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绪年间建校!厚街这三所小学竟是“百年学府”!

 君临天下100 2021-08-05

明天

新的一学期就要开学了

想必同学们都是

元气满满踏入校园

开启崭新的征程

在开学前夕

小编特意为同学们

准备了一份“开学礼”——

走进厚街“百年学府”

据《厚街镇志》记载

厚街超过百年历史的学校有三所

分别为河田小学、前进小学、中心小学

这三所小学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

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绵长

值得同学们从中汲取力量

不懈追求、不断前行

113年历史

开竹溪男女同校之先河

河田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厚街的第一所小学,迄今已有113年历史。创始人是方家庄乡绅方子峻,校址在建于明代建文年间(1399-1402年)的河田乡方氏宗祠,时称“私立河阳高等小学校”,内附设“私立河阳国民学校”。

私立河阳高等小学校的办学地点在河田方氏宗祠内

据了解,当时的私立河阳高等小学校有2个班共45人,教师有3名,附设在河阳高等小学校内的河阳国民学校有4个班,学生人数有105人,教师有5名。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沙田齐沙(现)的300余亩田地田租。

学校组织学生开会

纵观河田小学百年历史,不仅有对封建思想的抨击,还有对时代进步的灵敏触觉。在废除科举制的两年后,1907年建校的河田小学,已大胆增设除四书五经之外的新课程。1930年,时任校长方友铭实行改制,聘请了当年有名的王伯骥、王国华、王树模、王植稳、王啸天等执教,用全新课程取代四书五经,并招收女学生入读,开创了竹溪乃是莞邑男女同校的先河,此举横遭守旧豪绅的反对,办学经费断链,力争无果后,方友铭将自家田产楼房典卖罄尽,以维持办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学生到莞邑的四邻八乡出演《孤儿救祖》、《家仇国恨》等戏剧,宣传抗日救国。而抗日胜利后,河田小学曾一度成为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活动基地,老师在小学里组织冼星海歌咏队,大唱爱国歌曲,暗示全国解放即将来临。新中国解放后,1968年,正值普通话推广时期,河田小学首启普通话教学模式,当时校舍还在方氏宗祠,用的是“方块字笔画”的拼音。

河田小学1950年~1952年时使用的校徽,校徽原件直径1.6CM,合金质制品。

1992年,河田小学得旅港乡亲方树泉之子方润华等海内外乡亲及河田管理区捐助投资,于方氏宗祠对岸的小山——苇山之上建立新校舍,并于1993年秋季正式落成使用。教学区两座大楼用通道相连,整个造型有如一架正在起飞的飞机,象征教育事业的腾飞。

1980届学生合影

1986届学生合影

1996届学生毕业合影

从创建至今

河田小学先后经历8次易名

1907年:河阳高等国民学堂;

1930年:河阳小学。抗战胜利后,改称河田小学;

1950年至1952年,升格成东莞县第六区河田乡中心小学;

1953年政制调整,河田乡中心小学改为完全小学;

1955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量生源回家务农,河田乡完全小学降格为高级小学;

1958年后,称作河田小学。小学内附设初中班时,称为河田学校;

附设初中班拼入方肇彝中学后,河田学校又恢复河田小学称谓,至今未变。

112年历史

曾是部队情报站

前进小学的前身是私立鳌溪高等小学校,内附设私立鳌溪国民学校,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迄今有112年历史。当时校址在厚街乡联胜村王氏大宗祠。

1949年,厚街乡人民政府以鳌溪小学为主,将菊塘、乔森两所小学并入,更名为厚街联合小学。1950年2月更名为厚街中心小学。直到1971年分校,更名为厚街小学。

值得一提的是,王作尧将军的故居——“小坞园”正是位于前进小学校园内。1983年,王作尧将自己的家园贡献出来建立学校,并亲笔题名为“厚街前进学校”。“小坞园”是当年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县地下特别支部所在地,作为部队的情报站。东江纵队在此刊办《前进报》,该报激励了当年一大批有志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奋勇前进,成为东莞市一个不可磨灭的、著名的红色记忆。

2005年,为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厚街镇人民政府在学校内设立了小坞园革命历史纪念碑,并在校园北部建有由王作尧题名并手书的“小坞亭”,也就是现在的前进小学小坞园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112年历史

创办于清光绪年间

厚街中心小学的前身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立的私立鳌溪高等小学校的一所分校,原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设立的鳌台书院旧址,距今已有112年的历史。经50、70年代的3次易名后(1954年改名为厚街中心小学,1971年更名厚街圩小学,1978年又改为厚街中心小学),1998年9月厚街中心小学搬迁到厚街中学旧校址继续办学至今。

现厚街中心小学地址前身

厚街乡国民学校第三十三届毕业典礼留影(摄于1949年,鳌台书院)

1998年以前,厚街中心小学在鳌台书院办学。1949年前后的鳌台书院只设有五年级和六年级部,其他年级则分散在书院附近的祠堂里。当年整个书院约有四间教室,每间教室的面积约30平方米,是用书院两边的厢房改成的。由于地方不大,书院的教师办公室则设在向北路的万石祖公祠内。

罗志高翻拍于《前进中的厚街镇中心小学纪念册》

恢复高考后,在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中期,东莞中学一年级招收新生名额分配中,厚街中心小学的学生占比超90%甚至达到100%,位居厚街之首。

文稿:尹麗钧据《东莞市厚街镇志》整理

图片:资料图

编辑:朱正

版式:林二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