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岚观察·两会】农业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

 昵称76478474 2021-08-05

【经岚观察·两会】16035

农业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

文/惠利(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农业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环保部《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显示,最近三年的农业COD、TN、TP排放量,均占全国排放量的1/3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研究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迫在眉睫。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那么,农业绿色发展是指什么呢?有人将绿色发展视作低碳发展,主张低碳农业;有人认为绿色发展就是不再注重经济增长而更看重环境质量,主张生态农业。我认为农业绿色发展是一种资源合理利用、经济适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在这种发展方式中,环境作为一种具有自净化能力的生产要素,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应该把环境因素纳入生产函数、反映在经济增长核算中。

当前,农业节能减排尤其是农业污染的防治,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一大任务。农业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兽药等化学用品过量或不合理使用,以及农田固体废弃物、畜禽粪便等不及时或不恰当处理,对土壤、水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由于农业污染具有分布面广、潜伏期长、随机性和滞后性等特点,治理起来显得十分不易。与治理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相比,农业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

农业绿色发展应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型生产资料的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5年3月,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农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参考。我认为,要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将农业环境质量引入考核体系。农业经济增长应从单纯的追求数量向质量数量并重转变,从“以粗放增长为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农业方式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方式转变。

(二)构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为农田配备定位监测设备,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和虫情监测体系,实现对农业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测。

(三)实行与农业污染物排放量挂钩的财政支持政策。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引导农民使用环境保护型技术,对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

(四)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引导农民使用绿色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使农业生产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驱动的“双轮”模式转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