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务外网IPv6演进技术白皮书(2021)

 宋志刚k5lpi995 2021-08-06

❑ 导 读


IPv6是互联网升级演进的必然趋势,是网络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随着政务业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外网向IPv6演进成为必经之路。

图片
全文共计217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来源 |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 蒲蒲
图片
新业务场景的出现,对政务外网的网络覆盖、安全防御、体验保障均提出了新的要求,IPv4地址不足、运营管理难度大、安全防护不全面等问题成为制约政务外网发展的瓶颈,随着IPv6产业的成熟,通过IPv6赋能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必选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应对数字时代的业务挑战,加速推动政务外网IPv6发展,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专门组织力量撰写了《政务外网IPv6演进技术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于近期在广西南宁召开的“智慧政务峰会2021”上正式发布。《白皮书》旨在为政务外网全面向IPv6演进提供分析和指导,给出基于IPv6的新一代政务外网建设思路和演进路径,为地方政务外网IPv6改造提供参考。

白皮书指出,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是互联网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是网络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在政务外网持续推进IPv6规模部署,积极开展基于IPv6技术的应用创新,对政务外网业务发展、网络安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下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将以IPv6为基础,在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业务高品质承载、安全精准管控方面深耕优化,提升政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图片

基于IPv6,构建集约高效的政务基础设施

  • 统一承载,集约化建设

在数字社会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的新时代,智慧城市、移动办公等政务业务快速发展。通过为全网业务系统的服务器、终端等分配唯一的IPv6地址,实现政务非涉密业务通过统一的政务云、政务外网来承载,促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政务资源的集约化。

  • 数据大集中,提升政务业务效率

在每个服务器和终端具有唯一的IPv6地址后,对于数据大集中系统,以及跨层级、跨部门的视频会议等系统,可以实现扁平化的架构,不同层级的服务器和终端等可以直接通信,有效提升政务业务的处理效率。

图片

通过IPv6+,实现高品质的政务体验

  • 网络切片保障重保业务质量

随着专网整合的进一步深化,政务外网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业务,不同的业务对网络质量要求不一样,传统IP网络尽力而为转发,不同业务之间难免会互相影响,通过基于FlexE/信道化子接口的网络切片技术,在一张物理网络上实现资源隔离的专网,可以为重保业务提供独立的带宽资源,在其他业务出现拥塞时,不影响重保业务的质量,实现高品质的体验。同时,结合SRv6VTNID(Virtual Transport NetworkID,切片ID)技术,多个网络切片平面可以共用一套接口IP地址和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路由协议,降低网络协议的复杂性。

  • SRv6提高专线利用率

政务外网广域网和部分城域网通过租用专线的方式进行承载,专线带宽资源有限。基于SRv6 Policy技术和SDN架构,可实时采集整网链路的时延、丢包等质量信息,根据不同业务的要求,选择最佳的网络路径进行承载,并自动进行优化。在存在多条专线链路路径时,优先选择轻载的链路进行承载,实现专线链路负载均衡,提升专线带宽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 随流检测提升管理运维效率

政务外网层级多,在业务出现异常时,故障定位困难,业务恢复慢。通过iFIT随流检测技术,可以实时检测业务的质量,可视化呈现;在业务出现异常时,自动在业务路径上逐级收集业务质量信息,定位故障位置,恢复业务,保障政务业务的连续性。同时结合APN6技术,可将视频会议等终端与网络深度协同,实现应用端到端可视和运维。

图片

依托IPv6安全优势,提供精准的安全管控和溯源

  • 攻击精准溯源和阻断

政务外网接入的终端类型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在出现威胁时,需要做到精准的溯源和阻断。全网终端具有唯一的IPv6地址,通过安全监测分析平台,实时检测网络威胁,当发现威胁后,可以通过IPv6地址精准溯源到终端位置,对异常终端进行阻断。结合网安协同机制,可以同时在网络设备上阻断威胁,实现近源阻断,杜绝异常外联及跨网攻击的发生。

  • 灵活高效的准入认证

政务外网需要对接入的终端进行准入认证,认证通过的用户才可以访问政务外网。为部门政务外网的终端统一分配唯一的IPv6地址,接入政务外网时不需要进行NAT转换,不需要考虑NAT穿越的问题,可以通过免客户端的Portal认证方式进行准入认证,增加了认证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利用IPv6地址丰富的扩展字段,可以携带用户ID等信息,网络和安全设备通过用户ID等信息,对用户进行精准的认证和威胁防护。

具体内容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