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在书籍《斯坦福大学创业课》,开篇写下一句: “会不会飞没关系,但最好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 人与人之间价值的区别,不在于自己能做什么,而在于能力是否稀缺。 提供独特的价值,市场才会给予更高的回报。 树立信心人一定要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能力, 最好是精通的层次。 所谓拿得出手的能力,至少能做成事情。 能做一件事情,和不能做一件事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说话的底气都足。 人的自信心,也强。 信心这种东西,看着虚无缥缈,对人的价值太大了。 任何时候,缺少信心,容易胆怯, 总是感觉立不住脚。 所以,一定要有一项能力,即使不是精通的,但要能成事,最好是能赚到的钱本事。 如此一来,就可以树立信心。 信心一旦树立,就会进入正循环,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 人的精气神,展现在那。 为什么要精通到,超越绝大多数人呢? 这很重要。 会做事,能赚到钱,那么别人也会进来。 人多了,竞争就大。 而精通,在任何行业,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需要花时间、精力,不断思考、实践、积累出来的。 时间,就会形成最大的壁垒。 别人进来,一时半会难以形成竞争压力。 自身有了竞争优势,论是继续提升,还是积累其它的能力,内心都会有足够的自信。 底层逻辑精通,不单单是信心的建立,而且隐含强大的学习能力。 “万变不离其宗”。 当一项能力,达到精通的层次, 代表了一个人,拥有深度挖掘,不断探索底层逻辑的能力与耐心。 底层能力,是可以迁移的。 就是这项能力通了,学习其它的能力,也会比别人更快更好。 怕只怕,“学艺不精”。 如果学习的都是皮毛,不管换多少行业,多少技能,都是浮于表面。 可能赚点辛苦钱。 回报不高,还随时有被取代的可能。 要做的事情,就做好。 要学习的能力,就要去找到最底层的红利最高的部分。 深挖、打透一项技能壁垒, 这样的能力,别人抢不走,也竞争不过。 耐心积累成长,其实是痛苦的。 真正经历过成长的人,能体会到改变之艰难,进步之缓慢。 学习一门技能,往往是入门难,精通更难。 所有的问题,不管怎么做,最终就剩下“积累”二字。 完成积累,需要的是耐心。 学习一项技能,需要投入大概 100 小时,大概每天下班学习 1 个小时,坚持三个月左右。 这样,就可以超越 90 % 的人。 这么简单,愿意耐心去积累的,很少很少。 大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借口说学了也没有什么用。 学习这件事,只要问了:值不值? 基本都不值得。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年代,十年的沉淀,几乎可以精通任何一项能力。 关键是,很少有人沉下心来,去积累。 积累看着难,其实也很简单。 保持专注,简简单单做好最重要的事,即可。 工作和学习中,反反复复会用到的,也就几样重要的。 因为少,稍微努力就能学会。 因为少,学会后不愿意继续精进,所以很难精通。 |
|
来自: 坚持最后5分钟 > 《职业反思—16—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