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伐吴的深层原因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轻率伐吴,是蜀汉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两个事件一前一后自然有所关联,但为关羽复仇只能说是刘备举兵伐吴的原因之一,而绝非全部。

关羽失荆州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为东吴所害是当年十二月,而刘备正式起兵东征是在他正式称帝的章武元年(221)七月,这期间刘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贸然伐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对此,很多历史学家都有评说。吕思勉先生就曾论述:“伐吴之役,《演义》上说刘备和关羽、张飞是结义兄弟,他的出兵,是要替义弟报仇,这固然是笑话,读史的人说他是忿兵,也未必是真相。”(《吕思勉说三国》)马值杰先生也说:“《三国演义》说刘备闻关羽死讯,痛不欲生。正史并无此记述,只言备'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马值杰《三国史》)卜宪群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国通史》中更是说:“一般人认为刘备伐吴是为了替关羽报仇。对于关羽的死,刘备不为之动情是不可能的。但是刘备此时已六十二岁,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政治家,只是一时愤怒而率兵东征的说法,不能使人信服。”

从以上所述不能发现,刘备伐吴之时距关羽被害已是一年半有余。刘备若在关羽死时即刻出兵,尚可说是激于兄弟情谊,但迟至一年半后方才出兵,若将此番出征单纯视作为兄弟复仇明显显得牵强。若从这一年半左右时间里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以及当时三方形势来看,刘备伐吴委实是另有根缘。

这一年半中最大的事是曹丕篡汉称帝,刘备既称自己是汉室宗亲,“兴复汉室”自然是当时最大的政治正确。那么,刘备又为何不先伐曹魏呢?实则曹魏一方,虽曹操故去,但曹魏势大,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讨伐曹魏一时难成。吕思勉先生对此也认为:“(刘备)自揣兵力,取中原不足,而取荆州则自以为有余。”(《吕思勉说三国》)

有些人还认为刘备伐吴违背了诸葛亮以前对他所言的《隆中对》,实则恰恰相反,伐吴正是依据隆中对策而行。像卜宪群先生的《中国通史》中就曾说:“愤而为关羽报仇,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要重新夺回荆州,恢复《隆中对》设计的从关中和荆州两路夹击中原的战略态势。”实际上,当时东吴虽得了荆州,然而周瑜、程普、鲁肃、吕蒙等大将相继谢世,给人以国中无人的感觉。对刘备来说,伐吴实在比征魏更有把握。

不得不说的是,荆州一地对东吴与西蜀而言均可谓是必争之地,刘备在荆州被夺、二弟被杀后,要率兵收复荆州,可说也是必然之举。若再从蜀汉集团内部的人员构成、从荆州士众的人心所向来看,则东征伐吴不仅不可避免,更是刻不容缓。说白了,报仇只是包装,刘备看上的是荊州,是东吴的土地、人囗及资源。但东吴虽较曹魏弱,但也并非是软柿子。“殊不知吴蜀的兵力,本在伯仲之间,荆州既失,断无如此容易恢复之理。旷日持久,就转而招致猇亭大打败了。”(《吕思勉说三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