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至,云淡风轻,几首秋日小诗,感受初秋时节的美好

 稻香居人 2021-08-07
 夏末秋初之际,天气不像盛夏时候那么湿热,早晚还会吹来阵阵凉风,倍觉清爽。翻看日历,才发现秋天真的要来了。

很喜欢秋日的清凉,亦喜欢秋日的云淡风轻,一片片泛黄的落叶、一支支不再娇艳的残荷,都会令人心怀感动,它们装扮了春夏,此时即将完成使命,归于沉寂。

暮春时节的落花、秋日的落叶,总是会令无数文人墨客感伤不已,当然,亦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以独特的视角大赞秋日之美,孟浩然写的这首《初秋》便是如此,其诗曰: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孟浩然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襄阳故乡,他常年居住于此,对这里充满了深情,写出的诗自然是分外自然质朴,颇得悠冶之趣。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秋,何尝不是如此,它缓缓地、不着痕迹地来到人间,如果不仔细察觉,还真的很难发现它的到来。

夏至一过,白昼越来越短,夜晚逐渐变长,到了立秋,夜更长了。

到了秋天,风逐渐转凉,吹在脸上,扑面凉沁。诗中虽写凄凉,却无凄凉之感,不过是对秋风寒凉的一种自然描摹。

夏末秋初,暑气消退,一个“退”字,将夏秋转换描绘得颇为形象,暑气散去,蝉鸣闭口,茅斋显得愈发安静清幽。

茅斋外的石阶下,长了许多莎草,如果俯下身子仔细观察的话,还会看到几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微光莹莹。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也曾写过一首秋日之诗,名字叫《曲池荷》,虽然描写的也很美,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些许失落感。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未见荷花之容,已闻荷花之香,这种背面敷粉的写法颇为独特,曲曲折折的池塘中开满了荷花,荷花亭亭玉立,娇颜无比,煞是好看。

傍晚,月影照耀,圆圆的影子与月下荷花相互映衬,颇有花好月圆之美好。

忽然,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担心荷花的命运,如果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恐怕还来不及欣赏就凋落了。

诗人感叹荷花的命运,实际上是委婉地叹息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此时人如荷花,荷花如人,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秋天,对你又意味着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