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电影多多,认真看过一次最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演职人员表”的情形却很少。看电影时,我的情感融入于讲述的故事,眼睛锁定在唯美的画面,内心追逐着震撼的特效。通常情况下,那满屏的名字跟我对电影的关注没太大关系,心里也不大会特别留意这等“无名之辈”。所以,一部电影究竟有多少演职人员参与了,我时常是一掠而过。直到这次看完电影《影》之后,我终被那密密麻麻且长长的字幕,刺激得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当时,影片播放完之后,“意犹未尽”的我并没有急于起身离场,而是坐在座位上稍事休息,稍微平复一下心情,眼睛自然也就没有离开屏幕。说来也奇怪,看着看着竟被屏幕上出现的厨师一职“吸住”。我紧盯着屏幕仔细地数起人数来,屏幕很快就翻过去了,以至于我屏住呼吸也没把人数数清。接下来的司机一职也是多得数不过来,粗略估计每个岗位都得有一百多号人。我疑惑不已,问号一个接着一个往上冒,最后变成了一个个惊叹号。我确定,那一刻我完全被震慑到了!我定下心来认真琢磨了一番,拍电影可不就像一个“移动的工厂”,各种岗位缺一不可。再想想,这些年商业电影运作,以“航母模式”打造国产电影,大手笔、大制作、大场面的影片,可不就得需要这种庞大的“集团军”运行,才可能保障影片拍摄“供给”呀。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也就不纠结于那些问号、惊叹号了。我把“疑惑”收起,欢喜着看过的大片,享受着带来的惊艳。 我不是谁的“粉丝”,对谁也没有膜拜之心,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还是看了大部分。我喜欢《红高粱》《归来》《活着》等影片故事的纯真;陶醉《卧虎藏龙》《山楂树之恋》《千里走单骑》等电影画面的唯美;倾情《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英雄》等电影演绎中国元素的极致。而这一次的电影《影》,让我与中国元素再次“相会”。在影片中,张导确实把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发挥到极致,如果奔着观赏通篇水墨画而去,你的确会不虚此行。影片画面,通篇黑白灰颜色与人物所处的故事环境,完好地匹配起来;影片配乐,中国乐器琴瑟奏鸣,音律跌宕起伏,曲调贴切准确地渲染了故事的起起落落;雨为影片的“媒介”更是贯穿始终,一伞、一竹、一袭长衣,将“杀戮”揉进“绵长”,在黑白阴阳中舞出天地,舞得情合,烘托了物与人,事与情的心性。通灵的一招一式,飘逸的服装设计,水墨的画卷布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禁赞叹美哉妙哉! 我想张导匠心独运,他不依赖一个全然的旧,也不执迷一个全然的新,他以历史为背景,以现代手法绘制了一幅中国水墨画的“新蓝图”。他尊重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手法,又有自我个性的发展,抱着一个对新时代、新思想、新视角的发展发挥,他找到了另一种表达中国水墨画的出路——以电影的方式登上另一种舞台,以电影的思路创新水墨画的又一种身份。好一部“水墨丹青”电影”呀! “什么是中国的水墨画?”这部电影以影人的视角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我必须告诉各位,如果只从水墨画的角度来评判电影的艺术魅力,他绝对是一个Super nice。 |
|
来自: 新用户0096fsbV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