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征文 ‖ 星火燎原(井向艳)

 大河文学 2021-08-05

星 火 燎 原

——西轵城村志愿服务队掠影

井向艳

01

在西轵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郑小武把我拉到西轵城村志愿服务队的群里之前,我不知道村里有这样的组织。
端午节那天,西轵城村开始新冠肺炎疫苗第二针的接种。志愿服务队的群里前一天晚上开始接龙报名参加第二天的服务。早上七点半,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来到了村卫生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站。
等待接种的人群已经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卫生室的门口,挤了一堆人,穿红马夹的志愿者在维持秩序。
看到我过来,郑小武把我介绍给其他的队员,发给我一件红马夹,我就成了一名志愿者。要求扫健康码,有些老年人不会操作,一个邻居看到我,我给她帮忙操作,旁边的几个人也都让我一并帮忙。我觉得自己能够为别人做些事情,感到很开心。
西轵城村除了本村的居民,有沁园春天A、B、C、D四个小区,小区的居民也在村卫生室打疫苗。
有的人是在半夜两三点就来排队了,还没有开始,人们怕打不上疫苗,都是往前挤。志愿服务队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西轵城村党总支书记卫汉山全程都在现场,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方向进行指导。
不一会儿,原本挤挤扛扛的人群就变成了一条整齐的队伍,有序地进入卫生室登记信息、打针。
登记信息的人员也都是志愿服务者,他们认真地给每一个人登记信息、指引方向。
志愿服务队的李宁向我介绍,每一次接种疫苗,志愿服务队都要来现场服务。因为有志愿服务队,西轵城村接种新冠疫苗的服务工作在周围村镇社区中是最好的,很多市区的居民都来这里接种。
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史红亮也是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成员。我加了他的微信和抖音号,从中了解到志愿服务队和红十字救援队的活动照片、视频有很多。志愿服务的范围很广,我感到很震撼。
在高招考试、中招考试的时候,志愿服务队在现场,维持交通秩序,护送考生安全进考场。
在村里为老人理发,在大街上捡垃圾,到处都有志愿者活动的身影。                     

02

中招考试的第一天早上,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在四中门口维持秩序,学生一进考场,志愿服务队的工作就结束了。
在队员们散去之前,我拦住一个要走的大姐:“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家里是开修车店的。”她见我还要问,指着别的人说:“你让他们说说吧,早上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出来服务一会儿,也不耽误事,我要回去开店了。”
那个总是在登记信息,工作作风泼辣的女子,疫情的时候,我就经常见她在志愿点服务,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她叫李艳利。
来不及和李艳利说话,那边新冠疫苗接种,她又要去服务。没有时间说什么。
我才知道,这些志愿者,都有自己的事情,为村里各项工作提供的服务都是自愿付出。
当我加入到志愿服务队的群体中,我才能够感受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一点点浪花。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够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和集体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力量。

03

郑小武向我介绍了志愿服务队发展的历史。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那时候,汶川出现了很多志愿者,在后方,除了捐款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就想组织一个志愿者团队,能够为身边的人解决一些问题。
最初的时候,志愿队只有三五个人。哪里出现了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志愿者就赶过去帮忙。
有一个女孩子骑车摔倒了,出现了暂时性的昏迷,倒在地上。旁边围观的人很多,却没有人敢上前营救。
郑小武请身边的人拍照证明,把女孩的车移开,对女孩进行急救,她神智恢复以后,联系家人接走。
郑小武的微信名称是星火,他说他的初心就是,希望用自己的一点星星之火,能够发展成燎原之势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逐渐改变风尚。
十几年来,志愿服务队始终在做着帮助他人的事情。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到现在为止,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已经有将近150人。
随着人员的增多,志愿服务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队员们志愿服务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队员刘胜利在路上发现一个老人的神态不对,上前询问,才知道这个老人身患老年痴呆症,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也不记得自己家人的联系方式。志愿者把老人的照片发到志愿者群里,发动大家广泛转发。一个多小时以后,就帮老人找到了自己的家。
有一天晚上十点多,志愿服务队接到郑小武的通知,一个女孩告知家长去学校,到晚上一直没有回家,家人很着急,已经报警了。一声召唤,服务队出动了二十多个人,开了五辆车,沿着文昌路、沁园路、古轵公园附近分头去找。
有的队员去调取了古轵公园的监控。十一点多的时候,一个队员在古轵公园附近看见了失踪的女孩。志愿队出动的人中间唯一的女队员李宁和女孩沟通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平常疏于和孩子沟通,考试考不好的时候,就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孩子也并不是想离家出走,就是想出来散散心。
找到孩子以后,李宁又和孩子的家长沟通,不要批评孩子,要重视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

04

志愿服务队的规范化发展,是从新冠肺炎疫情以后开始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于有大小100多个路口的西轵城村来说,防控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在这个时候主动承担起疫情防控卡点的服务工作。
说起那时候的情况,李艳利说:“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在岗位上,回到家,把衣服用酒精喷洒一下,吃了饭,接着来。我非常认真检查每一个人,别人说我那么认真干吗?我说这是责任问题。只要有一个疑似病人从这里通过,咱们整个村都完了。”
我忍不住想要落泪。那个时候,我们每天都安全地宅在自己家里,他们却冒着风险在为我们守护健康的大门。
史红亮的微信名是我爱我家。每一个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在为人们服务的时候,心中都是怀着一颗热爱家乡的心,为身边的人送去温暖,为家乡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李艳利的微信名是两束玫瑰花簇拥着“真美”两个字。代表了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志愿服务队就是要把爱洒向人间,让善感动天地,打造至美乡村。
志愿服务队的工作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的时候,专门为志愿服务队开辟了工作场所,志愿服务队的工作逐渐走上制度化,正规化。
志愿服务队除了志愿服务,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组织队员重走红色路线,到大明寺,当年济源重建济源县委的地方,缅怀西轵城村的革命先烈郑霞波。在端午节组织队员举行包粽子活动、联系书画展等。
为了鼓励村里的年轻人考公务员和教师,志愿服务队联系一批考试资料,免费提供给需要的村民。
我问了好几次,志愿服务队的工作主要是什么,郑小武的回答都是:“服务方方面面。”
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我正在写稿期间,村里的便民服务群里有人发了一张照片:一个目光茫然的老人站在一辆三轮车跟前,找不到回家的路。
志愿服务队的李艳利立即回复,问清老人所在的地点。赶到现场,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在志愿服务队的群里发动队员多方联系,发朋友圈,寻找老人的家人。
郑小武把消息发到镇政府的各村干部群里,东轵城的村干部看到后,认出是本村居民,联系家人来接老人。
老人的家人来了,老人激动地拉着李艳利的手,不舍得让她走。家人很感激,要请她吃饭。说老人的另一半刚走,她心里不好受,家人都上班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在家,她一个人出来,找不到回家的路。
李艳利交代老人的家人,以后给老人做一个写有家庭住址的牌子,以防万一。
我想,根据志愿服务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志愿服务队的以后工作内容,将会更加宽泛。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市镇上级部门的认可,村总支书记卫汉山计划在沁园春天B区村里所建设的门面房楼上,给我村的志愿者服务队、文化艺术团、篮球协会等打造一个综合性大型工作场所,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和社会团体参与到轰轰烈烈的乡村文化振兴中。”郑小武说着,他的眼里放射出希望的光,我仿佛看见当年的一点星火,已经发展成燎原烈火,为村里的文化振兴竖起了一面旗帜。

END


作者井向艳,供职于济源瑞济口腔医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