次大胆新颖的尝试。在郑铁峰看来:“每个地方,都拥有不同的山水形胜、风土人情、文化环境、地方特色,每一个红色文旅景区纪念的革命历史人物和事迹也各有不同。建设楹联文化一条街可以集中展现当地的风貌,讲好当地故事,概括当地特色,提炼当地精神,推进文旅发展。”

  板仓社区目前有300来户居民和经营户,这段时间,长沙市楹联家协会正在组织楹联家开展新一批楹联的创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全社区每家每户都挂上对联。开慧镇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生动可贵的实践,为开慧镇增添一张文化名片,为发展特色小镇文旅产业提供优秀范本。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实习生 胡凯程 朱雯莎)

来源:2021年7月14日《长沙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