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节气,阴气渐盛,潜降敛阳,中医教你养肺补脾,调补五脏阴阳!

 天地人和00ksak 2021-08-07
调养延寿
公众号

欢迎您图片前往学中医养生

图片

图片

二十四节气之立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是较早确定的八个节气之一,交节日期在公历8月7日至9日,太阳运行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节气。今年立秋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秋也”。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穫的季节就要到了,暑去秋来。

七月立秋节至,大火星由中天西降,时暑热开始减退,白昼午后,“秋老虎”肆虐,暑盛未央,湿热蕴蒸,耗散气津;入夜清晨时,暑气收敛,秋凉已敷,“立秋之日凉风至”风中席裹凉意,夹湿生寒,侵肌客脾。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代表始建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盛。故要收敛,有'秋收冬藏'之说!

此时立秋正处于“三伏”里的“中伏”和“末伏”,还在伏天,暑湿犹在;恰逢立秋,秋燥将临。要怎么养生你知道吗?

图片
立秋三候

图片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图片

1
凉风至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图片

2
白露降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图片

3
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图片
立秋风俗

图片

1
啃秋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图片

2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图片

3
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图片

4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图片
立秋,阴气渐盛,潜降敛阳

图片

立秋是阴气渐盛的时节,这个节气的到来,是在告诉我们,秋从此日立。

虽然立秋时节还感受不出明显的凉爽,但此后暑热将成强弩之末,秋老虎的暑热之气,将在处暑节气后正式终结。

而白露、秋分时节,寒凉将强势崛起,方兴未艾,可以想象,那时候秋风秋雨将是何等的愁煞人。

不过此时的立秋时节,阴气还在逐渐累积,蓄势待发,暑热之气依旧强大,但阴长阳消的大势已立,接下来只能交给时间了。

所以,在这个阴长阳消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应该积极顺应并调整自身的阴阳平衡状态,让外散的阳气慢慢收敛,减少过度消耗,为深秋和冬季养护阴津打下基础。

 立秋节气之后

暑热之气将慢慢消退

但湿气仍在

如果在饮食上继续贪凉

很容易发生寒湿泄泻

不利于阳气收敛

图片
立秋养收之道

图片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管子》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盛夏过后寒气来复,冷热空气对流,产生劲疾的秋风,地上万物也褪去夏日繁盛的色彩,转而暗淡清肃,树叶飘零。万物在夏天长养,到秋天果实已经成熟,收获的成果把容器装得满满当当,所以秋天三个月叫做 “容平”。

容者,土之德也,厚德载物之象也;

平者,金之势也,心平气和之象也。

容则宽绰有余,平则神不躁扰。

这个时候要早点睡、早点起,用来养秋收之气。秋天要让自己的神志安宁,以缓解秋天收敛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精神内敛,不再向外分散心志,以保持肺气清肃的功能,这是适应秋气的特点,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图片
立秋养生之道


图片

1
情志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图片

2
饮食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又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记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立秋后,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猪肉、鸭、鸡肉、兔肉、花生、柚子、梨、苹果等。

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贪食瓜果,以免伤脾胃。

图片

01.百合杏仁赤豆粥

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图片

02.黄芪山药粥

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适用于肺气虚,容易感冒者。

图片
立秋养肺

图片

中医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天人相应即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季节养生和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

肺属金,亦主秋季。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

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立秋养生应注意养肺。

图片
立秋养脾

图片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多,常暴雨成灾。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加之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冷饮,更助湿邪,损伤脾阳。

由于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早秋脾伤于湿,且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

立秋时节保养脾胃应以祛湿健脾为主。

图片

1
饮食调养

多吃祛湿热的食物或药物。祛湿的药物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此外,药茶在养生防湿方面具独特功作用。

夏枯草茶:

夏枯草60克,红砂糖20克,沸水1500毫升,煎1分钟后,闷泡5分钟,置保温瓶中,代茶饮用,每日1剂,清肝养脾利湿。

 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神农本草经》也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除此之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此时忌食生冷食物。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阳气已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长,过吃阴寒食物易损伤脾阳,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

另外,立秋之时不宜进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热食物,而应根据中医四季五补的原则来进行滋补。

立秋之际属于四时中的长夏,应以淡补为主。所谓“淡补”,是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

一方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除了鸭肉外,兔肉、海参等凉性食物都非常适宜在立秋之后食用,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图片
立秋灸二穴

图片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

图片

1
大椎穴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图片

2
关元穴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图片
“贴秋膘”也要悠着点儿

图片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的身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火”。

图片

3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
「忌」 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5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

图片

立秋小贴士:

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大气骤然变冷时,适当的增衣就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遭灾热病,“适当增衣”是指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是感寒为宜,而不是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一场秋雨一场寒,因此要做到“立了秋,把扇丢”。天凉时,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很多人还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总之就是莫贪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