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仁宗的无子之痛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最忧心的事就是子嗣凋零。宋真宗共有六子,长子、三子、四子均早亡,次子赵祐为郭皇后所生,本是皇储的当然人选,可惜年方九岁便过早离世。赵祐病逝半个月后,真宗第五子出生,但活了两个月又夭折。真宗四十三岁时,第六子出生了,他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清平乐》剧照 ,王凯 饰 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后继乏人的事再次重演。仁宗皇帝的妃嫔其实并不算少,受封以及追封的皇后就有四人在册,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仁宗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一点:他先后有子三人,却全都过早天折;生女十余人,也大部分早天。

宋仁宗三十四岁前生过三个儿子,即俞德妃所生的赵昉(追封杨王)、苗贵妃所生的赵昕以及朱才人生的赵曦。可不幸的是,长子赵昉出生即逝,次子赵昕年仅两岁便夭折,幼子赵曦也只活了仅仅两岁。这使得时年不过三十出头的仁宗皇帝不禁有些颓丧,不免斋戒祈福,对子嗣生息则更为在意了。

但在意归在意,仁宗没有儿子问题却一直没有缓解。嘉佑元年(1056),宋仁宗大病了一场。这次病情尤为严重,竟然是在文武百官面前口吐白沫、抽搐不止,而后病情一再恶化,很快就不得不暂停临朝视事,卧床休息了。这让当时的朝中大臣有了不祥的预感,因此仁宗病情稍微好转之后,以当朝宰相文彦博为首的大臣们纷纷要求仁宗立嗣。

此时的仁宗当然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地盼望诞育一位皇子。嘉祐元年十一月,仁宗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跟一再逼他建嗣的谏官范镇说:“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仁宗希望在两三年内,能够生育位皇子,如果还是未有亲生皇嗣,就只能依范镇之议,选旁支立继。所以,嘉祐元年之后,仁宗花在嫔御身上的时间相当多,这也是为什么大臣看见仁宗一脸倦容时要“言宫掖事”的原因。当时后宫得幸者,是周氏、董氏、刘氏、黄氏等十名年轻的御侍,称“十阁”。只可惜,嘉佑年间仁宗后宫诞下的都是龙女。

嘉佑四年四月、五月,后宫董氏、周氏先后临盆,为仁宗生下第九女、第十女,董氏和周氏分别加封贵人和美人。嘉佑五年五月,贵人董氏又诞生皇女,这是仁宗的第十一女。同年七月,美人周氏生下仁宗的第十二女。次年七月董氏还给仁宗生下第十三女。仁宗一心想要儿子,但嘉佑年间嫔妃所生的都是女儿,此时的仁宗已经年逾五十了。

由于嘉佑四年到嘉佑六年后宫先后诞下的都是皇女,于是外朝又起立嗣的议论。诸位宰辅大臣皆因仁宗无子,再度请立赵宗实为皇嗣(赵宗实是濮王赵允让十三子,赵宗实四岁入宫后为曹皇后所抚养,期间两次因仁宗生子被送出宫)。仁宗虽再三推辞,但最后还是妥协了。嘉祐七年八月,仁宗正式下诏,钦点赵宗实为大宋皇子,赐名赵曙。

宋人笔记中说仁宗被迫“立嗣”后回宫垂泪不已,估计仁宗心底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他不甘、愤懑、忧虑,连一个膝下有子的简单愿望都无法达成,拥有再至高无上的权柄又如何呢?晚年的仁宗其实过的并不快乐,一直困绕在无子无嗣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当然这样的问题谁也无法帮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