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佑湖先生在《散文十二家》第四辑分享会上的发言

 山东阿滢 2021-08-05

尊敬的张期鹏乡亲,尊敬的阿滢先生, 总、王总,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向远道而来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原副盟长吴久冰先生表示感谢和敬意!

今天我受总、王总的邀请,来参加《散文十二家》分享会感到非常荣幸。感谢总、王总的邀请;感谢组织者在莱芜三味书屋召开分享会,让我们感受读书的快乐。 

我与三味书屋有着不解的情缘,每每走进这个读书殿堂,有许许多多的往事历历在目,聆听大家们的讲座,感受读书的惬意。我与孟总、王总有化不开的浓情,他们对我帮助很大,也是我走上文学之路必须感谢的挚友。我的老乡张期鹏先生充满着对莱芜的深情,对莱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令人瞩目。他宣传莱芜,讲莱芜故事,为莱芜发声,是空前的,值得我们每一个莱芜人,尤其是莱芜文化人学习、敬仰的。阿滢先生,其实我们早已认识,在参加一次讲座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曾一起合过影。他是一个有识见、有思想的人,近些年他以出版家的身份,出版了不少作家诗文集,推介了一批有实力的作家、诗人,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出版的《散文十二家》,受到大家的好评,赓续古法,编撰新集,是一种文学传承,是善莫大焉的事,向阿滢先生致敬!

“弘扬真善美,求索天地人”,激扬文字,绘写江山,讴歌时代,激浊扬清,是作家的光荣使命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作为一个写作者,是以他个人的故事,民族的形式,时代的风格,去求索人类的、永恒的关于真善美的主题。因此,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才能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张炜副主席曾说过:“散文,是最美的文体”。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创作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而且可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良好效果散文的魅力在于“语浅情长”。著名诗人季振邦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美在奇异并不算稀奇,美在朴实却需功力。”语言的朴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隽永的美。但语言的朴实并不是“原生态”的朴实,而是需要经过提炼而成的。文学泰斗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的,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了。”这句话朴素得不加任何遮蔽,但意义深邃,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性,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我常常想“故土”是什么?“故土”不是世界上某个角落的某块地盘,某块地盘上的树木花草,甚或人。故土是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用苏东坡的话说,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实际地盘可以阉割,但精神地盘别人做不了主。故土需要从内心挖掘那就得用情、用心书写充满时代气息、具有典型性的励志作品我常常提醒自己先做人,再行文。想什么样的,取决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生活是写作者的天性但写作者必须是一个精神的贵族。具有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二是社会的担当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她的高贵之处,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作为写作者就应该弘扬真善美,唱响主旋律。既要深情的赞美,也要无情的鞭挞。这才是一个比较健全人格的写作者。值得我敬佩和高扬是刘玉堂先生的平民情怀。只有眼睛向下的人,才能感受人间的疾苦和快乐。散文写作不是说教,也不是无病呻吟,她是人性的酣畅的表达。我非常赞同刘玉堂先生的写作观点:关注平民,关注底层,平视万物反省自己拥抱细节。因为:有了星光,暗夜才会形成浩渺的宇宙星空星光不能照亮暗夜,却使星空生动无比,惊艳无比。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卑贱者生命有智慧人生亦如文,只要用心,用情去打磨,才会写出好文。这样,一定能在云梦文坛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我一直认为再丰厚的物质享受,也抵不来丰满的精神食粮需要我们去多读书,我建议读纸质的书三味书屋就是很好的读书地方。清馨毓德名著这是写作的营养。

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生活需要我们去留意,去体会,去感悟,因为她会让我们感受和记忆起那美好幸福的时刻。只要持之以恒的去探索追求,就会不断成长,不断创新,不断升华。因此,我提倡写作要有:生活气,地域化,时代感。

生活气:开辟源头活水,把生活引入写作。写作的内容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就是写作要接地气,要有生活的质感,要有人间烟火味。就是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写作来源于生活,把生活投射到写作中,将生活气息投注于笔端,写作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泉流,不至于出现断流、枯竭的现象。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当我们文思枯竭时,应当想想,是不是应该停下脚步关注一下身边的人、身边的物、身边的事,哪怕是用最朴素的文字去描绘他们,谁又能说这不是返璞归真呢?树立写作生活化的理念,避免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读之乏味的弊端。

地域化:植根乡土,让写作打上地域的烙印。我们每个人都必定生活在一片特定的乡土之中。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必然孕育一种风尚与格调。刘玉堂先生说“乡土文学,永远也不过时”。乡土有我们自己熟悉的人,熟悉事,则一定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又因为是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故而写作时会带着最真实,最真挚的感情。沈从文笔下的楚山湘水、土寨边城,莫言先生浓郁的山东高密气息,贾平凹作品里悠扬的陕西秦腔,这些作品无比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具有典范性,也因此打上了各自地域的烙印。故乡是最美的守望,也是最真的长情,更是写作的不竭源泉。村头的大树、街角的亭子、身边流淌的河流,村里的老井,甚至带着浓烈的乡音的质朴的对话,都会让文章显示鲜明的个性色彩与地域风情。

时代感:触摸现实脉搏,吹响时代的号角。文章应当因时而著。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是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反思乃至改造社会的志向中所产生出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历经千淘万沥还能流传于后世的文章,就在于为时代记录、为时代代言,具有时代的特质。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特质,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触摸时代的脉搏,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才能吹响属于这个时代的号角,不同人有不同的号角,汇集起来就会成为时代的交响乐。

写作就是一棵不断生长的树,生活气、地域性与时代感就是这棵树的土壤、空气和水,有了这些,写作之树才会根深叶茂、繁花似锦。 

最后,让我们牢记铁凝主席说的:“怀着更高的士气、更硬的骨气、更强的底气,怀着对实现新的百年奋斗目标的憧憬,心怀“国之大者”,以更加充沛的激情和创造力,高举时代精神的灯火,吹响人民前进的号角,脚踏实地,奔赴新的赶考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先生题写“琅嬛文库”

《散文十二家》6辑征稿

为了给各位作家提供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琅嬛书院与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散文十二家》,每辑收录

为了给各位作家提供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琅嬛书院与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散文十二家》,每辑收录12位作家的作品,每人8—10篇散文,总字数控制在1.5万字以内,配作者照片及百字左右的作者简介。由出版社用单书号正式出版。每人费用3000元,《散文十二家》出版后,每位作者分100册样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