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产业上层人士应该正确理解什么是“动员能力”

 lyan63 2021-08-05

公众人物活着不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尤其是权力的看法,分分钟可以给你封嘴,所以不能说我完全不理解叶檀的行为,但胡说到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还是需要很低的廉耻心才能做到的。
叶檀可能心灵深处永远是财经,所以只有数字,因此,他所说的动员能力,就是数量。我奇怪的是,叶檀这样的人物,会不知道什么叫各司其职吗?
叶檀说到灾区的动员能力,用了一堆东西来表述,其中就包括多少高铁,多少航班,多少公交之类。如果听众是个农民,把政府当成某个人,那么,想象一下,一个人管着那么一大堆东西,确实是不容易,似乎很强大了。
但是,这不是事实,事实是,政府和政府首脑,其实都不管具体事情,所谓动员能力,无非是行使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的指挥权力调度各行各业。并且这种调度的相关细节,也都是有专业人士统筹计划的。
我们并不是直接指责这些官员的错误,而是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每一次不得不动用宣传机构和工具来消声,就证明这种动员过程存在许多不足。也就是说政府的动员能力,只是一种权力象征而已,权力高度集中强制,所以高效快速,但也恰恰是因为这样,在实际工作动员中表现是低能和粗糙。从最后效果看,政府动员能力多数时候结局并不好,用时髦的表述,就是成为了负能量。

谈灾害的事情太敏感,所以还是谈菌业吧。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过程里面,这种事情动员能力成为“动作过猛”的事情,几乎比比皆是。
叶檀和官方宣传概念里的“动员能力”,在我看来,应该叫“开头能力”,那就是权力和金钱的苟合干着为所欲为的动作。这个方面,菌业近些年的表现可以说几乎是完美的证明了上述观点。无论是我曾经批判过的阜平还是贵州,乃至所有分散的“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莫不是“其兴也勃焉”。但和历史规律略有不同的是没有“其亡也忽焉”,而是“其亡也拖焉”,因为后面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不惜工本的支撑。
我估计大凡有一定做实事的经历的人,都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任何重大举措,都不是什么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包括救灾,靠的都是平常的准备和积累。我们宣传机构津津乐道的“血肉长城”,不是代表强大,是代表实在没办法牺牲人的一种迫不得已,写这种歌颂“血肉长城”文字的人,只是因为不牺牲他们自己而隔岸观火。
中国的食用菌产业近些年爆发式涌现的企业,除非是个人投资,否则,基本上都是违背科学和经济甚至社会伦理的强行动员。
以当年的阜平和当今的贵州两个活生生的例子看,政府的“动员能力”,也就不幸而言中的表现了我所说的实际效果。
阜平,从接近空白突兀的提出要搞3亿香菇产业,几乎是一夜之间,十一家企业从天而降,这种动员毫无疑问是可以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无奈,这只是口头然后结果是什么一年,剩下了四五家,再后我没怎么关心不过河北省农科院对此李术臣先生是我好友,他后来摊上这事了,据他说现在(五年后了),实际上做了千万老实说,这个数字我认为也还或多或少有点水分
贵州就更不要说,2017年开始大动作,现在看来,整体的动员量,绝对几十倍于阜平,计划也很宏大,是四十亿棒。但结果呢,我猜(没法统计只能猜)不超过3亿棒,相比阜平五年达到20%目标,他们四年没到10%的目标。用某位业界上层人士的话说,那就是一地鸡毛。
阜平没有消停,贵州也没歇着,年年难过年年过,政府的强大动员能力,不过是一场场的造势运动,虎头蛇尾是其必由之路。
行业的很多高层人士,在这种造势运动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是不是纯粹因为政治正确而口是心非呢?我认为不是,他们是真的相信并认为政府的“动员能力”是行业的“发展契机”。当然,确确实实成了某些行业的发展契机,那就是为这场造势运动提供各种“支持”的上游企业所属行业。
实际上,真正的动员能力,不是财力和权力简单相加那么简单,而是长期的有预见性的厚积薄发。世间大事,莫不如此。
能够成为上层人士,都是聪明人,所以并不需要啰啰嗦嗦太多解释,不过希望他们少造点孽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