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城》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陈道明多次拒演,葛优走后门才进组

 戏秦皇汉武 2021-08-07

如今IP改编剧异常火爆,既有书粉的加持,内容又经过市场的检测,增加了成功概率。可惜,导演的过度迎合也是把双刃剑,不少改编剧既失了原著精髓,又缺少别具一格的创新,最终只能沦为烂片。

而早在30年前,就有一部经典IP改编剧大获成功。该剧的原著故事线极其松散,如果按现在的套路,想要影视化必然要做出极大的改编。

但导演非常尊重原著作者,所以一切皆按原著精神去呈现,结果却成就了经典。在豆瓣上获得9.2的高分,至今没有一部IP改编剧能够超越,它就是《围城》。

《围城》的导演黄蜀芹,1964年毕业于北电导演系,1988年因电影《人鬼情》,曾获得过第八届金鸡奖最佳编剧。

1990年,正在黄河岸边拍戏的黄蜀芹接到同事孙雄飞电话,请她合作拍一部叫作《围城》的电视剧。

黄蜀芹当时还一愣,问,《围城》是啥类型?打仗的吗?对方急了,说,不是,你赶紧把小说找来看看。

黄蜀芹跑遍延安大小书店,买回两本《围城》,躺在炕上一口气看完了。

看完小说之后,黄蜀芹当即决定---拍。而想要拍好《围城》,方鸿渐则是重中之重。

陈道明多次拒演

黄蜀芹思来想去,还真就琢磨出一个合适的演员来,在电视剧《末代皇帝》里出演溥仪的陈道明。然而,对于黄蜀芹的力邀,陈道明却是再三谢绝。

因为,在他看来原著小说结构松散,完全是依靠文学语言性的幽默支撑起来的,很难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物。他不想糟蹋钱先生的作品,所以就表示自己演不了。

可尽管陈道明多次拒绝,但黄蜀芹仍然锲而不舍,她甚至公开跟陈道明表示:你不演《围城》,我就不拍这个戏。

后来,还是黄蜀芹在一次采景时摔断了腿,陈道明这才不好意思再做推辞。因此在拍摄过程中,黄蜀芹都是坐着轮椅指挥拍摄的。

葛优曾经走后门

如果说陈道明进入剧组是顺理成章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个人能入《围城》,就是名副其实的走后门

80年代末,已经跑了七八年龙套的葛优由于相貌清奇,一直没遇上让他崭露头角的机会。

葛优的妈妈施文心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文学编辑出身,因为一次偶然,她听说英达在《围城》剧组弄到了一个角色,所以也想让儿子葛优能在这部剧中饰演一个角色,就托英达,让他把葛优推荐给导演黄蜀芹。

葛优

当黄蜀芹见到葛优的时候,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非常瘦弱的青年,一双眼睛,就像剥了壳的鸡蛋,眼白很多,眼仁很少,这不就是《围城》小说里描绘的李梅亭吗?于是李梅亭这个角色就这么定下来了。

因为电视剧完全按照钱钟书原著的想法一一呈现。虽然《围城》的故事冲突不强烈,但是语言很有特色,加上演员的用心,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上好的影视剧。

但是原作里写的好多微妙情感,电视画面其实传达不到。我建议小伙伴们一定要读一读钱钟书的围城。

这部小说,钱钟书先生整整写了两年,而在这两年当中,他屡次想要中止,不过都在妻子杨绛先生的督促和帮助下,才得以继续,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围城》是最透彻的一部小说。

著名小说家夏志清曾评价《围城》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也是最伟大的一部”。

《围城》中的人物以知识分子为主,书中的人或事,都是钱钟书结合身边遇见的人与自身经历的事,用艺术的手法写就的。通过他们,来揭示人性中的弱点和社会上的丑态。

读了本《围城》,你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来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加了不小的喜剧色彩。

无论你现在是城中之人,还是城外之人,都可以看看这本《围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