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炊烟里的沧桑 文/王力光

 梦圆医巫闾 2021-08-06

【总第 426】


入驻作家

王力光  张利杰  黑马  崔盈  曲素梅 王莹  千之叶  刘俊瑾  晴耕雨读  李月华  谢凤钰  华妇微  阿敬  高维恩  陈华  称心如意  秋菊  季阳  黑土 肖玉兰  惜福  爱新觉罗  林木  史国君 于迁  隐逸仙庄庄主  承学  凤展翅   杨澍  厉彦君  厉艳华  风和日丽    柳依依  任晓伟 董志勇

(如有遗漏,请线下沟通)

炊烟里的沧桑

文/王力光



作者 王力光






小时候,我大概6、7岁吧,一家8口人住在乡下。
那时候正是60年代初期,全国闹灾荒,一大家子人在生死线上挣扎得很苦很苦。我们一家子住在两间土坯房里,原本养尊处优的母亲,日日为柴米油盐忧愁。
我们家的厨房,也叫外屋地,非常简陋,泥堆的土灶,烟熏火燎,墙壁,锅台污污黑黑的。土灶成年累月地张着圆圆楞楞的大口。厨房的旮旯,堆着苞米秸,秫秸或是茬头。到晚上做饭的时候,母亲会坐到厨房的板凳上,一把一把地往灶里添柴。柴火湿,灶不好烧,母亲拿一把蒲扇,用力扇风。风势一强,火势就猛了。
家里的饭食很粗糙,大人孩子一年365天端着糠饼子,粕子粥就是福气。母亲把一粒跟着一粒跑,能照到人影的粕子粥熬好后,放到一个大号泥盆里。然后烧开热水,贴一圈儿糠饼子。大火烧两个开后,糠饼子出锅了,厨房里弥漫着一股好闻的糊嘎巴味儿,飞满了整间厨房。兴趣盎然的我帮着拣碗,拿筷子,汤匙。在浓浓的糠饼子香味儿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幸福。虽然是粗茶淡饭,很简单,然而,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看不清本色的木桌旁大口大口的吃糠饼子,“涕了秃噜”喝粥。我觉得扒到嘴里的每一口菜,喝到嘴里的每一口粥,嚼到嘴里的每一口饼子,都是人间的美味。母亲偶尔“改善伙食”,给我们熬一锅豆饼小豆腐。
母亲把豆饼泡软,用小磨磨碎,然后剁两棵大白菜,给我们熬一大锅小豆腐,再熬一大锅高粱米粥。这顿饭我们吃的热火朝天,酣畅淋漓,我一口气喝了3碗高粱米粥,吃了一二碗小豆腐。唉呀妈呀,可了不得了,吃的肚子疼,在炕上直打滚儿。








后来,我们举家来到一个小镇,那时候炒菜不烧柴火了,烧煤面子,拉风匣。那时候我们住在一个有四、五家的大杂院,是非多,扯闲话的多,素喜清静的母亲,不喜欢把东家长西家短搬来搬去,所以,关起门来一家亲,迈出房门独来独往。每天,母亲默默地坐在小凳子上,拉风匣,做着简单的饭食。瘦削的双肩和手脚,像极了一个剪纸人儿。母亲守护着一膛火,一锅饭和一个家。
父亲为了这个家,在镇上厂子上班,起早贪黑。母亲天天早早起来,用开水烫一碗玉米面,剁一棵咸白菜,点几滴油,给父亲包几个菜团子。这几个菜团子是父亲早饭午饭。
有时候,父亲把菜团子省下来给我和弟弟吃,母亲告诉我们,你们吃了父亲的菜团子,父亲饿肚子呢。我们明明知道不对,可经不住菜团子的诱惑,它可比糠饼子好吃多了。
那些年,我们的就是在烟熏火燎中活着。
后来,日子慢慢好起来,用上了液化气罐。有了液化气罐,母亲第一次把液化气罐打着时,我觉得那一团圆圆的火焰,很像一朵蓝莲花。艳丽得让人心生无限美好。
经历了烧柴火,拉风匣的琐碎和烟熏火燎,母亲对“用手一拧,燃气就来”很是满足,很是珍惜。每次用完火,她都把炉灶擦得一尘不染,亮亮堂堂。这时,是母亲最开心幸福时候。
光阴的河哗啦啦地流淌,不露痕迹地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生活好了,人们摆脱了烟熏火燎,有了电饭煲,电磁炉,电炒锅,微波炉……做饭轻松多了,可我还是怀念那些烟熏火燎的日子,从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顾问:汪玉铎 刘兴龙

平台主管:半程诗  阿敬  赵丽丽  

演播团队: 佳林  成功  女人心 娟子  幽幽谷  王春伶 

图片提供:贾辉 田文阁 焦健 凤展翅 于迁  医闾山人 

           闾山草堂等

宣传推广:孙静 杨艳玲 屈宝芳

梦圆医巫闾新媒体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请发个人图片简历

往期精彩回顾


▏李 月 华 作品欣赏

| 晴耕雨读作品欣赏

▏曲 素 梅 作品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