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国奥运天团训练中得出的管理秘笈

 wyk1014 2021-08-06

东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奥运健儿一直以优异的成绩领跑奖牌榜。

媒体大部分的报道也一直在宣传冠军运动员个人的天赋与努力。

其实,能取得世界级优异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运动员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平台、组织、团队、教练、系统管理等诸多要素。

当一个团队高手如云时,领导者需要通过怎样的管理,才能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从而带出一支冠军队伍?

看了奥运元老教练刘国梁、郎平、朱志根、黄玉斌等人的故事后,《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山丽丽老师总结了管理高手团队的三招六式。

从中国奥运天团训练中得出的管理秘笈
从中国奥运天团训练中得出的管理秘笈

三招,招招直击要点

管理高手团队究竟需要哪三招?

第一招:清晰、统一的团队文化

一个世界级团队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成为冠军最关键的因素。

使命感不是一个人相信,而是加入这个组织的所有人都相信:你这个团队为什么而存在?

树立团队精神光环,激发团队潜能,才能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比如,郎平教练给中国女排姑娘们传承下为国争光的使命感。

其他奥运元老教练也是一样的。

“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

“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这些使命都在冠军团队里面不断地被教练用行动去给团队传达并落地。

不仅知道团队要干什么了,更要清晰未来达成什么样,才能使团队走得更远!

这就是愿景。

《指数型组织》中说如果要想打造一个指数型组织,愿景是特别重要的东西,一定首先有一个宏大的、变革性的愿景。

愿景的哲学意义建立在“你想成为什么,所以你能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能成为什么,所以你想成为什么”!

乒乓球是国球。小小的乒乓球,寄托着国人的期待与憧憬,承载着国人的骄傲与幸福。

曾经中国乒乓球队也陷入过低谷,但依然以拿到世界冠军、为国而战、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目标。

中国乒乓球队的队训就是“你不要这一分,祖国还要这一分”。

在国乒正定、厦门、南通乒乓球训练基地墙上,张贴着大幅标语:“人生能有几回搏”“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四十多年来共为祖国夺取124.5个世界冠军,包括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

这就是愿景的力量。

铸造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即成功是一点点的积累和拼搏,要顽强、坚韧、沉得住气、战胜自己!

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做事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将使命和愿景达成。

郎平带给女排的价值观是什么?是顽强、坚韧、战胜自我!

中国女排的冠军之路不是那么平凡,球要一分一分地打,每局都会面临一个个困难,经常会遭遇不确定性。

如果一味强调赢得冠军,就容易患得患失,一旦输了,就容易一蹶不振。

体育团队如此,企业组织也应如此,才能立足于市场,处于不败之地。

所以,在企业中,围绕使命、愿景、价值观,每个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都应该经常问问自己——

  • 我们是谁?(不管什么时候,不要迷失自己)
  • 我们从哪里来?(不要忘记我们的根本和使命)
  • 我要到哪里去?(我们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通过何种方式到达目的地?

第二招:打造弹性组织,紧跟战略及时调整

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体制内”制约下,无法张弛有度地开展团队管理,是教练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这几年国家体育总局也开始了调整,像刘国梁、郎平等教练给予了团队充分放权。

以乒乓球团队为例,围绕要拿下“5类重大赛事活动的金牌——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亚洲杯、白金站巡回赛事”的战略目标,根据“专业职能分工”的原则,对乒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调整,由原来的6个大部门细化为10个。

乒协备战东京奥运项目组内部设置了4个部门,有参谋部、指挥部、国家队、保障部。项目组长由刘国梁主席本人兼任。

这样调整后的矩阵型组织,充分发挥团队的最大价值,让教练能力有的放矢。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VUCA时代,为了快速匹配企业的战略、业务发展,为客户提供不断满足需求的迭代的产品和服务,势必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这就需要企业一把手深思熟虑后迅速调整做决策。

第三招:善用数据思维,夯实团队专业化

“亚洲飞人”苏炳添的博士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 100m 短跑:回顾与展望》被网友挖出来,惊艳四座。

很久以前,外界一直对体育界的运动员评价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但现在奥运会的运动员已今非昔比,没有科学化训练的方法,根本不可能获得优秀的成绩。

苏炳添现任教练兰迪・亨廷顿,就是著名的“科研型教练”,他会对冠军模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据,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和恢复等环节进行指导。

这就是运用了数据思维。数据思维就是使用数据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据的方法做分析,从而给出建议来解决问题。

数据思维的背后是需要组织建立数据链条,例如在梳理业务时,用业务流程图表明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伴随着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这就是数据流。

各个数据指标之间存在先后和关联等关系,就会形成数据链条。

数字时代下的商业环境,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服务的精准度、用户体验的个性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投入。

从中国奥运天团训练中得出的管理秘笈

六式,式式皆可借鉴

在管理高手如云的团队上,除了做好团队文化、弹性组织、数据系统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团队的管理者本身。

就像运动员团队一样,教练作为管理者,对其成才影响最大。

特别是国家队的运动员,能力强、有个性,而且竞合关系复杂。这样的团队,就需要管理的高手,像郎平教练、刘国梁教练,都有自己独特方式去运营。

我从中总结有“六式”,希望对管理者有所启迪。

第一式:精湛的专业观察问题的能力

顶级教练员的战术观念推动着体育世界阔步向前,优秀教练员都会在各自体系、战术打法方面下足功夫,比如郎平、刘国梁、孔令辉等,都是专业高手出身,退役后华丽转身成为教练。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具备专业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但专业能力是基础。能指出问题本质、能和团队一切解决问题才是管理者所要具备的素养。

奥运会中的跳水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的优势项目,中国跳水队一直都有中国跳水“梦之队”之称。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施廷懋、王涵夺摘得了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为中国跳水队夺得了首金。

在跳水这个项目当中,有一个关键技术:压水花。

中国教练们经过反复去研究“压水花”的难点,研究出来“翻掌重叠成一个面”的方式压出来的水花是要比“尖锐的楔形”压出来的水花更小。

这就是中国跳水队能拿到冠军的秘密。

检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的——

  • 发现问题是领导者基本能力;
  • 分析问题是检验领导者的思路与深度、全面、宏观的整体协调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决定领导者是否具备决策力、判断力、敢于承担责任的能能力。

第二式:优秀的人格魅力

全世界最早的现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有句名言:“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

也就是说,人格魅力是提高企业领导者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乒乓球界,刘国梁的人格魅力让中国乒乓球甚至国外的同行受益匪浅。

有日本媒体人就透露,私下里日本男队教练组非常敬重刘国梁;

德国名将波尔也说过,我只感觉刘国梁他是个好人、伟大的选手、非常优秀的教练,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作为管理者,怎么做才具有人格魅力?特别是让高手如云的团队对你心服口服?

  • 一是,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通过以身作则来领导或影响他人,要求下属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 二是,领导者要具备担当精神,敢于承担责任。

成为具备优秀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甚至主动去承担责任。

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都是没有人承担责任,一个人如果在团队中敢于承担责任,那么自然他就会成为这个团队中的灵魂人物,自然能在团队中展现领袖的个人魅力,下属才会信任你、服从你、追随你。

在这次女排失利的情况下,郎平教练接受采访时,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这就是领导个人魅力的展现。

第三式:不同于常人的思想与眼光

领导要有宏观的战略思维,要懂得珍惜人才、培养人才,要有互利共赢、相互成就的思想。

优秀的管理者会花大量时间预测挑战、协调大局、绘制蓝图、将团队成员的独立工作联系到一起,甚至还要考虑一些突发时间,做好预案,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就像刘国梁教练对每次赛事,都是精心安排,如何排兵布阵,奥运会的每场都是生死战,点兵选将需要精准把握,才能立足不败之局。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眼光变得长远?其实只要做好这两件事情就足以。

一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团队在整个公司所处的战略位置和价值所在,以及团队运作时随处的环境,这将帮你更为清晰地理解上司的期望。

二是,对整个团队每位成员的能力模型有更为清楚的洞察,要确保了解他们的发展方向及如何为之找到相匹配的赛道。

第四式:用人之长,取长补短

用人不能迷信找最好的人,而是找到最合适的人。

最好的人一定是你培训出来、磨合出来的,是争吵出来、练出来的。

在2013年郎平执教之前,朱婷表现胆小怯懦、平常无奇,天资尚未被发掘,一段时间被轻视。直到2013年郎平发现了她,认为她的四肢协调能力很好,于是让朱婷加入中国女排,成了头号进攻手。

这样的安排看似惊讶,但又顺理成章。

做领导要清楚团队中每个人的才华,发挥他们的优势,这是领导最重要的能力。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的唯一目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筹划一个组织,关键着眼于人的长处。

第五式:菩萨心肠,屠夫手段

朱志根教练在培训汪顺时,一直坚持一句话:“想要出成绩,管理就得严和细。”

“每次带队训练,我都要在泳池边上来回不停地走动,时刻监督运动员,帮他们抠细节,把动作练到位。”他在采访中这样说。

但教练也有铁骨柔情的时候,在汪顺决赛前,为了保证他能休息好,朱教练坐在走廊里,守着他的房门,提醒经过的人放轻脚步,小声说话。

做教练,只有全心全意地付出,才能带好运动员。

做管理者也是一样,只有真诚地对待团队的员工,才会有相应的回报。

第六式:培养传承精神

在本次出征东京奥运会的选手中,90后共328人占比76%,00后运动员共58人占比13%。不难发现,90后运动员已经成为中国国家队的主力军。

奥运会上经常会遇到一个难题,是用曾经成绩显赫的老将,还是用有一定实力冲劲十足但没有经验的新人?

这对每个国家、每个项目来说都是难题,毕竟只有一次机会,新人很容易有压力,出现失误;老将同样可能因为过于自信出现失误。同时,在奥运的团队里,队员们是竞合的关系,这种环境下,更需要教练去研究如何组合。

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就是奥运队的教练一直培养团队的“传承精神”,以老带新、以熟带生、以优促新,将传承的精神深入每个队员的骨髓,才会发挥团队的最大价值。

这种以老带新的传承精神,也需要建立长期的机制来驱动。

比如说在企业里面,常常是老员工带新员工不仅不乐意,还经常抱怨。

这就需要制定机制做“长期主义”,不是利益挂钩,而是利益融合,让短期的利益分配变成长期的利益分享,让老员工工份逐步升级,最终就会实现新员工成长、老员工增值、企业盈利的三赢结果。

东京奥运会已接近尾声,截至目前,中国队已拿下32块金牌,位列第一,这离不开运动员的拼搏努力,更离不开中国队教练们的精湛专业指导和管理。

企业管理者如果跟奥运教练们学管理的三招六式,相信也会带出来“冠军”天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