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镇老街老学校

 金起点心理1 2021-08-07

李红霞

奔流向东的长江在这里突然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回水区。回水区江流缓慢,江水中的泥沙就此沉淀下来,年复一年,在江边就形成了长长宽宽和长长窄窄的沙坝。

沙坝上面傍水而建的一个小镇叫石宝镇,隶属于现在重庆的忠县,也是革命作家马识途的家乡。姜文拍摄的电影《让子弹飞》,就是根据马识途的讽刺小说《夜谭十记》中的一记《盗官记》改编的

石宝镇独具魅力,吸引了中外游客前来游览。

人们纷纷前来就是为了一睹位于石宝镇上的石宝寨。石宝寨依山而建,拔地而起,虽不高峻雄奇,但在水平地上凭空耸立一座寨子,四周绝无依托,也算是奇景。

你若是乘船而下,在江水湍急的季节,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座仙山,衬托凌云阁,旋转着向你扑来,那感觉使你疑心自己到了渺远仙境,或看到了海市蜃楼。站在石宝寨上,俯瞰石宝镇,形如螃蟹,所以有人把石宝镇的街道称作螃蟹街。

三峡水库建好后,石宝寨宛如红莲一般,浮在水面,成了一个大大的层次丰富的盆景。

由此,长江上的明珠——石宝寨,更加声名远播。

在石宝镇对面也有一座小镇,名曰西沱镇。顾名思义,沱者,回水也,可以停船的水湾。

西沱镇刚好与石宝镇形成一个S形江湾,西沱的江湾大,近岸水深,适合船舶停靠,因此建立了一个港口——西沱港。西沱港口以西地区,却不是大沙坝,而是一大块一大块的像螃蟹脊背一样颜色的石板。

在二十多年前,涪陵榨菜没有自己的原料加工基地,于是到处收购青榨菜头,然后招小工来剥去榨菜头的老皮,划成几瓣,在西沱河坝石板上搭设长长的架子,来晾晒榨菜头,便于风干后腌渍榨菜。那个晾晒的盛景,现在再也找不见了。

西沱镇说来也是古镇,是交通不便年代的茶马古镇。深山里的石柱县、鄂西的利川,黄连、莼菜、茶叶、木料等山货要对外销售,西沱就是其重要的出口。而外面的布匹、盐巴等日用商品,要和石柱、利川进行商贸,西沱也是重要的转运站。

但是,在没有修通江边通往石柱、利川的公路前,大宗货物运送却极为困难。

在江面看西沱,西沱古镇依山而建,只有一条街道,从江边直通向云霄。这样的独特建筑,这样特殊的地理形势,使西沱别具一格,获得了“云梯街”的美称。

街上的房屋大半是木石结构兼照壁结构。在街道的腰部,有一座由道观改成的学校,西沱小学。它的前身是一个多世纪前的万天宫。

当年在那里读小学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万天宫的影子。譬如:教学楼有戏台和回廊,四周的房屋中间有一个青石板铺就的院坝,院坝的四角种植着葡萄。每年毕业典礼,学校就会摘下葡萄,和毕业的同学们在葡萄架下开毕业宴会。于是乎,当年就早早地盼着毕业,盼着吃葡萄。

院坝的上方是蓝蓝的天空,所以,我们跟着老人们叫这个院坝为天井。

去年到澳门赌城威尼斯小镇,被小镇上空瓦蓝的人造天空惊呆,置身小镇,熙熙攘攘的人群,小桥流水,泛舟弹唱,一切觉得和谐自然,没有丝毫的置身人造环境的感觉。现代的人造天井,一个多世纪前的自然天井,各有情趣。

那时的老师上课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学生也没有啥课外书看,没有练习册之类的辅导书。当然,也就没有变态的题海战术。电视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网络和手机更是闻所未闻。

开阔眼界的天地就是学校的黑板报。老师们把学生的优秀习作,用钢板刻写出来,供全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得到这种殊荣的很少,我当年有幸成为其中之一。至今记得被选中的作文题目《初夏》,至今还记得当年老师讲评作文的情态,记得老师的名字——杨牌。

拾级而上到云梯街顶,横向有一所中学,叫石柱县西沱中学。

西沱中学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

今年教育部规定劳动教育进入课程。在当时,在西沱中学,就明确规定有劳动课。不论毕业年级还是非毕业年级,都要参加劳动,都要上劳动课。

劳动课不是劳动技能课,不是纸上谈兵,是实打实地劳动。

学校食堂需要的煤炭,学校建筑需要的河沙、水泥、鹅卵石,都是学生们去河边背到学校来。记得有一次,我们是到石宝镇对面的河坝去挖沙背到学校。

学校里面有一个砖瓦厂。砖窑在校门口旁边,砖坯在大操场外。每学期班级劳动周到了,必定有一个劳动项目——运砖坯到砖窑。那时年纪小,力气也小,我常常不能完成劳动任务,都有赖于好朋友们帮助我,我才会不因劳动孬而羞惭。

在西沱中学两年半的初中生活,背烂了一个小背篓。虽然艰苦,但是那时的劳动锻炼给我的人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为我后来坚守乡村教师生涯没有当逃兵打下了吃苦耐劳的基础。

老镇老街老学校如今都有了巨变,然而心中那份朴素的执念和情怀犹在。

2020年7月31日星期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