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才妙联——,宋朝 : 徐元杰联嘲世态

 蓝色天空309 2021-08-06
启文士心

7小时前

徐元杰(1196—1246年),字伯仁、子祥,号梅野,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八都黄塘人,学者称天庸先生,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状元。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徐元杰自幼家境贫困。进京赶考前,他因缺少盘缠向亲友借贷,却屡遭白眼。在他借贷无门、走投无路之时,他的老师资助了他好些银两,才使他得以进京应试。徐元杰憋着股气,一路过关斩将,高中状元及第。他衣锦还乡的时候,他的亲朋,就是稍微沾点亲的,都争先恐后地上门道贺致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此情此景使徐元杰不由感慨不已。!于是,他走进书房,当即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回忆过去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对联贴出以后,许多人都围上前去观看。大家一边看一边议论纷纷。那些势利小人一时成了人们指责的对象。他们只得脚底擦油,灰溜溜地走了。

徐元杰自幼颖悟,日读数千言,读书过目不忘,为文落笔辄得奇语。其母能诗,所以从小得熏陶,他的即景抒情诗,写得新颖活泼。

有一首七言绝句《湖上》是歌颂西湖的千年名作,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湖上》的前两句以对偶的辞格出现,句式整齐,平仄相间,意象连贯,声色并茂,景物错落有致,有鲜明的立体感,富于音乐美。并且以“摹拟”格,绘声绘色,“红花、黄莺、绿草、白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湖图,给人以美的享受,形、音、义皆美,因而此句辞格亦为瑜。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在朔日(阴历初一)前或后的傍晚,有好些人在山上、山麓或船中,吹箫、打鼓、啸歌,天边天,月牙月,水天相映;风送声,山阻风,声随风飘。他们游览并陶醉在山水风月的美好景色之中。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

这两句诗是乐曲《夕阳箫鼓》的创作由头。是一首描述人们交游于山水之间,意在江山如此多娇的乐曲。

徐元杰为官“远声色,节情欲”,“直声闻于朝”。淳祐六年(1246年),丞相史嵩之父亲史弥忠去世,本应辞相守丧,但史嵩之要求起复右丞相兼枢密使。这一消息传到太学,太学生、武学生、京学生、宗学生与建昌军学教授卢钺一齐上书说史嵩之不应当起复。时作监徐元杰的奏对此事,使理宗颇有感悟,史嵩之因此没有起复,理宗改用杜范为右丞相,擢徐元杰为工部侍郎。谁料天不假年,杜范竟暴病而亡,共计他在相位不过八十日。还没有过一个月,徐元杰指爪忽裂,暴疾而亡。太学生中有一个叫区仕衡的即作诗《闻徐右史暴亡》:

议论风生神采端,一身不保更论官。

泉台此恨谁能诉,雪涕空山白日寒。

有传说是史嵩之所为,三学诸生,伏阙请愿,指系奸人毒害,御旨交大理寺审理,然事竟不白,不了了之。

《全宋词》卷三百八十七载《沁园春?挽徐元杰》:

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方哭南床,继伤右揆,死到先生事可知。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

人心公论难欺。愿君父、明明悟此机。昔九龄疏谏,禄山必叛,更生累奏,王氏为危。变起范阳,祸成新室,说著当年人噬脐。君知否,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

发布于 7小时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