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大学谁做主

 金起点心理1 2021-08-07

大学通知书陆陆续续寄来了,但注定几家欢乐几家愁。

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欢你所选的专业,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今年了解的相关学生和家庭填报志愿的情况,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

我们填报志愿,优先考虑的是什么分数读什么学校,什么学校将来就业有保障,钱途看好。而很少顾及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

于是,出现了填报志愿时,家庭矛盾爆发;有温顺的孩子,遵从家长意愿填报了家长强烈要求的学校和专业。即使很不喜欢,在大学期间,也咬牙坚持了下来。这种情况算好的。

但有倔强的孩子,面对家长帮忙填报的志愿不喜欢,胳膊扭不过大腿,迫于压力,屈从后,上了大学,痛不欲生,果断选择退学复读重考。这种情况,包括上了排名在全国前20的名校生都出现过。

这也算好一点的,毕竟只耽搁了一年的时光。

那些怯懦的孩子,上课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就在学校瞎混。呆在寝室打游戏,上课心不在焉,考试年年挂科,不能顺利毕业。

 还有的更奇葩了。拿着家长给的学费和生活费,在校外晃荡,既不读书,也没有勤工俭学。浑浑噩噩混日子。等到毕业了,家长动用关系介绍其到某公司去应聘,需要毕业证资质的时候,才被迫坦白告诉家长,自己对学校和专业不喜欢,读不下去,因此,大学几年根本没读书,早就自动弃学瞎混了。家长这时气得吐血也无济于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堪的情况?该怎样做才能避免?

 一、传统重学习,轻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传统,重视学习,轻视职业生涯规划。如果有职业生涯教育,最多也是停留在励志教育层面的一鳞半爪。

 比如: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明星,军人,警察、当个英雄等等。这与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规划只能占一点点边儿。

 二、读书的功利性导致专业选择的功利性。

 读书就是为了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根本,世俗的评价标准就是钱挣得多,有身份、有地位。简而言之,就是升官发财。

 于是,出现了扎堆填报当下的热点专业,全然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理想。(这种现象也同时体现在小孩课外学习兴趣班的选择上。)

 几年过去,孩子毕业时,当年的热点成为了就业的滑铁卢,家长后悔,孩子埋怨。悔不当初。

  三、为了面子宁可委屈自己。

有的孩子和家长,就是看中某城市某学校,觉得能在其中求学,很有面子。殊不知,自己的分数只能读该校自己最不喜欢最最不擅长的专业,但为了名校,孩子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了。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名校的光环抵不过内心的真实;犹如冲着大家闺秀的名分,强迫自己去娶回家,结果自然苦不堪言,度日如年,直至走向解体。

有家长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顶住压力,帮助孩子在分数能上全国数一数二的学校时,做出了正确抉择。果断放弃就读全国前一、二名的机会,转而读自己心仪的专业,哪怕就此只能选择稍逊于分数能选择的最好学校,也在所不惜。

日子是一点一点过的。荣耀犹如夏天的阵雨,只会震撼一时,爽快一时,有时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万不可当成春雨,滋润万物生长,开花结果。

当年汶川的某抗震英雄,借着荣耀,成家立业,可是却因为名利心作祟,锒铛入狱。

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志愿填报贻误呢?

一、目光深远,从小开始奠基。

1、从小开始,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莫扎特的父母发现了小莫扎特的特长,加以悉心培养,成就了莫扎特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姚明、王治郅、袁心玥、张常宁等运动员,源于家庭环境,从小表现出了在某方面的天赋,于是有目的的培养,终成大器。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游戏时,在送孩子上辅导班时,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观察孩子,引导孩子,不经意地考查孩子,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然后有意识地着力培养。

这样坚持十几年,在孩子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哪里会抓狂呢?又何须去费几大千找人帮忙指导志愿填报呢?更不会出现和孩子闹出大的矛盾的情况。

2、严格训练,小有成绩。

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特长,就要陪伴孩子,给孩子提供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有阶段成长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激励和督促目标达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哪个孩子都贪玩好耍。

二、做好职业生涯测试,及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北京等一些发达的地方,在学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而在我们这边还没开始启动。

从初一或高一开始,做做职业生涯测试,有意识地培养。

从今年开始,各省市已经启动了高考改革。这个改革,倒逼家长和孩子要及早认清孩子的情况,及早为高三选报科目,选填志愿做好准备。不要等到了高三,才来确定报考哪些科目,那你的孩子肯定落后于人。

想想看:一年的临时抱佛脚怎么竞争得过人家三年的准备呢?

三、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合的。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合孩子的专业;大学毕业后,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岗位工作。这样,学习工作有激情有优势,能及早脱颖而出。

也许你会嘀咕:假如孩子喜欢和擅长的是夕阳行业,怎么办?

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个行业还在,说明还有人需要,你为这少部分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不但有生存的空间,而且还可以生活得很好。

只有消极颓废的思想,没有养不活人的职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