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七)

 耕读人家jkhpb3 2021-08-05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

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

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注:
羽族:鸟类。
依:依托。
周周:鸟名。
六翮:翅膀。
掩不挥:不能飞翔。
解读:
有观点认为此诗当作于李白受永王李璘事件牵累,感叹同年好友高举以后,不愿意向朝廷引荐自己,也许是指高适等人。不过有些人认为,李白作此诗目的主要感叹“野有忧国之人,朝无用贤之相。”联系李白的生平来看,似乎前者观点立不住脚。
李白蒙冤流放之后,感叹世情反覆、哀告无门,“从逆”挫伤了李白从政的自信心,他只能收敛豪情、哀叹命运,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较沉闷、黯淡,这也意味着《古风》的创作已经过了高峰期,剩下的只是余响罢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