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很多书法家喜欢附庸风雅,效法古人酒后作书,结果闹出了许多笑话,写出来的字也不伦不类。晋唐时期的书家喜欢酒后作书,其实跟晋人有着许多的不同,首先蒸馏酒的技术在元朝的时候才产生,之前人们喝的酒一般为米酒,而米酒的酒精度数不高,喝到微醺状态,往往能够使人达到了一种“空明”之境,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书,往往能够心游物外,能够妙合自然。
赵子昂乃是秦王德芳的后人,是根正苗红的宋代赵氏皇室后裔,但最后当了异族元朝的大官,所以曾一度饱受诟病,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书法成就。 赵子昂的书法跟他的为人处世一般,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细腻而温雅,能够在极细微之处见精神,尤其是在他中晚年时候的作品《洛神赋》、《闲居赋》等等作品更是几可以比肩唐人,成为后世仰视的高峰。
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赵子昂行书《二赞二图诗卷》。这件作品有一段落款: “湖州观堂与受益外郎饮酒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戏书此卷,为他日一笑之资。孟”。 意思是赵子昂在与朋友喝酒的时候,感觉醉意朦胧,于是书兴大发,所以写了这样的一件作品。 这件作品后来进入了皇家内府,在明清两代经过许多名家的收藏,后在清末流出,上个世纪又重新被故宫收藏。 这是因为,这件《二赞二图诗卷》乃是书写在一种极为莹润的哑光纸张纸上,这种纸张较为后世,并且书写之前应该是被砑过的,所以呈现出来的极为丰富的墨色的变化,从中我们能够窥见出赵子昂真实的用笔状态。 而这种能够将墨色变化和细节的精微处理表现得如此明显的作品,在书法史上极为罕见。 很多没有太过书法经验的朋友见到这件作品,会以为平平无奇,但随着你的书法阅历的增加,你就能发现赵子昂的每一个点画都极有内涵,看似简约,但是妙理无穷. 喝酒对于写书法究竟有没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影响往往是珍贵大艺术家而言的,具备了超高的书法经验之后,饮酒会使人进入一种“无我之境”,在这种境界当中,书写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挥。 在晋人那里就喜欢饮酒,据说王羲之在眼花耳热之后写的《兰亭序》,成为了“天下第一行书”,而当其酒醒之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 到了唐代两位草书大师张旭与怀素两位大师同样极为喜欢饮酒,并且也常常在酒后“题壁”,所谓“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尽题千万字”成为了“吼书”的鼻祖,通过饮酒达到一种性情的书法,这种“吼叫”也并非刻意地做作,而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抒发。 后世的文人,也常常有在席间饮酒题字的传统,《水浒传》中就有记载,宋江在浔阳楼酒后题笔同样也是一种性情的展现。 而几百年之后,有一个省部级官员,在酒后同样写了一件他生平罕见风格的作品,此作后来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专家估价,此作市场价能值10个亿!这件作品就是赵子昂的《二赞二诗卷》。除了这件作品,在赵子昂传世的书法作品当中,我们还没有见过他的大字作品,此作风格罕见,雍容华贵,有着皇室子孙独特的贵气和儒雅,从书法风格上来看,此作融合了李北海的米芾的体势,在部分点画上有颜真卿的遗风,能够看出来一贯精细的赵子昂在这个时候有了些许“放纵”,这种“放纵”突破了他以往的书写经验,达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意趣!这件《二赞二诗卷》后面有一段落款:“湖州观堂与受益外郎饮酒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戏书此卷,为他日一笑之资。孟”。从这段落款中可以看出,赵子昂的酒量一般,也就喝了一杯就晕了,随即在一种朦胧的醉意当中写下了此作。这一年是大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297年,赵子昂45岁。 这件作品在书法史上流传有序,到了明代有卞荣、王世贞、董其昌、文震孟、陈继儒的鉴赏印章,到了清代有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清四家”之一的永瑆题跋,啥时给你个世纪流出宫外,后来被收在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书法学习的角度而言,赵子昂的字乃是最佳的入门之选,很多人初学书法喜欢从唐楷入手,但无法避免因此而导致的板滞之弊,学习唐楷的人有很大可能性会一生停留在楷书阶段,难以打通楷、行、草之间的界限。 而赵子昂的书法则是体势流转,注重笔势往来,能够让学习者把字写“活”,而这件《二赞二诗卷》乃赵子昂生平罕见的大字作品,尤其珍贵。 |
|
来自: xianfengdui111 > 《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