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孝陵都没有的瓦当翻了30多倍,最终17.5万拿下

 抱朴财经 2021-08-06

作者:冯玮瑜

冯玮瑜专栏逢周六推出
我们讲了好几个冯老师的收藏故事,都是现场竞拍举牌的抢夺战。今天就来看冯老师不久前进行的一场堪称经典的网拍:由5000元起拍,拍至17.5万成交,足足翻了30多倍,竟然还被称为捡漏!期间86口叫价,两个多小时才最终分出胜负。到底是什么宝贝值得这样争抢?
  
网拍遇劲敌,成交价翻了30多倍
一早就被连续几声手机微信响声吵醒了。
 
躺在床上懒慵拿起手机一看,原是是北京保利拍卖翟昊天发来的:“据说你这次捡漏了?”
 
可能是见我没有回复,他直接点题了:“黄琉璃瓦当。”
 
原来翟大哥连续发来几条,都是关于昨晚我参加保利首次网拍的事。
 
我赶紧回信:“是的,昨晚买到了。谢谢您!”
 

洪武的龙纹黄釉瓦当
  
回想昨晚(2020年6月25日)的一场鏖战,真是太激烈、太熬人了!
 
保利拍卖网络平台在“方合——北京保利古董珍玩网拍第一回文玩杂项专场”编号1040的“明 黄琉璃龙纹摆件”,从晚上八点网上结拍开始,竟因竞拍延时了2个多小时,直到晚上十点钟才分出胜负。网拍激战了那么长时间可算经典了,期间86口叫价。几经艰难,我好不容易才拿下了这件拍品。
 
由5000元起拍,竟然拍至17.5万成交,足足翻了30多倍!
 
网络竞拍不比现场拍卖,每一次出价后都要延长3分钟,我跟对手斗智斗勇,有时你出价后我立即跟进,显示志在必得;有时又拖到最后几十秒才出价,消磨对方的意志;有时又一下跳几个阶梯价,打击对方的信心……
 
双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直到出价至15.5万,我才击败对方夺得这件拍品,加上佣金,以17.5万多成交。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网拍就是暗战,那个网上竞价的对手,虽然未能谋面,也不知姓甚名谁,到底认识不认识,但凭着跟我死磕至最后一刻的坚强意志,可知他(她)是多么的坚韧和豪横!很少有人能在翻了30倍价格后还能不休不弃地坚持战斗。他(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显然他(她)是有慧眼的!也是懂得这片黄釉龙纹瓦当的价值!
 

拍品详情手机截屏

 
成功捡漏,首博展的都没这个好
我也没想到翻会了30多倍,这价格不知是否创了瓦当的拍卖纪录?我原来以为拍到5万翻10倍足可以拿下了。
  
不过,即使再高价,我还是会继续跟进追高的。因为我是正在做明清御窑黄釉系列收藏,对这片洪武的龙纹黄釉瓦当,刚好加入我的收藏系列里,怎会放弃呢?而且在我的记忆所及,没见过在拍卖场有公开拍卖过洪武黄釉龙纹瓦当的记录。
 
不过,价钱确实贵!
 
我叹口气又对翟大哥说:“也不算捡漏吧,价格也不便宜。”
 
翟大哥显然不认可我的看法,他截了一个他跟北京保利中国古董珍玩部总经理李移舟对话屏给我:
 
李移舟说:“冯玮瑜买了琉璃瓦当吧,挺好的,首博展里明孝陵出的都没这个好。”
 
李移舟还转发了几片明孝陵龙纹瓦当图片。
 

明孝陵黄釉龙纹瓦当
  
显然,他们认为这片瓦当“好”,我是捡漏了。
 
一片黄釉瓦当17万多,当然是不便宜。但如果是洪武的黄釉龙纹瓦当,那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那是洪武年代的啊!是大明王朝开国时的器物啊
 
我去年12月4 日于北京保利2019年秋季拍卖会的“禹贡Ⅰ——大明·格古”专场竞得一件编号为5671的“明早期'内府供用’黄釉罐”,经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江建新所长考证确认为洪武年间的御窑产品,他还专为此罐写了一篇论文。
 
洪武瓷的研究一直是古陶瓷学界的热点和难点。洪武瓷器因其存世量少和具有开创性和艺术性而历来受到藏家的珍爱,而洪武黄釉瓷器更像元青花一样,过去没人留意,现在才逐渐浮出水面。
 
这片黄釉龙纹瓦当再次证明,洪武年间就已经开始使用黄釉瓷器,包括建筑构件。
 
保利拍卖网络平台的“明 黄琉璃龙纹摆件”,虽然只说拍品是明代,没有说是“明洪武”的,而我一看见拍品图片,已断定是洪武无疑。因为我已藏有几件洪武的黄釉瓷器,一看釉色,心中已有数,再看龙纹,不是洪武的还是哪年代的!图录说是“黄琉璃龙纹摆件”,实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兴建的皇家建筑物上的一片黄釉龙纹瓦当。
 
一片瓦当,为什么这么贵?
瓦当,又称勾头,是指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瓦当资料图片
 
瓦当虽然是建筑的附件,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在它身上却凝聚和折射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和民族信仰。它的纹饰图案多种多样,其所蕴含的内容,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各种题材。它不但是实用性的产物,更是集绘画,书法,雕刻工艺于一身的中国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 
 

首都博物馆“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览的明孝陵黄釉龙纹瓦当
  
我们对北京故宫屋顶的黄釉瓦虽然称之为黄琉璃瓦,实际上它只是在烧好的瓷胎上再覆施一层黄琉璃釉,然后入窑二次烧成,所以它当然不是琉璃器,而是黄釉器。
 
很多瓦当是用陶土烧制的,而保利这片瓦当却是瓷质的,这是不多见的。
 
这片明洪武黄釉龙纹瓦当,制作精良,成型规整,模印清晰,正面浮雕一条黄龙,身躯健壮,威武矫健。鳞甲片片重叠凸起,龙须前挺,眼睛圆睁,怒发冲冠,气势大张。风轮五爪,弯曲如钩,给人一种凶猛威武、气势冲天之感。黄龙浑身上下充满着振奋张力,尽显洪武时期雄姿勃发、肇纪立极的开国风范。
 
更难得的是,这片瓦当的釉色和纹饰保存得相当完好,按保利李总的看法,“首博展里明孝陵出的都没这个好。”
 
仔细观察,这片瓦当跟首都博物馆特展的“1420:从南京到北京”所展出的明考陵几片瓦当略有不同,明孝陵那几片瓦当的龙是没有尾巴的,而保利这片瓦当的龙是有尾巴的。这两片瓦当应该是不同模具的制造的,所以保利拍卖出来这一片或许不是明孝陵那个建筑群出来的。
 

首都博物馆“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览的明孝陵绿釉龙纹瓦当
 
对于洪武时期瓷质的建筑构件,我并不陌生。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就藏有一些从景德镇妯土的明洪武黄釉建筑构件,我曾经上手过。
 
这片瓷瓦我是上过手的,因为上面有工匠、甲首、监造、监工等多人姓名,洪武时期规定如果质量不好就要罚罪,并且要连坐,瓷瓦上有名有姓谁也跑不掉——烧造管理如此苛严。所以上手时印象很深刻。
  
由于早已接触过明洪武黄釉建筑构件,所以当这片明洪武黄釉瓦当在保利网拍一露面时,我就关注上了并最终将它购藏。
 
对我而言,2020年6月2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既正值中国农历的端阳节,我又在当天入藏了一件明洪武的黄釉龙纹瓦当。据民间传说,瓦当有辟邪镇宅的功能。
 


捡起一片瓦当,便可嗅到历史的味道,看到岁月的影子,知道世事兴亡。
 

收藏的乐趣,不仅是器物本身,它后面的故事,它的丰富内涵,同样引人探究。

用皇帝的同款杯喝茶
是什么体验?
冯玮瑜老师说:“我收藏的是古董皇家瓷器,我喜欢黄釉,因为很美很稀有。过去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黄色,我的梦想是让这种明媚的温润的黄色走进寻常百姓。”所以她决定以自己的经典藏品为原型,复烧御窑黄釉瓷。让同样喜欢它们的人可以买得起,买得到;随时把玩,欣赏,甚至在日常中使用。
 

冯玮瑜老师和复烧的黄釉御窑瓷器


但是这些当年举国之力生产,百里挑一的御瓷,如今想复烧出来,哪那么容易?用冯玮瑜老师的话说,我们做失败的的东西都可以做一个展览了
 

釉色的试验无数次,这是部分失败的试验品
  
除了手工成型的困难外,釉色如何能达到御窑既莹润又玲珑剔透的效果呢? 这是最大的难题。通过不断地试验,不断地分析比较,不断地调整,经过近2年努力,终于烧制成功。
   

黄釉斗彩仙鹤杯乃等级最高的全黄釉瓷器,釉色娇美匀净,晶莹剔透,温润如明玉,在柔和的灯光下,唯美动人。

黄釉斗彩仙鹤杯上的仙鹤以斗彩工艺绘成,栩栩如生,跃然瓷上。

“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兼具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的特点,它烧制复杂,色彩艳丽而不失雅致,富有立体感与立体感。

杯身极尽简约精髓,尽显隽秀,握感舒适,温润如明玉。

瑜窑出品的黄釉瓷器,每一件严格按照御窑品质精心制作,七十二道工序精心打,重塑皇家品质。包装精美,并附带独立编号证书和质检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