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10分钟。 经过硕⼠期间的努⼒和积淀,毕业时拿到了腾讯、百度等公司的SSP offer,现在在⼀家⼤⼚担任算法⼯程师。 下⾯我从本科、硕⼠到职场的时间线,分享⼀下我的经历。 1. 本科摸⻥史我的本科学校是⼀所普通⼆本,校园很美,⽼师们很友好。但在⼀所双⾮院校,学校⽆法带给我任何优势,如果想提升,只能靠⾃⼰去努⼒。 只可惜⼤四之前我都不懂这个道理。那时候,⼀到周末我就离开学校到处骑单⻋,把附近和邻县的⼏座⼭都刷了⼀遍。学校有⾃⾏⻋队,我们组队参加了不少省内的⽐赛。 为了体验⽣活顺便攒点⽣活费,我给⻝堂送过外卖,在KFC做过汉堡,上⻔当过家教,最多同时兼了3份职;却唯独很少把时间放在专业学习上。 ⽽计算机系的⼀些⽼师有时候过于佛系,怕最新的技术太难我们接受不了,就只教⼀些⽼掉⽛的⽅法。 我对Java⽼师的印象最深刻。16年上Java课时,⽼师没教我们Spring、MVC等成熟框架,代码还是⽤⾮常古⽼的JSP和Servlet。最让我吃惊的是,他让我们把后端代码和前端代码直接写在⼀个jsp⽂件⾥。 班上⼀些同学后来在b站⾃学才知道这种⽅法有多么不规范。 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本科三年很快就滑过去了。 2. 考研奋⽃史⼤三暑假可以称为“觉醒年代”,很多⼈醒悟再这么玩下去就真废了,开始收⼼苦思出路。有狂投简历找实习的,有复习考研考公的,也有家中有矿继续放纵的... 看到身边很多同学投递⼤⼚简历直接被机刷,我第⼀次觉得⺟校不够好。 我想去⽜b的学校读书,接触更前沿的技术,看看那⼉的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刚好那个暑假,我在校园中遇到了初恋⼥友,爱情的责任感进⼀步激发了我潜意识中的⽃志。 “我要考研,⽽且要考就考⽜b的!“经过谨慎考虑,7⽉初我把考研⽬标定为浙江⼤学计算机专业,这是⼀个当时看来非常困难的决定。 我⽤最快的速度收集了考研数学、英语、专业课408的复习资料,和⼥朋友⼀起在学院提供的考研教室中开始“8-12-7”的复习模式。 考研看过的书籍: 我考研,她考司法,我们每天都在教室中复习的不亦说乎。到了饭点就⼀起骑⼩⻳去⻝堂吃饭,饭后绕校园后边的⽵林散散步,缓解压⼒。 回想那段⻘春岁⽉,可以⽤“摸着⽯头过河”形容。每天⽇程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休息⽇,没有收⼊,没有可咨询的师兄师姐,压⼒远胜于现在的“996”,我们只有彼此和⼀个考研进⼊名校的梦想。 曾经用过的备忘录,短短几行字浓缩了太多艰辛和痛苦: 好在我们都努⼒坚持下来了!考研前⼀个⽉,司法考试出结果,⼥朋友顺利通过。考研前⼀天,学校派⼤巴送我们去各个考点。 ⻋上有同专业ACM集训队的队⻓,他也是⼀个⾮常努⼒的同学,经常在实验室和宿舍写代码到深夜。后来他考研被北⼤成功录取。 考研让我意识到,有吸引⼒的的⽬标+正确的努⼒⽅法可以让⼈改变现状,达成想要的⽬标。于我⽽⾔,考研就是最好的选择。 3. 硕⼠深耕史2018年6⽉,我和⼥朋友完成了毕业旅⾏,我们⾃驾从杭州出发,经安徽、江⻄、湖北、重庆,最终到达四川成都朋友家。在那次旅途中,家⾥收到了浙⼤寄来的研究⽣录取通知书。 9⽉,进⼊学校和实验室后,我从底层的爬⾍(为师兄提供训练语料)和机器学习理论学起,将研究⽅向从后端开发调整为算法。 学了⼏个⽉之后,我开始不安现状。从爬取的⽂本⼊⼿,主动研究分词、分类和实体识别等⾃然语⾔处理(NLP)底层任务,带头的博⼠师兄发现我的动⼿能⼒还可以,于是将我从爬⾍转向了NLP。 这也是我进浙⼤后发现周围优秀同学最⼤的⼀个学习特点:不⽤⼈催,能⾃我驱动主动学习。 我们实验室有⼀块⼤⽩板,上⾯列满了今年各⼤顶会的deadline与投稿⽬标,每当临近会议时间,很多同学会⾃发来实验室加班加点改论⽂、跑实验。即便是已经⼿握7-8篇A类⼀作的巨佬,依然很勤奋很努⼒在学习。 受到周围同学的⿎舞,除了上课和陪⼥朋友出去玩,我把时间都花在看书提升专业能⼒上。术业有专攻,我明⽩毕业后这就是我的主业。 研⼀阅读《数学之美》,《Python⾃然语⾔处理》和《⾃然语⾔处理理论与实战》,帮助我启蒙数学和⾃然语⾔处理; 研⼀研⼆学习《Python深度学习》,《动⼿学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in Pytorch》,《hands on Machine Learning with Keras and TF》帮助我快速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框架;《笨办法学Python》,《Python编程从⼊⻔到实践》和《流畅的Python》帮助我持续提升优化Python编程能⼒;《百⾯机器学习》,《百⾯深度学习》,《深度学习500问》帮助我在⾯试前查漏补缺。 后来我觉得仅仅看书还不够,是不是能再努⼒⼀些,从项⽬实践、⽐赛、论⽂等⽅⾯做些尝试呢? 于是研⼆开始,我认真参与了公司多个智能机器⼈项⽬研发,和室友在阿⾥天池、Kaggle等⽐赛上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发表数篇发明专利。 去年暑假,我听从导师的意⻅放弃了腾讯实习,重回实验室做科研,半年之后产出了论⽂。 硕士毕业照: 一晃就到了就业找工作的季节,因为在硕士期间积累了论文、各种获奖证书,再加上浙大的牌子,几乎所有大一点的公司我都能进入面试环节。 最终我收获了腾讯、百度、阿里、头条等众多巨头的 SSP Offer,他们开出的薪资真的远超我的想象。 很同意洋哥经常说的一点:计算机真的是⼀个通过努⼒可以改变命运的学科。 经过两周的深思熟虑,鉴于头条在算法方向上无论是科研实力还是商业应用都处于领先的位置,带着在算法方向深入扎根做出一点点成绩的理想,我选择加入了头条。 4. 职场进⾏时有的同学觉得校招拿到offer上岸,就能躺平了。其实,新的⽣活和挑战才刚刚开始。 离开学校进⼊公司,我遇到了很多实⼒雄厚的同学,⽆论是专业技术还是业务交流、逻辑沟通能⼒,他们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 想要保持⼯作稳定甚⾄升职加薪,最好的办法是提⾼公司对⾃⼰的投⼊产出⽐。 如果我每⼀年为公司提供的价值与产出超过了⼯资收⼊,那公司⼀定很乐意将我留下;反之,有可能“⼊职即巅峰”甚⾄随时被送⻜机票。 ⽽想要达成这样的⽬标,需要不断提升⾃⼰的专业能⼒,⽆论在哪家公司何种职位,保持持续学习与输⼊。认真观察你会发现,身边那些优秀的同学都是这么做的。 这⾥分享⼀个费曼技巧提⾼学习效率: 原⽂来自Quora: 如何才能学得快⼀些 (How can you learn faster) 第⼀步:选择⼀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选择⼀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然后拿出⼀张⽩纸, 把这个概念写在⽩纸的最上边。 第⼆步:设想⼀种场景,你正要向别⼈传授这个概念 在⽩纸上写下你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样.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 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 第三步:如果你感觉卡壳了, 就回顾⼀下学习资料 ⽆论何时你感觉卡壳了, 都要回到原始的学习资料并重新学习让你感到卡壳的那部分, 直到你领会得⾜够顺畅, 顺畅到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 第四步:为了让你的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表达最终的⽬的, 是⽤你⾃⼰的语⾔, ⽽不是学习资料中的语⾔来解释概念。 如果你的解释很冗⻓或者令⼈迷惑, 那就说明你对概念的理解可能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顺畅。 你要努⼒简化语⾔表达, 或者与已有的知识建⽴⼀种类⽐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另外结合⾃身经验我总结了计算机专业的同学8个通⽤学习⽅法: 1) 尽早明确⾃⼰的研究⽅向,并持续发⼒; 2) 学会⾃我驱动主动学习,决定未来发展好坏的只有你⾃⼰; 3) 计算机是⼀⻔对理论与实战都⾮常看重的学科,⼆者要兼顾; 4) 尽早开始实习,为学校过渡职场做好准备; 5) 懂得劳逸结合,健康第⼀; 6) 尽可能减少外界负⾯⼲扰,认准的事坚持做下去; 7) 遇到问题冥思苦想,不如Google或多和同学交流; 8) 多看书,多看好书。 以孟子的金句结束我今天的分享:“天将降⼤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 最后,衷心感谢洋哥,创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不光分享自身经历和认知,也让其他读者有分享交流的平台。 洋哥唠叨: 这个读者,真的牛逼!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再牛逼的人都会有一段咬紧牙关、默默奋斗的历程,这段历程是他们的至暗时刻,也是他们的重生时刻。 很多朋友在奋斗的过程中,因为意志力、因为外部的噪音放弃了,另外一些朋友仅仅只是因为坚持了下来,也便成了牛逼的人。 关键点其实只有两个:制定目标+傻傻的坚持。 衷心祝愿我的每一个读者都能成为牛人! |
|
来自: 新用户3289EsuG > 《计算机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