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伤仲永》说到减负

 徐子曰 2021-08-06

1
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很多人应该都学过。这篇文章说的是江西金溪有个叫仲永的孩子,简直就是个天才。五岁的时候自己哭着喊着跟家长要文具,他爸拗不过,借了纸笔给他,没想到这孩子立刻就写了一首诗出来。这诗写得还很好,秀才们看了也都觉得不错。当地人都觉得这是个神奇的孩子,于是就花钱请他爸爸带着仲永来“表演”。他父亲看到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表演”赚钱,不让他去学校学习。等到二十来岁的时候,王安石再向别人问起这个孩子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泯然众人矣”——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一个天才就这样消失了!或者说是被扼杀了!
大家熟悉的是这个故事,但其实王安石先生事后发了一通议论: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按照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
仲永这孩子是有天赋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好得多。但是最后仲永成为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成才的要求。像他这种天赋好的人后天不学习都会成为普通人,那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呢?可能连普通人都不如了!
仲永的教训是惨痛的,然而现在就有无数仲永这样的孩子也将要泯然众人矣了!不过这次不让他们学习的不再是他们的父母!
呜呼哀哉!
2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目标,都努力向上,一个社会才会进步,假如所有人都没有理想,原地踏步,甚至为了所谓的“快乐”而后退,很难想象,几十年后,还有什么希望!
孟子说: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燕雀有燕雀的志向,鸿鹄有鸿鹄的志向,也许他们最后飞得高度不一样,到达的地方有近有远,飞的过程也都很累,但毕竟都飞起来了!
飞起来了,希望就有了!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奢望所有的人都成为鸿鹄,都能翱翔长空,鹏程万里,但我们不能阻止那些鸿鹄或者想成为鸿鹄的人!不能因为某些人自己不想飞,就不让别人飞!
3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叫《最先与最后》,其中说: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人类成长的一生,其实就是一次长跑,悲观点说,这次长跑的终点在哪里呢?就在生命的终点。
在这人生的长跑中,有人跑得很累,有人体力不支,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中途退赛了,不再拥有比赛的资格,甚至成为了观众和看客。但也有很多人,要么体力强劲,能力超强,会坚持到最后;要么虽然很累,虽然体力不支,速度极慢,却还是坚持着向前。哪怕是一米,两米,他都在不停地进步,不停地创造着自己的记录。
这些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他们是人生的胜者,也是民族的脊梁。
其实做英雄并不难,只要你能比别人多坚持一分钟,你就是英雄了!
那些退赛的人其实也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那些退赛之后并不希望别人继续跑下去,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私下里耍手段的人。他们会嘲笑跑得慢的人,他们也会给跑得快的人下绊子,在他们心里想的是,我都不跑了,凭什么让你们跑下去?
这种人,还不是少数。
要警惕这种人!
4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不是想办法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在未来战胜别人,而是想尽办法不让别人跑,以便实现自己不落后的目的的人,不在少数。
这种人可能短时间因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欢呼雀跃,但从长期来看,必定是失败者!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你仔细去看,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受过教育的人,都是自己主动努力去受教育的人!世界上本就没有玩儿出来的天才!
5
当所有人都躺倒,你以为自己就会成为胜利者了吗?或者像有些人认为的,起码自己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倒未必!
白居易读书可以读到嘴上长泡手肘长老茧;董仲舒为了读书可以三年不窥园;司马迁可以请董仲舒、孔安国这样的大师做家庭教师;苏轼有个牛逼的老爸还有个可以陪他一起读《汉书》的老妈……
人家要么在付出你看不到的努力,要么有你可望不可及的条件,你要躺倒了,就真的输了!你要知道,像白居易、董仲舒、司马迁、苏轼这样的人物,可能在你身边比比皆是。
别被假象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6
初三有50%的人要被分流,这是摆在面前的残酷的现实。
分流的背后,其实也是一种阶层的划分:想想你以后的圈子、人脉、前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