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冠军巩立姣:女性被谈论的只有婚姻吗?希望我们不再被物化

 小贤心理 2021-08-06
2021年8月1日上午,在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中
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58的成绩获得冠军
这是田径大项第一金
赛后,她满含热泪地说:“这是我训练的第21年,所以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而我实现了!”
这一刻,没有人不动容。
紧接着,一个巩立姣的采访引发热议:
“你是女汉子,打算什么时候做女孩子?”
巩立娇回答说自己心里是个小女孩。
“退役就减肥结婚生孩子。”
记者又提了“结婚生子”话题,问她的择偶标准。
巩立姣说阳光善良就行,记者却说,他可能掰腕子掰不过你。
谁会想到,一位奥运冠军被问到的不是梦想和拼搏,而是婚嫁和外貌呢?
有男朋友吗?
你找男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好像女孩子生来就一定要结婚生子,连拿到奥运冠军的女生都要被“催婚”,你是不是能苦中作乐一下?
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人都喜欢对女孩子催婚,继催婚业务之后,又衍生出了“催生”的业务。
说一个女人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你的“黄金期”,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现在是你挑别人,等过两年,你就贬值了,就只能等着别人来挑你。
而且,这个时候来找你的大多数已经是结过婚的男人了,他要不要你,还是个问题呢……
我对这话不禁感到嗤之以鼻,合着我是嫁不出去了,还是怎么的,这么着急给我找对象。
然而,生活中像这样充满闹剧的事情还并不少。
女性能赢得关注的只有婚姻么?
这个问题首先把女性物化了。
如果你浅薄地把别人看成一张饭票,别人就有可能粗暴地把你看成一个子宫。
而大部分关系总是定格在它最初的样子。
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说法
说男人20岁的时候喜欢20岁的女人
男人80岁的时候还是喜欢20岁的女人
于是女人的年龄成为了价值的象征。
在传统观念中,因为生理结构的差异,大众普遍认为女性就应该把“嫁个好人”和“成为母亲”作为首要任务。
过了30岁还没结婚,就会被贴上带有歧视意味的“剩女”标签。
有人说了,这是因为父系社会中,财富基本掌握在男性手中的缘故,所以只有女性被物化。
通常来说,谁掌握财富多,谁就更有话语权。
古代女性是被奴化,而现代女性是被物化,但物化现代女性更多的其实是现代女性自己。
女性不管你今天事业有多成功,你多么有能力,你多么有卓越的才华,你多么有创造力,社会仍然很害怕你变成一个剩女。
社会期许你最好的出路还是嫁一个好的老公,然后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所以女人,在这样的教育暗示之下,这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主流社会的集体意识。

别人对你的物化,这不可怕,在周围耳濡目染的环境下主动物化自己,才是最可怕的。
如电视剧《甄嬛传》、《我的前半生》、《锦绣未央》等所谓的“大女主剧”,女主登上皇位、一统天下、事业有成,貌似真的强大起来,但怎么也逃脱不了“遇到一个有权有钱又爱我的男人”这种狗血套路。
在编剧和观众的心里,一个女人的强大必须依靠男人的帮扶,表达这种思想的电视剧真的是女权意识的体现吗?
想娶我女儿?
可以,彩礼最少30万,房子要买在大城市,至少三居室,房产证上得加名字…...
女性不是物品,为什么要有彩礼才能结婚?
中国人是懒得思考的一批人,觉得只要是「传统」,就应该被承袭,尽管这还不是一个好的传统。
最可悲的是有些女性本身,会利用这些去改善自己原生家庭的经济情况,甚至有些女性的父母指望这样去致富,用自己女儿的彩礼钱做自己儿子娶媳妇的彩礼钱。
时代变了,思想却没变。
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所有一切都能靠物质量化的男人身上,你真的能获得想要的幸福么?
在电视剧《甄嬛传》里:一群女人互殴,只为争取一个男人的欢心。
独立自主的女性为之骄傲的梦想和职业,在奋斗过程中累计的收获与成长,培育多年的兴趣与爱好,在“贤良淑德”和“好生养又听话”面前,显得一文不值。
思维腐朽又偏执的家长眼中,男人就是银行卡,而女人就像是生育机器。
到了适婚年纪就赶紧配成一对,为消灭单身和传宗接代的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
再优秀的女性,只要大龄单身,就会被扣上 “剩女” 的帽子,但是为什么就很少有人叫大龄单身男青年是 “剩男” 呢?
越是思想成熟,人格独立,自我价值高的女性越是不会催婚,反而越是过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人生的传统女性,越是会无意识催别人的婚,其实无明地投射了自己对自我价值匮乏的恐惧,担心自己,不被社会、家庭、丈夫认可,会被孤立,被排斥,被抛弃。
正如俞飞鸿说的那样: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我也不是不婚主义者,我的状态只不过我没结婚。我只是说我并没有那么着急去选择说,我到什么年龄,我就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婚姻。”
福柯曾提出“训诫式凝视”的概念:
指明女性受到所处社会的压力和性别定轨的凝视,使其不能逾越预设的规定。
女性的意识在这样的凝视中受到了难以挣脱的影响,即便是90后的我们,在婚姻和单身问题之前,也很难有明确的认知和决定。
不论是催婚,还是逼婚问题,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得到有效的缓解。“大龄剩女”这样的标签依旧污名化着女性。
男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喜欢物化一切事物,解构、顺逻辑,这是男性通往理解的唯一途径,包括女人和他自己。
说有些男人“物化”了自己,我觉得也不为过吧。
男人似乎把自己卖给了工作或者卖给了房子,像个标的物一样,等待别人对自己的估价。
男性被物化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各种媒体广告中。例如,小鲜肉们在广告中露出的腹肌等。
此类广告不仅仅吸引了饭圈女孩的视线,产生对于男性的物化,也影响了男性对自我外貌标准的认知与要求。
一个更常见的男性物化,是男性无论
性格、志向和个人感受如何,都被社会要求成为不能显示出脆弱的强者、努力工作的机器、养家的提款机。
我们应该认识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会带动男性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我们也相信:歧视女性、物化女性的时代终将会渐行渐远。
而它远离的速度,与每个人都有关。
每个人、每个生命都需要被尊重,因为人不是机器,机器是工具,它不必被尊重,但人是必须要被尊重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尊重另一个人,而不是去使用其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