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生,总有人来渡你

 布衣粗食68 2021-08-05

01

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看过这样一句话:“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绝大多数人以为,做自己的摆渡人,就好,不必指望别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你的枕边人,也不会真正懂你。当你指望别人渡你的时候,你会失望的,毕竟,懂你的人,凤毛麟角。

万般皆苦,每一苦都要自己承受,别人无法代替你受苦受难。

父母是无私爱着你的人,但是你成年之后,你的痛苦,父母也爱莫能助。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变成无依无靠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老小都依靠着你,你却在“孤军奋战”,真的好心酸。

其实,冥冥之中,总有人来渡你,只是你没有感受到而已。真正渡你的人,采用的方式往往是很“残忍”的,令人难以接受,难以相信。

0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师是渡你的人。

《论语·述而》里写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一个人,想要自渡,就必须要有自渡的本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天天喊口号,却不知道如何开始行动,你的口号就是一个笑话。

人生落难的时候,如何熬过去,一方面要勇气,一方面要能力。

谁会让你变成有能力的人?

从小到大,除了父母教育我们,就是老师无私地把智慧传授给我们。

老师就像辛勤的小蜜蜂,把花蜜采集好,送给了我们。可是,很多人不领情,认为这一切都是老师应该做的。

还有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太苛刻了,要求太多了,产生了叛逆心理,无形之中就会怨恨老师。

长大以后,我们走出了校门,却依旧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

“三人行,必有吾师”,你的身边,会有很多人,其中就有人成为了你的老师,他们无形之中就影响了你,教育了你。

03

舔犊之情,非为报也:父母是渡你的人。

淮南子说:“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父母对儿女的爱,从来都没有指望得到回报。因此,很多人,把父母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嫌弃父母太穷、没有地位,不能给自己“铺路架桥”。

其实,父母越穷、越没有地位,越值得感激。

寒门出贵子。因为家境贫寒,本来就是一股力量,逼着孩子独立成长,想办法摆脱贫穷。

贫穷的家庭里,父母想要供养一个孩子上学,需要付出比富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别人轻轻松松可以赚到学费,但是穷父母却要起早贪黑劳动,从牙缝里省出一点点钱,凑齐学费。

如果你是农村出生的,你看到父母拱起脊背,在田地里劳作,你就不心疼么?

当你走上社会,遇到难处,父母愿意把买棺材板的钱拿出来给你。钱不多,但是真情很浓,力量很足。

父母在渡你,不图回报,悄无声息。

04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你痛苦的人,是渡你的人。

痛苦是一笔无形的财富。痛苦是一个扭曲的伤疤,在你成功的时候,“当头棒喝”;在你失败的时候,“雪上加霜”;在你碌碌无为的时候,“碾压你”。

痛苦,无形之中就会让你成长,就会逼着你变得坚强。

瞧不起你的人,让你“怀恨在心”,然后产生这样一种想法:一定要超越他,让人刮目相看。因为有了不服气的想法,你才握紧拳头,砥砺前行。

曾经爱你,后来狠心离开你的人,让你品尝到了“被抛弃”的滋味,但是也让你看清了爱情的真相。从今往后,你学会了如何爱一个人,也懂得了防备别人,还知道了如何面对“爱与恨”,任何情况下,心态都会很好。

拒绝帮助你的人“有人帮忙是情分,没有人帮忙是本分”,别人拒绝了你,不是别人心狠,而是你不够优秀,不值得别人帮助。

当然,别人还教会了你“如何拒绝人”。人与人交往,多半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不是理所当然要去帮助谁。别人给你冷漠的眼神,说了难听的话,其实是让你进一步看清了人脉。

打击你的人无事找事,让你听到了闲言碎语,在你的伤口上撒盐。总有一天,你会懂得“不解释就是最好的回应”,沉默就是崛起的开始。

人心隔肚皮,你永远不知道别人要如何对你。但是你可以通过别人对你的“恶”,找到生存的方式。换一种角度看,对你很坏的人,就是渡你的人。

05

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帮助过的人,是来渡你的人。

那些很卑微的人,激发了你的同情、怜爱之心,当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快乐,觉得人生更有价值。

善有善报。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冥冥之中就帮助了自己。

比方说,多年前,你帮助过某人买车票。那个人后来成为了老板,在你落难的时候,他推你一把,帮助你崛起。

老祖宗告诉我们:“渡己先渡人。”这是很有道理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就越有机会遇到贵人。

06

结束语。

这一生,总有人来渡你。

如果你学会了感恩、感激、感谢,你会发现,渡你的人,一直都在身边,从未离开。

渡人也好,渡己也罢,关键是渡心。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