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风景”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闲暇时我喜欢在家附近的公园走走,喜欢在荷花池旁的小路上散步,喜欢在半山腰的回廊里坐下看会书,也喜欢在林中观赏一会儿充满着闲情逸致的活动。

公园里有个小山,我偶尔也会去山顶转转。上山的路,有直通山顶的笔直的石阶路,如果是一气呵成登顶,是略微需要一点体能保障的。也有依山弯曲回绕的小径,平缓悠长但稍稍需要多一点时间。选择小路上山,可以走走停停欣赏隐身在林中跳舞、练功、吹拉弹唱等文体“景观”,自然也就多些欢愉在路上。山顶有众多“达人”聚集,打牌的调侃声,阔论的争执语以及小孩玩耍的叫喊声,都会一股脑地会充斥到你的耳际。你心里要有准备哦!稍不留神会惹得双眉“齐聚一堂”呀。不过,有一小众的乐趣,让我多了一些感慨。

小山顶正北面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地方,安放了几组健身器材。“争强好斗”且“以武会友”的男人们时常在那儿彰显他们的功力,并以男人们发达的胸肌和宽厚的背影彰显着他们的魅力。这里是一群不甘寂寞、找寻乐趣切好运动的男人们的“天下”。有趣的是,他们大都上了年纪且退了休,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把他们聚集在这里。

这是一个来去自由的集体。两年前,偶尔瞥见他们还只是在有限的几组公用器械上练功。而今天,他们却有了自己专属的练功场地。在场地的西北角多了一块新开辟的小空地,空场里安置了单杠、双杠和提重器。我惊喜又惊奇。一个公共场所,能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域”,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一个自发的组织,又是通过怎样的协商达成共识,建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呢?也许你会说:“这还不容易,有钱、有人脉就可以做到呗!”你说得没错。但整修一块场地,加上置办训练器械,它不仅仅需要财力和人脉,更要有人愿意为此耗时费力去做筹划和实施。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各种“群”里。“群”里有事时,总有那么一俩位热心人,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大家服务。想到这些年,我受用过的“服务”,心中总有一种“东西”在涌动,总有一些思绪在蔓延。仅用“感谢”一词,恐怕不足以表达我心中深深的谢意。想想,你无法苛责有人即便有时间有精力也不见得愿意为此而多付出,那些主动担起这事的人,无论他能力大小、财力多少,还是性格使然,我都为他们的负出而感动、感激、感谢。一个或几个有“温度”的人,是会感染一个“群体”的。

还有一点让我吃惊不小。我看见几个身影动作娴熟地翻腾在器械上,引得我住足,近距离地观看他们。凑上前与他们攀谈,知道了他们的“初衷”。67岁没有基础的张叔,用五年的时间,练就了在单杠上连续完成几个“双臂大回环”的动作;而另一位74岁的老人,身轻如燕地做着“引体向上”的支撑;旁边的那位50多岁的老哥,则灵活自如地倒立行走在双杠上…已经花白头发的他们用心锻炼,为的是退休后的生活多一份乐趣,为的是身体健康不为家人和国家多添负担。简单而朴实的初心,是他们晚年的人生目标。是啊!想做事什么时候都不晚,总有实现的那一天。眼前的一幕,让我猛然想起父亲年轻时也是一个体操爱好者。啊!原来我不是无缘无故的被这些老帅哥们所吸引呀,那是曾经的一种“魅力”引领我仰视!

夕阳晚照,这熟悉也陌生的画面,我喜欢!远远瞭望,人景温暖,他们不经意间装点了余晖,成了不可多得的风景,绚烂至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