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5983-当年发誓一生扎根农村,拒绝上清华北大的知青吴献忠,现状如何?

 泊木沐 2021-08-06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等偏远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发展。在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你们可以尽情发展”的号召下,一段属于知青的时代文化浩浩荡荡的展开了。吴献忠、柴春泽、朱克家都是这个时代的文化代表,都是上一辈人的知青记忆。

一、豪迈宣言,扎根农村一辈子

吴献忠的父母都是工人,家庭经济条件虽然不是什么富庶之家却也能算是小康生活。与所有家长一样,父母都希望吴献忠能够努力学习将来考一个好的大学,不用像上一辈人一样即使每天累死累活却还要为生活恼怒。知道女儿酷爱文艺以后,两人也是无条件支持,他们看得很开明,文艺不应该是影响学习的存在,它也可以成为女儿的另外一条出路。吴献忠没有辜负父母对她的关爱,即使热爱文艺她也没有落下文化课的成绩,自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女儿,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同学喜爱的好朋友。与所有孩子一样,吴国献忠的梦想充斥在她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她小学梦想是以后当一个歌舞学家,初中梦想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今后报效祖国。

然而,没等这些梦想实现。1968年正在抚顺第八中学读书的她,就随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口号和其他知青一起来到了黑山县太和公社耿屯大队。作为可以冲击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优秀学子,她的这一决定可谓是将自己的光明前途全都放弃了,家长老师也都劝说,可耐不住她一意孤行。她甚至对放下豪言,一辈子扎根农村,为缩小城乡差距服务。

来到大队以后,她每天用百分百的热情来服务于这片看起来还很青涩的土地。不论是大队活动还是田间劳动,她总是来得最早,完成度最高的那一个。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她一有时间就去请教当地村民,甚至连续五年没有回家过年,一直守护在这里。当时,政府为了提高知识分子当知青的热情,会按时给每一个大队发放几个可以让知青免试进大学的读书名额。

而这些大学里不乏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作为知识水平最高,工作能力最强的吴献忠无疑是大队的最佳考虑人选。可每次,她都拒绝了这个名额,最后她为了不让大队继续找她,就直接说:我说了要一辈子扎根农村,就会说到做到。大队工作人员也是十分喜爱她,因此心里也是很自责觉得是自己耽误了这个孩子的前途。

二、踏实工作,无奈迎来牢狱之灾

吴献忠的事迹很快就被大众所知,为了宣传这种知青精神,她受邀到各地进行演讲。却不想,特殊时期她的一些言语引来了一些有心之人的猜忌。她没有想到当她正在为大队的发展做努力的时候,却被判了三年的牢狱之灾。监狱的生活是痛苦的,每天除了身体的疼痛还有精神的折磨。可即使是在这种环境下,她依然没有放弃服务农村的想法。出狱以后,她返回了农村,继续实现心中理想。

三、经历重重困难,自创公司

回到农村以后,她先后在农业科技研究所当农工,在抚顺肉鸡联营公司当保管员。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自学新型的企业管理方式,最后成立了辽宁知青食品有限公司。创业以来,她时刻以知青诚实守信,朴实无华的品质教导手下的员工不欺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