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器人会抢走你的饭碗

 抱朴财经 2021-08-06

本文选自《“AI失业”时代生存指南》

作者:铃木贵博

编者按
抱朴财经获广东人民出版社授权,选摘该社的《“AI失业”时代生存指南》一书,愿与读者共享品读城市经济发展的乐趣。本文有删减,需阅读更多内容,还请诸君自行在下方扫码购买,以支持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抱朴财经替作者、编者表示感谢,如今做出版不易,出好书不易。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抱朴财经粉丝8折优惠专享价

【出版社直供,保证正版】

我们大脑处理计算的能力,是快于计算机,还是慢于计算机?对于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关于人类的大脑,还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意识产生于哪里?”“思考与记忆的机制究竟是怎样的?”对于大脑这些基本构造,医学上能够给出解释的部分尚远远不足。
 
尽管如此,医学家们仍通过种种方式推测出了人脑的计算能力。
  
    

超级计算机“京”的意义

   
在雷·库兹韦尔所著的《奇点临近》一书中,就将人工智能超越全人类大脑的那一刻命名为“奇点”。根据该书的观点,若根据视网膜对人眼所见图像信息的处理速度来估算整个大脑的处理能力,可知大脑一秒钟所能达到的计算能力约为1014次。
 
同时,有另一项研究也通过将小脑的构造推及整个大脑,得出大脑的计算能力为1015次/秒这一结论。以上观点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雷·库兹韦尔则对大脑的性能做出了更为大胆的估算,推测其计算能力约为1016/秒。
 
那么,再来谈谈令日本引以为傲的超级计算机“京”吧。这台超级计算机曾在日本政府行政改革会议上进行业务分类时备受质疑:“我们难道就不能甘居第二吗?”因而导致项目经费被缩减100亿日元,项目的发展也面临危机。但经过相关人员的努力,它最终仍得以于2011年荣登超级计算机处理速度第一名的宝座。
 
  
“京”,日文发音为“KEI”。它是数字的单位,万、亿、兆1的再上一位即为京。“京”这一得名,也正是源于该台超级计算机一秒钟可以进行一京次的计算处理,“京”也是世界上首台达成这一目标的计算机。
 
看懂了吗?一秒钟一京次,即1016次。也就是说,超级计算机“京”是历史上首台达到与人脑同等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也正是自2011年起,世界上最快的电脑开始发挥出比人脑更为快速的计算处理能力。
 

深度学习的实现

   
可话说回来,以上内容归根结底还仅止于硬件部分的发展。摩托车近百年前行驶速度就已快于人类,蒸汽机的力量也早在19 世纪就超越人力,至于磨面粉的工作,使用风车更是要远快于人手。若是单纯比较处理能力,这些显然都不必多说。
 
问题是,就在硬件性能追上人类的第二年,又出现了另一项技术革命。2012年,谷歌开发出了全世界首个“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分辨出猫的人工智能”。
 
在此之前, 人工智能必须由人类先给出定义——“ 猫是个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判断出该物体是否是猫。而这一次则不然,谷歌只需从YouTube中抽出1000万张图片,并给出“这个是猫”“那个不是猫” 的信息, 人工智能就能独立分辨出哪些是猫了。
  
这就是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新技术,它也是一项实现人工智能开发领域50年来重大突破的伟大创举。
 
 
 
事实上,那些如今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基石的发明、发现, 也正是在这两年间,即2011年、2012年出现的,这两年也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始超越人类的一大转折点。即硬件在2011年、软件在2012年,开始获得等同于人脑的能力。
 
话题也许扯得有点远——只因曾于墨西哥鼎盛一时的玛雅文明历法恰好到2012年终结,2012世界末日之说也一度大行其道。当时,大量相关书籍纷纷面世,甚至名为《2012》的好莱坞电影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然而,毫无疑问的是,2012年并未出现人类灭亡的情形。
 
而据玛雅历法研究者称,历法中也全未提及人类终结的内容,而只是预言了到2012年以前的大时代将终结,历法进入新的时代。可是,与玛雅历法的预言极为巧合的是,正是以2012 年为转折点,一个人类未知的时代——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时代开始了。
 

何谓“AI 失业”?

   
现实中,似乎正是以2012年为分界,人类未来的年表开始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也是从这一年起,全世界的研究者们纷纷开始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我们社会环境带来怎样的变化。
 
紧接着,牛津大学迈克尔·A·奥斯本副教授等人发表的论文带给了全世界巨大的震撼。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20年后,人类一半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或是机器取代,从而出现岗位消失的现象。
 
 
奥斯本副教授在研究了702种占劳动人口比例较高的工作岗位之后,还推算出了这些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比例有多大。换算到英国的劳动人口,将会消失的岗位大概占全部岗位的47%。而之后野村综合研究所参与的联合研究表明,如果换算到日本的劳动人口,将消失的岗位大概会占到全部岗位的49%。
 
那些改变世界的大人物们一年一度地在瑞士的高级休养地举行达沃斯论坛(即世界经济论坛),据说在这一国际知名的论坛中,AI始终作为一项最热门的话题被与会者们频繁讨论。2016 年年初,该论坛还发布了模拟实验的具体结果。根据报告内容显示,全球1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未来五年间将会有510万人因人工智能而失去工作岗位。
 
这项模拟实验所推算出的失业规模自不必说,它也从更深的层面震撼到了与会者。准确来讲,未来五年间消失的岗位数将会达到710万个。而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诞生出新的岗位,其规模约为200万个。前面提到的数字510万,正是这二者间的差额。但问题是,即将消失的岗位规模实在太过庞大了。
 
以往的资本主义认为,只要通过技术革命提高生产力便是好事。产业革命发生之后,从前的纺织工人都被机器所取代,但由于纺织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因而通过技术革命诞生了新的工作岗位。尽管局部发生失业,整体上经济是发展的,新诞生的工作岗位还可以将失业人员吸收进去。
 
 
而这样一种关于技术革命的定论开始遭到质疑,是在20世纪末互联网出现之际。由于互联网对现有产业的规则破坏规模过大,给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过高,受到了全社会的警惕。
 
当时,人们围绕互联网产生了讨论,是否需要来一场像200年前那样打碎机器的新路德派运动?
 
但从结果来看,还是值得肯定的:通过互联网,美国经济实现了近乎一家独大的发展,互联网革命也催生了新的就业机会。然而另一方面,美国社会所产生的贫富差距也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造成的。
  
从全球来看,互联网赢家——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日本经济跌至弱小国家的水准。事实上, 日本国内那些与互联网相关的商机,也普遍被亚马逊、谷歌、推特、脸书、Instagram(照片墙)等美国的服务大量吸走了财富。
 
即使在美国本土,也仅仅是加利福尼亚州与东海岸的纽约、波士顿等区域独占风光,而人称“最后地带”的中西部到东北部区域却到处都是失业人员。正是在这种对贫富差距日益不满的背景的推动下,才有了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上台。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质疑:通过技术革命形成的产业进化,未必有利于经济整体。
 
这些人认为,以往“革新的速度越快、越频繁,越能增加就业机会”这一旧的理论有可能已无法实现。而达沃斯会议的报告也提醒人们,一旦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这一点就有可能形成真正的问题。
    

购买全书

一睹为快


“AI失业”时代生存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