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心中的英雄梦——《大暴雪》精读

 石头052631 2021-08-05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88号

孩子心中的英雄梦——《大暴雪》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四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主人公小约翰第一次见到雪,非常兴奋,但是雪越下越大,把他所熟悉的街道和房屋都掩盖在了大雪中。在这场大雪中,小约翰慢慢成长为一个小英雄,他把他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帮邻里们带回来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二、绘本信息

书名:大暴雪

文图:[美]约翰·罗科

译者:李一慢

适读年龄:3-6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奇幻国童书

出版社:浙江少儿版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一则温暖真实的雪中故事,一个小男孩的英雄梦,一场发生在美国1978年的大暴雪。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的创作,作者约翰·罗科是1978年大暴雪的亲历者,那一年他还是个孩子。

1978年大暴雪发生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包括波士顿、罗德岛州等,因为上午天气很好,下午忽然而至的大暴雪,导致很多人被困路上甚至遇难,而成千上万的家庭被困家中,导致了后来的美国人民闻雪色变,疯狂囤食物的传统。这场雪也被称作十大最可怕暴风雪之一“新英格兰暴风雪”。但这场如同末日的大暴雪,在我们的故事里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个小英雄。

小男孩的一个背影,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直面飞雪的大地,身后是这次出行的战利品。

小男孩身旁的积雪露出被铲除的痕迹,让蓝天与地面连成一体,街道上的建筑,屋顶积雪成山,冰溜围成一圈。

书名上积累了厚重的积雪,用来渲染大暴雪的内涵。

【前环】

解析:

空中大雪纷飞,地面白雪皑皑,蓝天映出雪花,白雪覆盖大地。

飞雪的天空呈现出宽广和深邃,挤压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形成巨大的压抑感,来凸显自然的力量。

这里是浩瀚的天空和广袤起伏的大地,看不到被压制在建筑和他们的主人。

【附书名页】

原文:那一年,我还是个小男孩,经历了一场厚达一米二的大暴雪。故事是这样的……

解析:

用身高让小朋友感受雪的厚度,真的是很震撼的一件事。

用六个变化的小男孩在雪地中岿然不动的形象,来体现暴雪之大。小男孩握着一个标尺,最大刻度指向48(美国采用英寸,1英寸=2.54cm,48英寸=121 cm=1.21米),这也是当时小男孩的高度。白色的背景就是白雪,只有标尺和小男孩的身高作为参照物。

开始还能看到小男孩完整的靴子,面带微笑,自信满满;随后,大雪抹过膝盖,但他却发出兴奋的呼喊;当抹过腰部时,没能让小男孩害怕;当大雪到达胸部,小男孩歪头看向标尺,看看到底下了多厚;当大雪到达肩部,小男孩有些忧虑,这时身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最后,只剩下帽尖,面部都不见了,可以想象小男孩不在与积雪试比高,是不是该回家了呢?

我们见过的雪有多厚?也许是薄薄覆了一层雪,也许没过了膝盖就已经是十分厚了。然而大暴雪的雪有多深?小男孩用他的身高告诉你,那一年的大暴雪,几乎没过了他的身高,“厚达一米二”。

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

【扉页】

解析:

大暴雪的英文BLIZZARD,巨大而规整,采用楼空设计,内部填充着暴雪充斥的天空,而中文缩成一角,暗示暴雪之大。

右下角是独栋的民居建筑和空旷的街道,此时暴风雪已经无情地向这里扑来,有暴雪压顶之势,部分建筑已经被暴雪掩盖,停在路边的汽车成为受难者。

红色的是学校,里面有影影绰绰的人影,学校正在上课,教堂钟楼的时钟指向了下午2点左右,不远的小商店已经感受到暴雪的侵扰了。

看到了学校路边是警示牌,还是旗杆呢?教堂前的大树,交叉的电线杆,屋顶的天线,暴雪前生活的气息。

小男孩的家在哪儿呢?

【第1画面】

原文:就在课件休息前,第一片雪花飘了下来。紧接着越下越大。

解析:

一个聚焦的镜头,拉近了学校的一面窗,同学们正在认真上课,最前面的女孩举手回答着问题,可中间的蓝衣男孩,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却看到了从窗前飘落的第一片雪花。

而在课间休息时,雪已经铺天盖地而来了,绿植上积累了厚厚的一层。同学们有的惊呼、有的唏嘘、小男孩挥舞着手像是在迎接风雪的到来,但从老师满脸的愁容来看,她感受到了危机的出现。

这是星期一发生的大雪,窗户上出现英文monday(星期一)的字样。书中也暗藏着周一到周日7个英文单词,小读者可以找一找。

白天,小主人公是个自信的小男孩,他坐在课桌前,以非常正确的方式握着铅笔,在同学们当中,他显得成熟而坚定。

【第2画面】

原文:还刮起了大风,学校提前放了学。姐姐和我回到家时,积雪已经没过了我们的靴子。

解析:

大暴雪时,雪的厚度增长特别快,从课间的第一片雪花开始,当提前放学时回家时,积雪已经没过了孩子们的靴子。

大雪纷飞的蓝色天空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却挡不住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学校做出了提前放学的安排,小朋友们都对大雪情有独钟,前面的女孩双手捧起雪球,乐呵呵地看着后续兴高采烈的同学,主人公却是淡定的,身后穿蓝色衣服的同学是姐姐吗?但扔出的棕色帽子却不是紫色的。

大雪已经抹到了膝盖,姐姐低头吃力的走着,而主人公拉着姐姐的书包,身体后仰着,似乎在偷偷的窃喜。

妈妈和大狗出门迎接,从妈妈高兴的表情看,也预想不到这场大雪将要发生怎样的灾难。

【第3画面】

原文:大雪下了一整夜,我觉得雪一直下,不会停。

解析:

晚上,小主人公坐在自己房间的床上,他看着窗外路灯下鹅毛的大雪,停止指示牌已经只剩下头部,大雪下了一整夜。

再看小男孩房间里的装饰,墙上挂着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地球仪,床上正在翻看着《北极求生记》,一本极地求生的书籍,台灯灯罩为企鹅的造型,而横七竖八交错的壁纸代表他内心的纠结。

可以看出主人公虽小,但心胸却很宽广,心中装着世界与宇宙,也梦想攀上珠峰,北极之旅也是他的梦想。这是后续故事的铺垫,小男孩也让我们心生厚望。

镜头拉近,透过窗户看到室外飞雪的世界,指示牌快要被暴雪淹没。深埋的指示牌看出大雪已经成灾了。

【第4画面】

原文:到了第二天早上,高高的积雪封住了我们的家门。我们只好从窗户“出了门”。

解析:

到了第二天,“高高的积雪封住了我们的家门”,但幸好还有窗可以出去。

这场大雪下了半天加一夜,第二天早上已经很小了。但经过一夜的暴雪,大雪已经封门,只能从窗户出门了。

一个兔子在屋顶上跑出了星期二的雪迹,很巧妙。

这是一家人,爸爸在窗外接应,妈妈不放心隔窗瞭望,小男孩拉着爸爸的手,大狗也跃跃欲试,姐姐注视着窗外的暴雪,雪橇早早被递出了窗外。   

【第5画面】

原文:一开始,我们陷在深深的、冰凉的积雪中还哈哈大笑。但要在积雪中行走,就不那么轻松了,像在白色的流沙中移动,非常困难。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连雪橇也被淹没了。

解析:

小男孩和他的狗,开始陷入雪地中,虽然行走困难,却是开怀大笑;而在雪地里匍匐前进,就如同在流沙中移动,让他寸步难行,但心情还是不错。姐姐举着雪橇,无疑有更多的企图;走几步,小男孩就疲惫而无奈地躺在雪地上,非常惊叹而略带嚎哭地发出'哇’,他感受到了暴雪对行动的制约,让他寸步难行。姐姐忧愁地盯着画外,或许是家的方向,一种无声的求助。作者用三个连续分隔的画面,展现雪中姐弟俩玩耍的兴致变化,也暗示积雪造成的困境。

接着用一个单页,表现姐弟俩的无奈和忧虑,姐姐拉着弟弟,弟弟躺在雪橇上,但没有雪橇狗帮助他们,而他们的大狗就在身边,自身都难保。他们的眼睛都望向身后,他们指望爸爸妈妈的帮助了。

本来姐弟俩出于孩子天生对玩雪的喜好,他们从窗里爬了出去,在雪地里玩耍、探险,还戴着雪橇,虽然总是深陷其中,开始还哈哈大笑,最后满面的愁容,也不淡定了。

面对雪灾,也许我们应该向小朋友学习其乐观的态度。只因小朋友们对灾难还缺少认知,面对被封住的大门,通过孩子冒险经历的心里历程,建构孩子的成长。

【第6画面】

原文:我们又冷又湿又累地回到家里。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壁炉前,喝着牛奶冲的热巧克力,我们双脚很快就暖和过来,还带着一点点的刺痛。

解析:

结果是爸爸出手,爸爸手中紧握雪铲,神情一脸的骄傲,就像是中世纪的勇士,救姐弟于危难中。面对妈妈伸出的温暖大手,弟弟不再神气,进门就把帽子和手套甩在地上,姐姐也是一脸的委屈。又冷又湿又累让他们体验到雪灾的味道,但真正的困境还未到来,只不过玩的本性受到了束缚,倒是妈妈用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们的出行。

大狗用力地摇晃着沾满雪的身体,也算是一种解脱了。房门之内充满了温暖的暖色,与门外白色的积雪与蓝色天空形成了巨大冷暖的反差。

一家人坐在壁炉旁,充满了温馨,暖色的背景、跳动的火苗,让他们回归原有的生活。爸爸的沙发椅还伸出一个小平台,托起伸直的腿脚;妈妈坐着摇椅抱着姐姐,悠闲自在,而姐姐扭头看向画外,还念念不忘大雪带来的困境。而弟弟坐在地毯上,专心致志地看着那本《北极求生记》,似乎要从中找到求生的办法。

爸爸此时内心应该很欣慰,那本《北极求生记》也一定掺杂着他的影子。姐姐只是感叹大雪的深厚,而弟弟却在探索如何破解之道了,妈妈也是悠闲地坐在摇椅上,没有感受到灾难的困境就在眼前。

【第7画面】

原文:第三天,爸爸赶在铲雪车到来前清理了门口的积雪,这样他就可以把车开出去。我们在积雪下挖隧道,建秘密小屋。

解析:

暴雪的第三天,铲雪车没有到来。大人们已经感觉到隐患,爸爸开始清理门前的积雪,看似在冰川峡谷中。

姐弟俩在雪里找到了新的玩法——挖隧道、建“雪屋”,“在零度以下的天气里,雪屋比外面暖和”。小男孩理性的说法,显然来自《极地求生记》,他已经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地中了,而姐姐却对雪屋不甚了解。小男孩手中触碰的是枕头吗?狡黠的眼神显得很自信。

大树上积雪已经很少了,倒是用白雪构建的WEDNESDAY(星期三)很巧妙地与树枝结合,告诉读者,这是暴雪的第三天。

【第8画面】

原文:到了第四天,铲雪车还没有来。我都开始怀疑我还能不能看到绿草地。

解析:

小鸟在雪地上踩出了星期四的英文THURSDAY ,星期的变化每次都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小读者有不同的期待与变化。

一个拉远的镜头,看到邻居们都在自家门口清理出一条短短的雪道,他们也等待着救援车的到来吗?

从画面中你能看出周围有几个邻居吗?怎么看出来的呢?小男孩的家在哪个方位呢?

小男孩坐在大树杈上,与不远处的另一个男孩隔空打着招呼。这么高的大树小男孩是怎么上来的呢?这是否也凸显小男孩的求生能力呢?

树下的爸爸焦急地看着儿子,担心出现不测,而小男孩却完全不知,只是高兴地挥舞着手臂。

左下角是一个篮球框,只露出篮板和球框,冰溜和积雪让其在寒冷中孤独求生。

旁边还有一个木制的长方形物件,就像是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这是一个什么物品呢?是干什么用的呢?

【第9画面】

原文:家里的情况也变得糟糕了,食物快吃完了,妈妈开始用热水来冲巧克力了,我就知道我们撑不了几天了。

解析:

家里储备的食物快要吃完的了,一家四口的表情特别引人瞩目。姐姐双手抱胸,自我的安全感受到冲击,眼睛呆滞地撇着弟弟;爸爸站在儿子身后,一手叉腰,一种抗议、进攻的常见举动。一手摸着颈部,遇到了十分棘手的事情,不知如何处置。既有挑战暴雪的心理,但又觉得无力,歪着脑袋多少带有对自己的否定,而垂头显然是一种颓丧的体现;妈妈手中的容器里流出的最后几滴液体,暗示食物快要山穷水尽了;只有小男孩一手托腮进入思考的空间,小小的担忧,眼睛与姐姐对视,姐弟俩心理是相通的。

小男孩居于画面中央,而父母站在身后,从中体现父母默默的支持。大量留白也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

夜幕降临,户户掌灯,炊烟升起,相对于户外冰雪寒冷之地,从窗户里透出的暖光给家家户户带去暖意与温暖。大雪覆盖了屋顶和地面,只有灯光还算是一种期待与安慰。

这是小男孩的家,一棵大树正中矗立,车库门口清理出一条宽宽的车道,人行道也已经连接到车库,他们已经做好了随时开车出行的准备。

看不到人,却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你能猜想这是谁的话语吗?是妈妈和爸爸的对话吗?

【第10画面】

原文:第五天,我觉得自己必须有所动作。我可是家中唯一一个背诵过求生指南的人。我还是家中唯一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什么装备的人。

解析:

大暴雪之后的第五天,食物已经成为稀缺,而作为“家里唯一一个背诵过求生指南的人”,小男孩聪明地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应该做什么。

他正襟危坐,手捧那本《北极求生记》,脑海中浮现出在北极冰盖,拉着雪橇吃力爬行的场面,脚底下看似踩着一个雪板。他微笑着注视着前方,内心好似有了办法。面对目前恶劣的情况,他决心去探险求生。

一盒打开的巧克力豆,拼出了FRIDAY(星期五)的字样,表明进入了第五天。

既然已经胸有成竹,马上行动起来了,他会准备哪些求生工具呢?他从收纳筐中翻出一对网球拍,绑在脚上,大狗乖乖地承担着帮助的义务。

看小男孩垫着几本厚书,埋头在容器内翻找,一只球拍已经拿到手,还在找着另一只。我们还看到一个棒球棍、一个车把,可以看出这是他平时的装备,但也凸显其身材的矮小。

我们的小英雄懂得好多,他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有勇有谋的小英雄,当“大雪下了一整夜”,我们的小英雄已经翻开了“北极求生记”,玩雪归来他还是在看这本书,雪屋的原理若是所料不错,应该也是出自书中,事实证明多读书总是有好处的。

【第11画面】

原文:身轻如燕的我甚至是家中唯一能在积雪上行走的人。

解析:

小男孩勇敢迈出了第一步,也是非常坚实稳定的第一步。他在双脚上绑上网球拍,在雪地中进行了尝试,开始有些不协调,执拗的表情代表着内心的倔强。当能在雪地中自如地行走时,他看着自己的装扮,自幸自己成为能在雪地上身轻如燕行走的人,露出满意的微笑。我们看到一个有胆有识的小男孩。

如何能在雪地上行走而不下陷?他找到了一副网球拍,增加鞋底的受力面积,以他的体重,就可以在雪地上行走啦!

【第12画面】

原文:第六天我列了个购物清单,仔细查看了雪橇,然后就出发了。

解析:

第六天,小男孩列出了一个必备的购物清单。红色文头:Satunday表明时间来到了星期六。

他又认真地检查了雪橇,穿上自己最保暖的衣服,带上雪橇,独自徒步踏雪,前往镇上的杂货店去采购,义无反顾的上路了。

整个确定以至筹备的过程中,都没有出现家人的身影,也突出小男孩的独立性和担当。但面对危险,负责任的父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独自一人去做这样的冒险吗?当然不会!

《大暴雪》这个故事的引人之处,并不是其文学上的真实性,而是它戏剧化地呈现了一般孩子到了四岁左右都会萌生的一种深切渴望:对于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能力的渴望。

我们看到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子,面对百年不遇的灾难,没有畏缩,而是敢于担当。行动起来既思维缜密又临危不惧。这种品质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平时养育教育的结果。那他的父母又是怎样做的呢?透过行动和细节不妨想一想。

求生需要哪些和运输工具如何解决呢?他列了个购物清单,拉上了自己的小雪橇。

【第13画面】

解析:

这是一个超大折页图,是小男孩从家出发,途径四个邻居询问了他们的需求,然后按照自己的记忆,在路标失去的前提下走街串巷。还帮着堆雪人,爬上大树确定方位,一度走错了路又折回,还调皮地做了一个天使放在路边,还建起了一个雪屋去探险,还加入了一场雪球的大战,最后成功地到达了比尔杂货店。

用大图来让读者看清他艰难行进的脚印,看到他迂回的行进路线,看他一路上兴致盎然的杰作,看他设置路标,这应该是看极地求生的结果。你看后是否有种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的迷宫效果呢!

我们还看到了小镇居民整齐的方位图,小男孩的家与杂货店呈对角的格局。全程看不到小男孩的身影,却留下了他的足迹,只是在起始段有他们矫健的身姿。

从扉页中下角的房子中看到了红色的学校和杂货店,在折页中能找到其位置吗?显然右上角红色的房子就是学校,旗杆还历历在目。这时,主干道已经清理出来了,但小镇居民的小路依旧被大雪覆盖。

我们看到作品中传递出,面对灾难依然乐观,书里的大暴雪没有苦难,唯有小男孩坚强的意志。雪淹没了路标,应该怎么办?爬到高处瞭望四周,同时完成一场雪地大冒险——堆雪人、打雪仗、还有雪屋探险……

总被其他事物吸引,还能完成任务吗?必须的!不论怎么疯玩,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

【第14画面】

原文:平时的路标都被积雪覆盖了。但我还是设法去问了沿途的邻居们,有什么要我代买的。

解析:

这是上个折页的部分放大图,是对小男孩帮助邻居购物的缩影。

作为善良的小英雄,他“还是设法去问了沿途的邻居们,有什么需要代买的。”一个个单独面对的镜头,是欣喜的感谢,是怀疑的目光,是无暇顾及的随意,是郑重的托付。

小男孩面对的都是大人,却做着与孩子不相匹配的大事。分别为四户邻居购买蜡烛、猫粮、咖啡和花生酱。不但是关乎人的生存,也关乎到宠物的安危。

小男孩爽快地回应着,看出能帮助到他人,是非常的高兴,也是一种自身价值的存在。虽然还只是个孩子,是否也应该帮助其他人呢?

【第15画面】

原文:最后到达商店时,我又累又饿,都快要冻僵了。但我顾不上自己。我有任务在身。

解析:

4点过5分,小男孩成功到达商店。这是一个从店员的视觉看的室内画面,小男孩解下绑在脚上的球拍,就像是一个成功跨越雪山草地的战士,立正向领导致意,也向读者表明自己的胜利成果。

小男孩抱着采购到东西,急于返回,要及时把物品送到各家各户。他跟店员的对话回答的很轻松,因为外面还有雪橇呢!完备周到的行动计划,小男孩在暴雪中成熟了。而此时,店主接到小男孩父母打来的电话,父母拳拳之心不言而喻。

相比店主,真是为难了孩子,小小的个头却担当起大任,男主人欣喜的笑容无异于嘉奖。

【第16画面】

原文:回去的路上,我加快了脚步,希望在太阳落山前将物品分发给大家。真心的笑容和赞扬给了我回家的能量。

解析:

帮大家买回了食物,显得信心更加坚定。背后夕阳已经染红了天际线,小男孩甩开膀子,迈开大步,像极了英雄般的凯旋,有着无比战胜的信心。

走过了大半回程,把代买的物品交到了邻居的手中,邻居奶奶吃惊的赞赏与喝彩,隔壁大叔真心笑容和赞扬,给他注入了回家的能量。

他和家人生活在美国新英格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上,住在一座普普通通的木屋里。当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暴雪覆盖了整个小镇,阻碍了交通,使所有居民都无法出行、无法购买食物和基本生活用品时,小男孩勇敢地站了出来。购买了自家和邻居们需要的物资,并安全送到了每户人家。

雪地中留下两行巨大的S形'脚印’,暗含着小男孩艰难的行程和强大的内心。

【第17画面】

原文:那天晚上,我们又喝到了牛奶冲的热巧克力,特别美味。只是,我们还需要……

解析:

三个横式分割画面隆重展示小男孩回家的场面,此时的他已经显得很疲惫,到家了不必再用强大的内心来支持自己的身体,一下子内心松弛了下来。

大狗第一个冲出家门,发出汪汪的狂叫。妈妈无不担心地迎了出来,小男孩站在原地和妈妈挥舞着小手,没有胜利的笑容,他太累了。

妈妈蹲在地上,紧紧把儿子抱在怀中,是心疼、更是骄傲。

还是一家人围坐在壁炉前的场景,却多了那副立了大功的球拍,被高高放在台上。小男孩居于画面的中央,开心分享着胜利,讲述自己的冒险,家人们在一旁鼓励他。

小男孩挥舞着手臂大声说:这真是一次冒险之旅……

只是,我们还需要……

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勇气、是信心、还是……

父母恰当的放手,锻炼孩子勇敢独立的人格。用三个画面体现出来:妈妈给杂货店打电话;家里粮食快要吃完了,小男孩处于画面中心;而爸爸妈妈却站在身后,以及这庆祝的画面。用一场大暴雪来表现大自然对于一个小男孩成长的影响,在孩提时代,很多事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了默默的支持。

【第18画面】

原文:铲雪车!我们又能见到其他人了。

解析:

铲雪车清理出一条条道路,英文SUNDAY雪的痕迹留在路面上,大雪已经过去了七天,道路终于通了。大人孩子又恢复到以前的常态,邻居们给作业的工作人员,送去咖啡,孩子们又可以上学了。

小男孩坐在离汽车最近的雪地上,还有他的雪橇和狗,狗身后黄色的痕迹是留下尿液记号吗?

【第19画面】

原文:我们战胜了大暴雪!

解析:

我们战胜了大暴雪!一句多么自豪的话。或者说是小男孩战胜困难的勇气,才是战胜大暴雪的主因。

姐弟俩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起了高山滑雪的游戏。

【第20画面】

解析:

每个孩子都期待着能成为英雄故事中的主角,而《大暴雪》这本图画书,使孩子们的英雄梦成真。这个感人的冒险故事的小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做着英雄梦的六七岁男孩。

不是虚构的小英雄,之前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图画书都是纯属虚构,出自天马行空的幻想。但是这本书是以作者十岁那年脚绑网球拍、冒着暴风雪去一公里外的商店购物等经历为蓝本,书中的小英雄是以作者本人为写照,用自述的方式把回忆写成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感觉温馨而美好。

【后环】

解析:

作者非常理解孩子们的心理,他将故事中小男孩的冒险历程描述得仿佛是一次往返北极的旅程,惊心动魄,而不是实质上只是来往于几条街之外的杂货店和家之间。的确如此,对于幼小的孩子们来说,生活中每一次新的经历,都是一场伟大的历险。也许,在共读了这个令人开心的故事之后,你和你的孩子之间也会诞生你们自己的英雄故事。

【封&底】

解析:

我非常羡慕这种美好,然而试问自己和孩子,你会记得现在的经历吗?有趣的、冒险的、感人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跟作者学习的一件事吧,记录我们的生活即便只是一页回忆,也是很温暖的。

作品里积雪之下的平实生活耐人寻味,通过想象把童年记忆里的自己变成英雄,成长的勇气和责任感值得推崇。

故事引人之处不在于他的真实性,而是戏剧性地呈现出一般孩子在四岁左右都会萌发的深切渴望,对于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渴望。

四、作者信息

约翰·罗科(John Rocco)从事过很多种工作,从捕捞贝壳动物到为迪士尼的主题公园设计景点,再到为梦工厂电影《怪物史莱克》绘制插画。2005年起,他把重点放在了创作儿童图书上,获凯迪克银奖的图画书《停电之后》、获鲍德斯原声大奖的《狼!狼!》等。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