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释: 余赴广东:刘克庄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 实之:王迈,字实之,和刘克庄唱和之作很多。 束缊(yùn):用乱麻搓成火把。 宵行: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诗囊:装诗书的袋子。 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暗用其意。 赏析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刘克庄赴广州任广南东路提举常平官,好友王实之前来相送。 这首离别词别具一格,没有寻常泪眼相看的肝肠寸断,而是写了两位饱受压抑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 忧愤深沉、豪情激越,实属好词。 上片写诗人连夜启程,好友相送,点燃火把,一路照明,达到长亭。 夜里天寒路滑,行李繁多,宁愿抛弃衣囊,也要挑起诗囊,可见诗人对诗书的热爱。 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豪情。 天寒地冻,马儿的脚也僵硬了,这趟路程是多么艰难! 诗人刘克庄自称“刘郎”,以与他同姓、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 下片感情更加浓烈,写分别在即,二人举酒欢谈,酒喝得越烈,气氛也越热,他们热情奋发,兴会正浓,谈文论诗,高谈阔论,言词激烈! 若是有谁在旁观看,定笑着说我们俩太癫狂! 可旁人哪里能够理解我们这样的豪情呢? 所以诗人不羁地答道:“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恣意豪迈,自成姿态!让人拍手叫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