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兰博2000 2021-08-07

“风日晴和人意好,闲坐摇扇一壶茶。”

庭院深深,闲敲棋子,落灯花。

敝舍一间,煮茶闻香,静待水开。

我们的本性是散漫的,奈何要为生计奔波,撞上了南墙,才懂得退出。

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足以熬过所有难关。

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庭院有风

诗人李清照曾写道: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庭院,是诗句里的意境,古人在其中寄托了自己情愁。

逃离尘世,选择一山林一庭院,不闻不问,看尽日出日落。

《山居七年》的作者二冬,在终南山的小院里栖居了七年。

二冬,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没有工作,而是选择“借山而居”。

他在书中描述了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两座院子,院外有山,院内有诗。

自耕自食,一日三餐,四季轮回;写书画画,耕读酣睡;

有猫有狗有鹅有鸡有鸭,也有诗书酒茶云雨雪。

“闲散无事,打理庭院的草木,煮藏于柜中的老茶,擦落在桌上的光阴。”

这样的生活,让人好生羡慕,但却需要无比大的勇气。

在采访时,二冬说了这样一段话:

“因为世俗从来就是二选一,要么逃避,压根儿就不踏进那个被人和人裹挟着的浑浊里,要么你就在泥潭里,用一生的时间去过三关(家庭、工作、孩子),度此生。”

终其一生,我们都必须背负无数责任,哪能说逃就逃。

无法归隐,只能心之所至,望梅止渴。

内心的一个角落,永远有这么一个庭院,那里微风习习,安静如初。

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敝舍有茶

苏东坡曾写道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有些故事,无法与人诉说,只好在茶中煮沸,飘散而去。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自古以来,禅茶一味。

《赵州录》里记载了一个关于“吃茶”的故事。

赵州禅师问两个新到的学僧:“你曾经来过这里吗?”

一个学僧说:“我没来过。”

赵州禅师说:“那你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学僧:“你曾经来过这里吗?”

学僧说:“我曾经来过。”

赵州禅师说:“那你还是吃茶去。”

院主问:“师傅,不曾来过的学僧,让他吃茶去暂且不论,曾经来过的学僧,为什么也让他吃茶去?”

赵州禅师说:“院主。”

院主应承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当下,不管发生什么事,先来一杯茶,把那浮躁的心稳住。

赵朴初先生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茶,是雅致的,清净的。

敝舍虽朴实无华,但只要有一杯茶,就能怡然自得,安顿内心。

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明月长存,浮生难得半日闲

作家白落梅写过:

“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

世间难事很多,路途更是一波三折。一步一步走来,竟已过半生。

门前扫雪,屋檐鸟巢,时间留下痕迹,我们学会了坚强。

摘下坚硬外壳,回到庭院,看见屋内灯光,身心的疲惫,就已经消散了一半。

原来我们所求的不过是,一屋两人,一日三餐,灯火可亲,家人和睦。

孟浩然,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之一。

他前半生主一直苦读,40岁时才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考中。

野史记载,孟浩然曾经在王维的家里见到过唐玄宗。

但孟浩然却因为不会说话,而得罪了唐玄宗,就此失去了进入朝堂的机会。

从此,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他在《夜归鹿门山歌》中写道: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月初现,清光朗照。

这一生,失去的得到的皆是注定。

与其蝇营狗苟,不如独自热闹。

明月长存,浮生难得半日闲。

清风徐来,静坐庭前细品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