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研究新星专访(23)| 侯静雅:科幻是最浪漫的文类

 高校科幻 2021-08-06

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于2021年4月18日圆满落幕,本次论坛共选拔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海内外的30位高校学子及青年学者进行主旨汇报发言。论坛同时受到了中国科技网、中华网、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作家网、中国科普作家网、中国资讯网、新华访谈网、科普中国、科创中国、深圳商报、大学生网报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重要反响。为进一步展现青年科幻研究新星的风采与面貌,凸显科幻研究的青春力量,论坛组委会对30位参会研究者进行了专访并集中推送,号召更多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其中。

2021

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专访

VO.23

侯静雅
侯静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海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后人类与科幻伦理议题。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您如何定义“科幻”?


   侯静雅: 

我是在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接触到科幻的。

正如韩松所说,现实比科幻更科幻,那么或许,科幻就比现实更现实。科幻始终是“科”和“幻”的结合,科幻创造了无数个新的世界,展现对过去的回顾或是对将来的展望,开拓出无限种可能性,但不管走了多远,它最深的根基始终是我们的历史性当下,就像离家再远的孩子也不会忘记TA的家乡。

 科幻在您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侯静雅: 
首先是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研究对象,给予我的是理性的思考与清晰的认知;其次是我琐碎生活中闪闪发光的一部分,给予我无数个感动的瞬间。有些时候,我认为科幻是最浪漫的文类。

 在什么机缘下开始研究科幻?与最初接触科幻相比,现在您对科幻的认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侯静雅: 
大学毕业论文研究新世纪科幻文学中的都市想象问题,对科幻有了一点浅薄的认知;研一下学期在导师的指引下才算真正走近科幻。对科幻的认知从最早是简单,逐渐变为复杂。科幻的世界像是广阔无垠的大海,美妙而神秘,还有无数珍宝等待探索和发现。

 参加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有何感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侯静雅: 
首先感觉非常荣幸。我的文章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来的,还存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其次,是为科幻研究的繁荣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次论坛上见到了很多优秀的论文,也深感科幻事业在科幻爱好者们的推动下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最后,非常感谢各位辛苦筹备论坛的工作人员以及认真给出论文修改意见的诸位老师们,科幻研究新星论坛一定会越办越好!

 您觉得本次论坛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下一届论坛将会在线下举办,您能同时给一些建议吗?

   侯静雅: 
整体非常棒,如果稍微控制参会者的发言时间会更好。线下举办需要考虑到的是参会者的是否有时间,或许部分无法准时到达的参会者可以采用线上发言的方式。

 我们之前招募了一些热爱科幻研究的同学,让他们自选研究课题,以“协同创新合作”和“师带徒”的小组模式进行线上培养,您觉得这样的方式可行吗?您会不会愿意参与?

   侯静雅: 
个人认为可行。愿意参与。

 是否认同历史感、现实感的匮乏与经验的同质化是当代青年学术爱好者普遍面临的问题?

   侯静雅: 
个人认为,以上问题不是当代青年学术“爱好者”面临的问题,而是大部分当代青年学术“研究者”面临的问题,对学术发自内心的“爱好”似乎在被现实一点点打磨,或许最急切的任务是唤起大家对于学术的热爱,先有了这股力量,再加上不懈努力,方可跳出困境。

您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经验吗?可以分享一下。您关注同代人的科幻学术研究吗?是否可以从中发现群体性特征或倾向?

   侯静雅: 
个人认为,与其他学术分支相比,科幻学术研究当中女性群体数量略微多一些。在中国,科幻曾是边缘的,女性曾是甚至现在也是边缘的。两者相遇,则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感谢您对中国科幻发展研究及传播做出的贡献,希望继续为之努力,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

   侯静雅: 
获得这次参与论坛的机会真的非常荣幸,我会认真参考老师们给出来的意见,在日后的学习生涯里继续努力!


 采访  吴雨婷
 整理  许艺琳
 校对  赵文杰
 排版  王俞萱


· 科幻研究 共同成长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