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王高徒孟诜,建立中医食疗学,开创非遗孟余堂

 江湖夜雨时 2021-08-05

“吃”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仅要吃,还要吃出健康,这方面,食疗很有代表性。食疗历史悠久,在古人几千年的实践和总结下,产生许多食疗理论和做法。人们以“吃”延年益寿,甚至靠“吃”争权夺利,不同吃法背后,是不同的需求、欲望和诱惑。

孟诜食疗/孟余堂

“食疗”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利用食物来调养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提起食疗,首当其冲的就是被誉为世界食疗鼻祖,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整个中医食疗学的唐代名医孟诜(shen)了。

孟诜(shen)生平尤其重视各类食药禁忌,提倡守中致和、稳中求效,晚年因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岐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诜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由孟氏后人传承至今,已经入选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余堂的招牌方剂“三宝”和“回春五方”成为中医食治经典,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在中医眼中,食物褪去了些许食欲色彩,“医食同源,药食同用”,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从《伤寒杂病论》到《本草经集注》,都有与食疗相关的内容。唐代孟诜(shen)所著的《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与现代营养学一致。宋代以后,食疗不仅愈加成体系,而且更多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在古人食疗中,枸杞出现的频率很高。《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能“坚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人们做枸杞茶、枸杞粥、枸杞酒、枸杞饭,把枸杞用得淋漓尽致。

食疗中还有著名的“以形养形”理论,俗称“吃啥补啥”,如吃肝补肝、吃肺补肺、吃核桃补脑、吃腰子补肾等等。但其中的科学道理也并不是完全正确。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书方散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论。但讲究食物多样化、均衡饮食结构、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总是对的。

食物不能完全代替药品治疗疾病,但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带来健康的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产品,才能获取中医食疗养生的好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古代食疗文化博大精深,尽管其中有些许不合时宜之处,但作为中医重要的一个分支,食疗本身也是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好奇、对生命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用药食同源的材料来治未病促养生,这份讲究,如今看来最为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