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发珍贵录音】怀念荀派名家黄少华老师

 芷斋随笔 2021-08-05

       前不久,荀派名家黄少华老师病故,在网络上曾经引发众多网友发文悼念。回首黄老数十年的氍毹生涯,她一生与京剧荀派结缘,虽斯人已逝,但她的艺术魅力却让人难以忘怀。

黄少华与荀慧生先生合影

       说起黄少华老师,不能不提她的先生牟维斌老师。牟老师是天津京剧团的老生演员,一直以来与我的老师季砚农、郑光信二位相交甚厚,郑老师和牟老师是高中同学,与季爷爷更是几十年的老交情,现在我还保存有牟老师和季爷爷录制的《游龙戏凤》、《武家坡》、《坐宫》等戏的教学录音。最初知道黄少华老师就是从几位老师的言谈中了解,那时候黄老师刚从石家庄市京剧团退休不久。

黄少华、牟维斌合影

       黄少华老师出生于石家庄,她母亲是唱河北梆子的演员。黄老师自幼就受到艺术熏陶,但她不喜欢河北梆子,却痴迷于京剧。黄老师的母亲便请来老师,在家教她学京剧。她的第一位老师是马宗慧(艺名也叫“白牡丹”),同时还向王瑶卿老先生的弟子金碧艳问艺。这两位开蒙老师为幼年的黄少华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从《鸿鸾禧》开蒙之后,黄老师又学了《孔雀东南飞》、《贺后骂殿》、《审头刺汤》等唱功戏。

黄少华早年留影

黄少华 主演《十三妹》饰何玉凤剧照

       黄少华老师17岁时便挑班跑码头,能戏甚多的她,凭借青衣、刀马旦、花旦的文武全才,在河北、山东一带唱出了点名堂。当时爱听她戏的人很多,尤其是劳苦大众对她更是追捧,曾有“三天不喝茶(省下茶钱买戏票),要听黄少华”之说。

       1950年,四小名旦毛世来先生率和平京剧团到石家庄演出,当时黄老师正好在新世界大戏院任主演。和平京剧团受聘公演后,她们就演日场戏,而且还在《梅玉配》等戏中为毛世来先生配戏。时隔60多年以后,笔者再去访问黄老师时,老人家对这段经历还是记忆犹新。

2015年笔者拜访黄少华老师

1950年10月《石家庄日报》毛世来、黄少华演出广告

说到和毛老的合作老人家声情并茂


黄少华《纺棉花》剧照

       1958年,机缘巧合,黄少华老师成为了荀慧生先生的弟子。

       建国后荀慧生先生的私人班社一直保持私营。后来荀先生上了岁数,一个月最多唱10场戏,基本演员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当时好多当红的旦角都在学荀慧生,荀剧团同仁们研究,希望荀先生引进来一个旦角。这样荀慧生不唱的时候,由新培养的徒弟唱,大家也好提高收入。

       此时,黄少华老师同甘肃刚刚签订合同,决定支边甘肃,行头箱子都已经寄过去了。郎富润(黄老师的义父、荀先生的琴师)先生来电报,请黄老师到北京参加荀先生的京剧团。黄老师急忙赶到北京,先由荀剧团的底包(基本演员)配演,在前门大栅栏里的广德楼剧场演出全部《玉堂春》。小花脸是朱锦华,荀令莱的春锦,白玉侬先生把场子。戏演完了,荀先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黄老师,转天黄老师就来到了荀先生的家,荀慧生夫妇、黄少华、郎富润先生和王厅长(辽宁省文化厅厅长王丕一)一起吃了个饭,用完餐又到王府井大街照了合影。

       接下来荀先生又研究引进黄少华加入荀剧团的事儿,然而黄老师却坚守诺言,先赴甘肃省跟陈永玲等人合作了一期。一直到1960年才回到北京,加入郭少衡、董玉苓所在的北京联谊京剧团。唱了一段时期后,黄老师又去了东北的锦州京剧团,在锦州京剧团一直到“文革”前。

黄少华《红娘》剧照

人到中年的黄少华

       “文革”一开始,所有的关系都冻结了,黄老师落在了剧团外面。一直到“文革”结束老戏开放,黄老师才回到的石家庄。早先的石家庄京剧团,叫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后来黄老师就一直在石家庄工作,直到退休。

       再参加剧团黄老师的演出就很少了,在黄老师的心目中,荀慧生先生不是一般的小花旦,荀派更不是随随便便演的,荀派的美是内在美,不能有过火的地方。荀先生的戏唱功很重要,因为他那个唱法跟别人不一样,他能把人物的感情唱出来。 

黄少华老师晚年《勘玉钏》剧照

       多年以后,重阳节晚会上黄老师“一举成名”,不少演员、票友找她学戏,这段“众所周知”的经历笔者就不再赘述了。今天写下这篇小文怀念黄老师,聊以寄托我们的一点哀思之情,愿黄老师驾鹤西去,早登极乐世界。

        文末首发一小段黄老师早年教唱《红娘》的录音,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荀派唱、念的特殊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