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机制银币的鼻祖

 惠训书院 2021-08-05

由于吉林机器局地处偏远,且生产数量不多,一直以来湮没无闻。

泉界通常将中国第一次以现代机器制造钱币的殊荣,给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制的广东钱局。然而,东北的吉林机器局早在光绪十年就已制作“厂平”系列的银两币并发行流通,只可惜生产数量少,外界并不清楚。即便如此,“吉林厂平”银两币仍然在中国机制币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吉林机器局的创立

光绪初年时,因传沙俄将派舰队东来侵袭中国沿海,为防止沙俄觊觎东北,于是有开设船厂于吉林的提议,钦差大臣吴大澄于光绪七年(1881年)奉谕筹办吉林边务。奏准后朝廷拨银10万两在省城外松花江北岸设机器局,调津局宋春鳌总理局务,光绪八年国外机器运到,厂房则于翌年完成。两年后又增建洋火药厂,规模逐渐完备。

2001年在旧址立碑以下是碑文(后面):吉林机器局旧址 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光绪九年竣工,工程耗用白银24万两。该局是为供应吉林、黑龙江两省武器弹药防御沙俄入侵而由清廷批准修建的,原有厂区近20万平方米。

该局向来不雇洋员洋匠,全由国人自行管理,吉林机器局开办初期,有委员、司事、书识等官员50人,工人398人。工人中匠目和工匠93人,小徒158人,其余为普通工役。匠目和工匠93人中,能掌握军火制造技术或机械加工技术的仅50余人,来自浙江宁波。小徒150余人,全是童工,曾采取一师带多徒的办法,解决技术力量缺乏问题。后随着生产发展,工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吉林机器局是“洋务运动”中东北唯一的兵工厂,也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兵工厂。

吉林厂平银两币

当时吉林地区制钱缺乏,商铺私帖流行,造成银价高涨、物价上扬,影响市面交易。光绪十年十二月时,吉林将军希元向朝廷报告已试制银钱行用,从军饷中提取白银5000两,交机器局制造面额为一两、七钱、五钱、三钱、一钱等以“两”为单位的5种银两币。

厂平七钱 台湾鸿禧美术馆开幕展品

其中,一两币正面上刻圆形“寿”字,中列方格,内书“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3行共12字,双龙环绕;背面亦为方格,内书“厂平壹两”4字;四周各有一满文,左为“吉林”、右为“平”,上为“一”、下为“两”;地章饰有卷云纹,正背边饰均为圈点纹。三钱以下因币面空间不足,仅书“光绪十年吉林官局制”9字。满语中“吉林”即“船厂”之意,当地银衡习用厂平,故此套银两币俗称“吉林厂平银币”。

根据机器局宋春鳌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三日(1884年12月10日)向吉林将军希元呈报之《机器制造局申请粮饷处奉谕发来银两制造银钱已完竣解交》,可知实际上粮饷处仅发来2000两。其制作明细如下:一两198枚、七钱1071枚、半两1420枚、三钱866枚、一钱825枚,共计4380枚,总值银1996两4钱。

另外,此光绪十年厂平系列有黄铜样及铅样存世。吉林将军希元是先试造再向军机处呈样查照,奏请“广为铸发”,但军机大臣奉旨批了个“览钦此”而未置可否,最终不了了之。

其奏折日期以公元论虽是1885年,但实际上早已制作,属先斩后奏,其年份标示为“光绪十年”(1884年)

“光绪八年厂平壹两”

存世另有一种“光绪八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厂平壹两”样币,字体为隶书,正背面外缘为16个半圆弧,背面因地章空间大,刻有仿西汉草叶纹的铜镜纹饰。据称耿爱德也只见过铜样,从未见得银样,而银质仿品却极多。只是该年吉林机器局尚未完工,目前无具体资料可考证其出处。

“光绪元宝厂平五钱”

另有一种正面为“光绪元宝”,背面上为“厂平”、下为“五钱”、左右列汉满文“吉”,中穿圆孔的银钱。若按光绪十年十二月吉林将军希元奏片中的“仿制钱式样,铸造银钱以济现钱之缺”字句,有可能是厂平银两币发行前的试制品,确切的制作时间待考。

写在最后

从史料所载的数量可知,吉林厂平系列银币属罕见珍品,对于大珍的态度是以了解铸造背景知识为上,如果有幸能在博物馆或者知名拍卖行见到展示就很知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