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天回镇•金华寺

 昵称45109175 2021-08-05


据成都的文友讲,天回镇的豆花面和豆腐都很有名,吃的不仅是豆花的嫩滑和麻劲,而且吃的更是川渝人的朴实和豪爽。一道美味,百吃不厌,每次津津乐道 。于是按捺不住好奇之心,随同文友前往古镇一探究竟。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至成都以北九公里处一小镇时,突然快骑来报,叛乱已平,玄宗遂搬师回朝,小镇因此而得名“天回镇”。天回镇因出土东汉说唱俑、战国时代的巴蜀印章;又因当代文学大师李劼人《死水微澜》、金华寺和天回豆腐而扬名。

千年以前,天回镇已是声名显赫,是蜀都东行前往中原的首站,又是历代沿蜀道西行入蜀的终点,享有“成都北门第一重镇”的称号。天回镇历来为四川成都北向翻越秦岭山脉的门户,其境内陆势东高西低,绵延平缓,以平原丘陵为主,水源丰富,气候湿润,水土肥美,沃野膏腴(yú),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籽以及各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从老街小巷走过,看了、问了、吃了,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第一次品尝“正宗”的豆花颇有点兴奋,在不拘一格地谈笑之间,难掩知识与风趣的魅力,经文友极力引荐,不妨探访一下历史非常悠久的金华寺。

金华寺距离天回镇约两公里左右。据有关史料记载,金华寺曾经毁于明末兵灾,清朝康熙年间,僧人三峨发起重建,其弟子曾明承师志,化缘集资,乾隆四十二年(1778年)冬季开始动工,修建了大雄宝殿,后又修建前殿(观音殿)、后殿(达摩殿)、乐台(山门)、厢房和寮(liáo)房等。

金华寺及其园林占地约36亩,古柏繁茂,银杏流金,海棠披彩,慈竹影碧,掩映着青瓦红墙四合院里的大殿庙宇和戏台乐楼。薄暮朦胧木鱼钟磬,香火旺盛轻烟缭绕,两尊古石碑见证着千年古刹岁月沧桑的经历。


金华寺环绕着一堵大红围墙,墙内墙外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尽管寺外俗事庞杂红尘喧嚣,但寺内依然花木焕然井然洁净。盛夏的酷热烘烤着整个川蜀大地, 一路走来,稍作小憩,尽情地享受着寺庙树阴下那一片清凉,让浮燥的心情渐渐沉静下来,只有远离城市的尘嚣,才有追求宁静和安逸。

金华寺为一座四柱三开间的两层楼阁式建筑,上悬“金华寺”匾额,门前矗立着两个相对而视的石狮子,屋顶上雕刻的脊兽、灵动的飞檐和活泼的翘角,装饰精美,造型古朴,整座楼阁无不彰显着古代历史独有的文化现象。

金华寺古建筑群中的亮点是合建的山门与乐楼,几对石鼓迎送香客从乐楼门下穿行而过,便可直接来到寺院内,青瓦红墙的四合院庙宇和一座保存完好的乐楼相互辉映。


乐楼呈“凸”字形,正中高悬着“观今鉴古”牌匾,顶部为歇山顶错角,翩翩欲飞,灰白的屋脊上是各种神兽装饰,内有十八根石柱支撑,气势宏大,造型美观,风格独特。4根石柱上分别镌刻着两幅楹联“弄假传真,随他演来,无非扬清激浊;移宫换羽,自我听去,都是教愚化贤。”“欲知世上观台上,不识今人看古人。”戏台上是川韵悠扬锣鼓喧天,戏台下是掌声雷鸣呼声震耳的情景已经不复存在,但这座建在寺庙中的乐楼却属罕见,遗留下的则是两百年来唱尽了人间多少悲欢离合。  

走过这座戏楼之后,抬眼望去,对面便是一亭,亭中立有一尊弥勒佛塑像,左右两侧则是新装饰的钟楼(金钟)和鼓楼(法鼓),与乐(戏)楼同处一个寺院内,略显独特而又有些诧异。

乐楼对面的广场没有当年的坐席,现今随着时光流逝已是物是人非,烟云散去。此地此景,可以想象当时这是何等的兴盛繁荣,舞台上穿行着华丽的行头,吟唱千百年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川腔、昆曲、胡琴、弹戏,轮番而过,观音殿前人头攒动比肩接踵,观戏的人群或站立,或蹲坐,或赏乐品茶,或痴情感叹;或求签,或请香,或闲情逸致,或纵享自然,你来我往,川流不息……小商小贩们看到寺院烧香拜佛者多,就会在寺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自然形成庙会。不难想象这里当年车马喧阗(tián),人烟辐辏(còu),是周边最为繁华热闹的所在。


观音殿前后步廊式卷棚、吊柱、梁、枋、以及窗棂雕刻精美,保留着古老的木结构古式建筑。大雄宝殿左厢房客堂、右厢房空置,殿后供奉韦陀,又套了一座小院四合,周边围廊,居中为达摩殿,殿前有一石山水池,中间立着佛祖出生手指天地“唯我独尊”,达摩殿居中院之中,两侧通外后院有厢房当是修行人的居所和方丈所在,后院种植几棵小树,另有一座圆寂塔。

达摩殿后,是一个小花园,三面封以院墙,算是大隐隐于市的与世隔绝中。或许是离市中心稍远偏僻,这座古寺在成都并不知名,除了周边零散的香客外,自然是到访者寥寥无几。

据说,逢大年初一、十五,远近善男信女前往金华寺赶庙会,寺前广场有各种成都风味小吃可品尝,还可以选购各种手工艺品。在金华寺两公里的天回镇上,有闻名的天回豆腐可以大饱口福,然后到老街走走逛逛,寻找李劼(jié)人笔下天回古镇中的场景,定能使你在追古思今中增添几分洒脱与不羁(jī)。

著名作家李劼人在193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已拍成电影),就是以成都天回镇为主要背景,将当时各阶层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繁荣的工商业展现在诸多读者面前。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社会上两种势力教民与袍哥的激荡、消长,社会的腐朽。就在这如死水一般的社会里,所带来的启蒙思想却让这死水泛起了一点点微澜。其实就是反映普通小市民的一部经典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散发着一种浓重的旧时代气息。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