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散药方剂(二)

 nqj0108 2021-08-07

  名称:草龙胆散

  拼音:Cǎo Lónɡ Dǎn Sàn

  处方:川芎(不见火)、香附(炒、去毛),各四两;龙胆草(洗、去芦)、草决明子(微炒)、甘草(炙)、木贼(洗净、去节)、菊花(去梗),各二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上焦受於风热,气毒攻冲,眼目暴赤,碜涩羞明,肿痛多眵,迎风有泪,翳膜攀睛,僜肉隐痛,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用麦门冬熟水入砂糖少许同调,食後服,或米泔调服亦得,食後或临睡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拨云散

  拼音:Bō Yún Sàn

  处方:羌活、防风、柴胡、甘草(炒),各一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风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遮障,怕日羞明,多生热泪,隐涩难开,眶痒赤痛,睑眦红烂,瘀肉侵睛,但是一切风毒眼疾,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食後、临睡时服,薄荷茶调,菊花苗汤下亦得。

  注意:忌腌藏、酱、湿面、发风、毒物等。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菩萨散

  拼音:Pú Sà Sàn

  处方:荆芥穗一两半,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炒)、白蒺藜(炒)、防风(炒),各二两;甘草(炒)一两。

  制法:上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眦肿痒,或时赤痛,耳鸣头眩。

  用途用量:不拘时,入盐少许,沸汤或酒调下一大钱,神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秦皮散

  拼音:Qín Pí Sàn

  处方:秦皮、滑石(桂府者、捣碎)、黄连(去须),各十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风毒,赤眼肿痛,痒涩眵泪,昏暗羞明。

  用途用量:每用半钱,沸汤泡,去滓,温热频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羚羊角散

  拼音:Línɡ Yánɡ Jiǎo Sàn

  处方:羚羊角(镑)、黄芩、升麻、甘草(炙)、车前子,各十两;栀子仁、草龙胆,各五两;决明子二十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一切风热毒,上攻眼目,暴发赤肿,或生疮疼痛,隐涩羞明。

  用途用量:每一钱,食後温热水调下,日进三服,小儿可服半钱。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密蒙花散

  拼音:Mì Ménɡ Huā Sàn

  处方:密蒙花(净)、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漉出、研粉)、木贼、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芦)、菊花(去土),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及久患偏头疼,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痛,并暴赤肿痛,并皆疗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腊茶清调下,食後,日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神效参香散

  拼音:Shén Xiào Shēn Xiānɡ Sàn

  处方:白扁豆(炒)、人参、木香,各二两;茯苓(去皮)、肉豆蔻(去皮),各四两;陈皮(去白)、罂粟壳(去蒂),各十二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脏气虚怯,冷热不调,积在脏腑,作成痢疾,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鱼脑,或下瘀血,或下紫黑血,或赤白相杂,或成五色,里急後重,日夜频并,脐腹绞痛,甚不可忍,及噤口、疳蛊、时瘟诸痢,无问新旧,并能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大钱,用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立见神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丁香豆蔻散

  拼音:Dīnɡ Xiānɡ Dòu Kòu Sàn

  处方:京三棱(炮)、木香(不见火)、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芍药、肉豆蔻(炮)、人参、乾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两半;苍术(去皮)七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温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秘传斗门散

  拼音:Mì Chuán Dǒu Mén Sàn

  处方:黑豆(炒、去皮)十二两,乾姜(炮)四两,罂粟壳(蜜炒)半斤,地榆(炒)、甘草(炙),各六两;白芍药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下瘀血,或成片子,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噤口恶痢,里急後重,久渴不止,全不进食,他药不能治者,立见神效。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地榆散

  拼音:Dì Yú Sàn

  处方:地榆(炒)、乾葛,各半斤;茯苓(去皮)、赤芍药,各六两;乾姜(炮)二两,当归(去苗)三两,甘草(炙)四两,罂粟壳(蜜炒)十二两。

  制法:上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脾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因肠胃乘虚为热毒所渗,下痢纯血,脐、腹? h,里急後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纯下鲜血;或先经下痢,不应服热药而误服热药,蕴毒不散,积於肠间,渗而成血者,并宜服之。若下痢纯白,或下紫黑血,肠滑不禁者,皆可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用温热水调下,不拘时候,小儿三岁,可服半钱,更量岁数如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遇仙立效散

  拼音:Yù Xiān Lì Xiào Sàn

  处方: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二两;赤芍药、酸榴皮、地榆,各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後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瘥为度。

  注意:忌生泠、油腻、腥臊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固肠散

  拼音:Gù Chánɡ Sàn

  处方:陈皮(炒)二十两,木香(不见火)一两,肉豆蔻(生用)、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三两;乾姜(炮)、甘草(炙),各二两半。

  制法: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少白多,或如鱼脑,肠滑腹痛,遍数频并,心腹胀满,食减少力,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酒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如不饮酒,水煎亦得。

  注意:忌酒、面、鱼腥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肉豆蔻散

  拼音:Ròu Dòu Kòu Sàn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两),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脐)、诃子皮,各二两;乾姜(炮)、厚朴(去粗皮、姜炒)、陈皮(去白)、肉豆蔻(面裹、煨)、甘草,各四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虚,腹胁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泻,腹内虚鸣,困倦少力,口苦舌乾,不思饮食,日渐瘦弱,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煎七分,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痢圣散子

  拼音:Lì Shènɡ Sǎn Zǐ

  处方:当归(去芦)、乾姜(炮),各二两;黄柏皮(去粗皮)、甘草、枳壳(去瓤)、御米(即罂栗子、性与壳同)、罂粟壳(去蒂、盖),各四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赤白休息等痢。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薤白二条,擘碎,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稍温服。老人、小儿加减服食。

  注意:忌生泠、油腻之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斗门散

  拼音:Dǒu Mén Sàn

  处方:乾葛(去皮)半两,地榆(去芦)、甘草(炙),各二两;乾姜(炮)、当归(去芦),各一两;黑豆(炒、去壳)、罂粟壳(去瓤、蜜炙),各四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噤口恶痢,里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脏毒,全不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肠风黑散

  拼音:Chánɡ Fēnɡ Hēi Sàn

  处方:败酱(烧)、木馒头(烧)、乌头(去核)、甘草(炙),各二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後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并皆疗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地榆散

  拼音:Dì Yú Sàn

  处方: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後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赤石脂散

  拼音:Chì Shí Zhī Sàn

  处方:赤石脂(煅)、甘草,各五两;缩砂仁二十两,肉豆蔻(面裹、煨熟)四十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肠胃虚弱,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中雷鸣,及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肠滑腹痛,遍数频多,胁肋虚满,胸膈痞闷,肢体困倦,饮食减少。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温粟米饮调下,食前,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木香散

  拼音:Mù Xiānɡ Sàn

  处方:丁香、木香、当归(去芦、洗、焙)、肉豆蔻仁(炮)、甘草,各二十两;附子(去皮、脐、醋煮、切片、焙乾)、赤石脂,各十两;藿香叶(洗、焙)四十两,诃子皮十五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挟风冷,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脐下? h,腹中雷鸣,胸膈痞闷,胁肋虚胀。及积寒久利,肠滑不禁,肢体羸困,不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一个,同煎至六分,温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诃黎勒散

  拼音:Hē Lí Lè Sàn

  处方:青皮(去瓤)、诃子皮,各四十两;附子(炮、去皮、脐)十斤,肉桂(去粗皮)五斤,肉豆蔻(面裹、煨令熟)四十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挟冷气,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肠鸣泄利,水谷不化,怠惰少力,渐向瘦弱。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真珠散

  拼音:Zhēn Zhū Sàn

  处方:瓜蒌根末、琥珀、真珠粉、寒水石(煅、醋淬、研)、铁粉、朱砂(研飞)、甘草末(生)、川大黄、牙硝(枯研),各等分。

  制法:上捣为末拌匀。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五脏积热,毒气上攻,心胸烦闷,口乾舌燥,精神恍惚,心忪闷乱,坐卧不宁,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以竹叶汤温调下,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麦门冬散

  拼音:Mài Mén Dōnɡ Sàn

  处方:小草(去心)、黄连(去须)、升麻(去粗皮)、犀角屑、甘草(炙)、枳壳(去瓤、炒黄)、黄芩、大青(去根),各半两;芒硝一两,麦门冬(去心)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蕴积邪热,心胸烦闷,咽乾口燥,睡卧不安,或大、小肠不利,口舌生疮,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後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导赤散

  拼音:Dǎo Chì Sàn

  处方:生乾地黄、木通、甘草(生),各等分。

  制法: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涩,脐下满痛。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竹叶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消毒麻仁圆

  拼音:Xiāo Dú Má Rén Yuán

  处方:杏仁(生、去皮、尖)二两,大黄(生)五两,山栀子仁十两。

  制法:上三味,炼蜜为圆。

  功能主治:治诸般风气上壅,久积热毒,痰涎结实,胸膈不利,头旋目运;或因酒、毒食所伤,停留心肺,浸渍肠胃,蕴蓄不散,久则内郁血热,肠风五痔,外则发疮疡痈疽,赤斑游肿,浑身燥闷,面上肤赤,口乾舌裂,咽喉涩痛,消中引饮;或伤寒时疫,口鼻出血烦躁者,及风毒下注,疮肿疼痛,脚气冲心闷乱,一切风热毒气,并皆主之。此药甚稳善,不损脏腑,常服搜风顺气解毒。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夜卧,温汤吞下,利下赤毒胶涎为效,服时随意加减。治小儿惊热,以蜜汤化下三、五圆,极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五淋散

  拼音:Wǔ Lín Sàn

  处方:赤茯苓六两,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赤芍药(去芦,)、山栀子仁,各二十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牛黄凉膈圆

  拼音:Niú Huánɡ Liánɡ Gé Yuán

  处方:牛黄(研)一两一分,南星(牛胆制)七两半,甘草十两,柴石英(研飞)、麝香(研)、龙脑(研),各五两;牙硝(枯过、研细)、寒水石粉(煅)、石膏(细研),各二十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圆,每两作三十圆。

  功能主治: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躁,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口乾多渴,唇焦咽痛,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温薄荷人参汤嚼下,食後服。小儿常服半圆。治急惊一圆,并用薄荷水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龙脑鸡苏圆

  拼音:Lónɡ Nǎo Jī Sū Yuán

  处方:柴胡(要真银州者)二两(同木通以沸汤大半升浸一、二宿,绞汁後入膏),木通(同柴胡浸)、阿胶(炒微燥)、蒲黄(真者、微炒)、人参,各二两;麦门冬(汤洗、去心、焙研)四两,黄蓍(去芦)一两,鸡苏(净叶)一斤(即龙脑薄荷也),甘草(炙)一两半,生乾地黄末(六两、後入膏)。

  制法:上除别研药後入外,并捣,罗为细末,将好蜜二斤先炼一、二沸,然後下生乾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後将其馀药末同和为圆,如碗豆大。

  功能主治:除烦解劳,消谷下气,散胸中郁热,主肺热咳嗽,治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热淋、劳淋、气淋,止消渴,除惊悸,凉上膈,解酒毒。又治胃热口臭,肺热喉腥,脾疸口甜,胆疸口苦。常服聪耳明目,开心益智。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嚼破热水下,不嚼亦得。虚劳烦热,消渴惊悸,煎人参汤下。咳嗽唾血,鼻衄吐血,将麦门冬汤浸去心,煎汤下,并食後、临卧服之。惟血崩下血,诸淋疾,皆空心食前服。治淋用车前子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八正散

  拼音:Bá Zhènɡ Sàn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乾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後,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洗心散

  拼音:Xǐ Xīn Sàn

  处方:白术一两半,麻黄(和节)、当归(去苗、洗)、荆芥穗、芍药、甘草、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六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疼,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痰涎壅滞,涕唾稠粘,心神烦躁,眼涩睛疼,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咽乾多渴,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大便秘滞,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七分,温服。如小儿麸豆疮疹欲发,先狂语多渴,及惊风积热,可服一钱,并临卧服。如大人五脏壅实,欲要溏转,九至四、五钱,乘热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凉膈散

  拼音:Liánɡ Gé Sàn

  处方:川大黄、朴硝、甘草,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

  制法: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红雪通中散

  拼音:Hónɡ Xuě Tōnɡ Zhōnɡ Sàn

  处方:赤芍药、人参(去芦)、槟榔、枳壳(去瓤、麸炒黄)、淡竹叶、甘草(生用)、木香,各二两;羚羊角屑、升麻、黄芩,各三两;栀子(去皮)、葛根、桑白皮、木通、大青(去根)、蓝叶,各一两半;川朴硝十斤,苏枋六两,朱砂(细研)一两,麝香(细研)半两。

  制法:上药除朱砂、麝香外,并细,以水二斗五升,煎至九升,去滓,更以绵滤过,再以缓火煎令微沸,然後下朴硝,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凝,次下朱砂、麝香等末搅令匀,顿新瓷盆中,经宿即成矣,细研,

  功能主治:治烦热黄疸,脚气温瘴,解酒毒,消宿食,开三焦,利五脏,爽精神;除毒热,破积滞,去脑闷,治眼昏,头痛鼻塞,口疮重舌,肠痈喉闭,及伤寒狂躁,胃烂发斑等病,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至二钱,新汲水调下,更量老小虚实,临时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正元散

  拼音:Zhènɡ Yuán Sàn

  处方:红豆(炒)、乾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乾葛,各一两;黄蓍(炙)一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轻微,手足厥泠,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并宜服之。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来复丹

  别名:正一丹

  拼音:Lái Fù Dān

  处方: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以微火慢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太阴玄精石(研飞)、舶上硫黄(用透明不夹沙石者),各一两;五灵脂(须择五台山者、用水澄去沙石、日乾)、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二两。

  来源:铁瓮城八角杜先生方。

  制法:上用五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气末,拌匀,以好滴醋打糊为圆,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此药配类二气,均调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荣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泠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女老幼,危急之证,但有胃气,无不获安,补损扶虚,救阴助阳,为效殊胜。常服和阴阳,益精神,散腰肾阴湿,止腹胁冷疼,立见神效。应诸疾不辨阴阳证者,并宜服之,灵异不可具纪。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粒,空心,粥饮吞下,甚者五十粒,小儿三、五粒,新生婴儿一粒。小儿慢惊风或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者,非风也,胃气欲绝故也,用五粒研碎,米饮送下。老人伏暑迷闷,紫苏汤下。妇人产後血逆,上抢闷绝,并恶露不止,及赤白带下,并用醋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参香散

  拼音:Shēn Xiānɡ Sàn

  处方:人参、山药、黄蓍(制)、白茯苓(去皮)、石莲肉(去心)、白术(煨),各一两;乌药、缩砂仁、橘红、乾姜(炮),各半两;丁香、南木香、檀香,各一分;沉香二钱,甘草(炙)三分。上为散。[一法有炮附子半两]

  功能主治:治心气不宁,诸虚百损,肢体沉重,情思不乐,夜多异梦,盗汗失精,恐怖烦悸,喜怒无时、口乾咽燥,渴欲饮水,饮食减少,肌肉瘦瘁,渐成劳瘵。常服补精血,调心气,进饮食,安神守中,功效不可具述。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拼音:Chén Xiānɡ Bì Chénɡ Qié Sàn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四两,沉香、荜澄茄、葫芦巴(微炒)、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微炒)、补骨脂(微炒)、巴戟天(去心)、木香、川楝(炮、去核),各一两;川乌(炮、去皮、脐)半两,桃仁(去皮、尖、麸炒)二两。

  制法: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盐末少许,煎八分,去滓,稍热服之。如盲肠、小肠一切气痛,服之有效,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沉香鳖甲散

  拼音:Chén Xiānɡ Biē Jiǎ Sàn

  处方:沉香(不见火)、人参(去芦)、木香(不见火)、巴戟(去心)、牛膝(去芦、酒浸)、黄蓍(去芦)、白茯苓(焙)、柴胡、荆芥(去梗)、半夏(姜汁浸二宿、炒)、川当归(去芦)、秦艽(去芦),各半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鳖甲(醋浸、去裙、炙黄),各一两;羌活、熟乾地黄(净洗、酒洒、蒸、焙),各七钱半;肉豆蔻四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气血虚损,腰背拘急,手足沉重,百节酸疼,面色黑黄,肢体倦怠,行动喘乏,胸膈不快,咳嗽痰涎,夜多异梦,盗汗失精,嗜卧少力,肌肉瘦瘁,不思饮食,日渐羸弱,一切劳伤,诸虚百损,并能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葱白二寸,生姜三片,枣子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秦艽鳖甲散

  拼音:Qín Jiāo Biē Jiǎ Sàn

  处方: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去芦)、青皮(去白)、柴胡(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秦艽(去芦、洗)、鳖甲(去裙、醋炙),各一两;乾葛二两(焙),白芷、肉桂(去粗皮)、羌活,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消弱,骨节烦疼,头昏颊赤,肢体枯槁,面色萎黄,唇焦口乾,五心烦热,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卧,梦寐不宁,神情恍惚,时有盗汗,口苦无味,不美饮食;及治山岚瘴气,寒热往来,并能治之。常服养气血,调荣卫,解倦怠。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候,酒调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黄蓍鳖甲散

  拼音:Huánɡ Shī Biē Jiǎ Sàn

  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苦梗,各一两六钱半;生乾地黄(洗、焙乾)三两三钱,半夏(煮)、紫菀(去芦)、知母、赤芍药、黄蓍、甘草、桑白皮,各二两半;天门冬(去心、焙)、鳖甲(去裙、醋炙),各五两;秦艽(去芦)、白茯苓(焙)、地骨皮(去土)、柴胡(去芦),各三两三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乾,颊赤心忪,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青娥圆

  拼音:Qīnɡ é Yuán

  处方:胡桃(去皮、膜)二十个蒜(熬膏)四两、破故纸(酒浸,炒)八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十六两上为细末,蒜膏为圆。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或因劳役过度,伤於肾经,或处卑湿,地气伤腰,或坠堕伤损,或风寒客搏,或气滞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者,悉能治之。常服壮筋骨,活血脉,乌髭须,益颜色。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空心温酒下,妇人淡醋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川楝散

  拼音:Chuān Liàn Sàn

  处方:川楝子(蒸、去皮、核)、破故纸(炒)、茴香(炒),各四两;乾姜(炮)一两,葫芦巴(酒浸、炒)三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小肠气痛,脐下撮疼,上冲心腹,面色萎黄,脚下隐痛,四肢倦怠,不思饮食,夜多旋溺,外肾瘙痒。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空心,食前,热酒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妙香散

  拼音:Miào Xiānɡ Sàn

  处方:麝香(别研)一钱,木香(煨)二两半,山药(姜汁炙)、茯神(去皮、木)、茯苓(去皮、不焙)、黄蓍、远志(去心、炒),各一两;人参、桔梗、甘草(炙),各半两;辰砂(别研)三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心气不足,志意不定,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不常,夜多盗汗,饮食无味,头目昏眩。常服补益气血,安神镇心。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人参黄蓍散

  拼音:Rén Shēn Huánɡ Sàn

  处方:天门冬(去心)三十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知母、桑白皮(炒)、赤芍药、黄蓍、紫菀、甘草,各十五两;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秦艽(去土)、生乾地黄、地骨皮,各二十两;人参、桔梗,各十两;鳖甲(去裙、醋炙)一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乾,颊赤心忪,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黏,时有脓血。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杏参散

  拼音:Xìnɡ Shēn Sàn

  处方:桃仁(去皮、尖、麸炒)、人参(去芦)、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蜜炒微赤、再泔浸一宿,焙),各等分。

  制法:为细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治胸胁胀满,上气喘急,倚息不得睡卧,神思昏愦,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破饮圆

  拼音:Pò Yǐn Yuán

  处方:旋覆花八两,白术一斤一两,肉桂(去粗皮)、乾姜(炮),各六两;赤茯苓(去皮)七两,枳实(麸炒)二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冶一切停饮不散,时呕痰沫,头眩欲倒,膈不快。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熟水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缩砂圆

  拼音:Sù Shā Yuán

  处方:缩砂仁一两,高良姜、天南星(汤洗七次、焙乾),各四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散滞,消饮进食。治胸膈噎闷,心腹冷疼,大能暖化生冷果食,夏月不可阙此。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至七十圆,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注意:夏月不可阙此。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丁香五套圆

  拼音:Dīnɡ Xiānɡ Wǔ Tào Yuán

  处方:南星(每个切作十数块,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矾二两,研碎,调入水内,再浸三日,洗净,焙乾),半夏(切、破),各二两;乾姜(炮)、白术、良姜、茯苓各,一两;丁香(不见火)、木香、青皮、陈皮(去白),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神僸一两,大麦蘖二两,同研取末,打糊和药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胃气虚弱,三焦痞涩,不能宣行水谷,故为痰饮,结聚胸膈之间,令人头目昏眩,胸膈胀满,咳嗽气急,呕吐腹疼。伏于中,亦令臂疼不举,腰腿沉重。久而不散,流入於脾,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化水谷,又令腹中虚满而不食也,此药主之。常服温脾胃,去宿冷,消留滞,化饮食,辟雾露风冷,山岚瘴疠,不正非时之气。但是酒癖停饮,痰水不消,屡服汤药不能作效者,服之如神。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至七十圆,温熟水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新法半夏汤

  拼音:Xīn Fǎ Bàn Xià Tānɡ

  处方:缩砂仁、神僸(炒)、草果仁、橘红(净洗、去白),各五两;白豆蔻仁、丁香,各半两;甘草(生炙)二两,大半夏四两(汤浸洗七次,每个切作二片,用白矾末一两,沸汤浸一昼夜,漉出,别用汤洗去矾,俟乾,一片切作两片,再用生姜自然汁于银盂中浸一昼夜,却於汤中炖,令姜汁乾尽,以慢火焙燥,为细末,再用生姜自然汁搜成饼子,日乾或焙乾,炙黄勿令色焦)。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虚,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肋胀痞,头旋恶心,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麻黄散

  拼音:Má Huánɡ Sàn

  处方:诃子皮(去核)、款冬花(去芦、枝、梗)、甘草,各五两;麻黄(去根、节)一十两,肉桂(去皮、不见火)六两,杏仁(去皮、尖,麸炒)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脚手冷痹,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喘,膈上不快。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好茶一钱,同煎八分,食後,夜卧,通口服。如半夜不能煎,但以药末入茶和匀,沸汤点或乾咽亦得。

  注意:忌鱼、酒、猪肉、腥臊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藿香散

  拼音:Huò Xiānɡ Sàn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噎醋吞酸,哕逆恶心,及治山岚瘴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华盖散

  拼音:Huá Gài Sàn

  处方:紫苏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七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款冬花散

  拼音:Kuǎn Dōnɡ Huā Sàn

  处方:款冬花(去梗)、知母、桑叶(洗焙),各十两;半夏(汤洗七遍、姜汁制)、甘草,各二十两;麻黄(去根、节)四十两,阿胶(碎炒如珠子)、杏仁(去皮、尖、麸炒)、贝母(去心、麸炒),各二十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寒壅相交,肺气不利,咳嗽喘满,胸膈烦闷,痰实涎盛,喉中呀呷,鼻塞清涕,头痛眩冒,肢体倦疼,咽嗌肿痛。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人参木香散

  拼音:Rén Shēn Mù Xiānɡ Sàn

  处方:木香(不见火)、青皮(不去白),各三斤;姜黄、麦蘖(去土、炒),各五斤;甘草(炒)十一斤,蓬莪(刷洗)四斤,盐(炒)十一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顺气宽中。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减少,噫气吞酸,呕逆噎闷,一切气疾,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五香散

  拼音:Wǔ Xiānɡ Sàn

  处方: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升降诸气,宣利三焦,疏导壅滞,发散邪热。治阴阳之气郁结不消,诸热蕴毒,肿痛结核,或似痈疖而非,使人头痛恶心,寒热气急。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枣肉平胃散

  拼音:Zǎo Ròu Pínɡ Wèi Sǎn

  处方:陈橘皮(去皮)、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香),各三斤二两;甘草(炒)、生姜、红枣,各二斤;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炒)五斤。

  制法:上件碎,拌匀,以水浸过面上半寸许,煮令水乾,取出焙燥,碾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

  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之。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用盐汤点,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人参煮散

  拼音:Rén Shēn Zhǔ Sàn

  处方:人参四两,青皮(去白)十二两,甘草(炙)十两,乾姜(炮)六两、三棱(煨、捣碎)十二两,芍药一斤,丁皮六两,茯苓(去皮)、苍术(去皮),各半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心腹胀痛,不思饮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或因饮冷过度,内伤脾气,呕吐痰逆,寒热往来,或时汗出。又治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胁肋虚满。兼疗伤寒阴盛,四肢逆冷。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三个,同煎至七分,食前,空心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人参丁香散

  拼音:Rén Shēn Dīnɡ Xiānɡ Sàn

  处方:白芍药半斤,当归(去芦)、丁香、丁皮、肉桂(去粗皮)、蓬莪、人参,各二两;乾姜(炮)、茯苓(去皮)、香附(炒)、白术、甘草(炒)、山药,各四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呕吐不已,粥饮汤药不下。凡呕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调,脾胃虚弱,冷热失和,邪正相干,清浊不分,阴阳错乱,停痰留饮,不能运化,胸膈痞满,呕逆恶心,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饮食,渐至羸瘦。及疗女人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吐烦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多卧少起。又治久病羸弱,脾胃虚极,中满呕逆,全不入食,并宜服之。常服和脾胃,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温服。小儿二岁可服半钱,水五分盏,生姜一片,同煎四分已下温服,更宜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盐煎散

  拼音:Yán Jiān Sàn

  处方:良姜(炒)、苍术(去皮),各十二两;缩砂(去皮)、茴香(炒),各五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丁皮,各二两;橘红十两,甘草(炒)六两,青皮(去白)四两,山药半斤。

  制法:上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後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煎至八分,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五皮散

  拼音:Wǔ Pí Sàn

  处方: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蟠葱散

  拼音:Pán Cōnɡ Sàn

  处方:延胡索三两,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甘草,各半斤;茯苓(白者、去皮)、蓬莪茂、三棱(煨)、青皮(去白),各六两;丁皮、缩砂(去皮)、槟榔、各四两;肉桂(去粗皮)、乾姜(炮),各二两。

  制法: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冷,攻筑心腹,连胁肋刺痛,胸膈痞闷,背膊连项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时或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气刺,小肠及外肾肿痛;

  及治妇人血气攻刺,症瘕块硬,带下赤白,或发寒热,胎前产後恶血不止,脐腹疼痛。应一切虚冷,不思饮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降气汤

  拼音:Jiànɡ Qì Tānɡ

  处方:紫苏叶(去梗)四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川当归(去芦)、前胡(去芦、洗)、甘草,各三两;陈皮(去白)三两半。

  制法: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中不快,心腹胀满,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乾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胁下支结,常觉妨闷。专治脚气上冲,心腹坚满,肢体浮肿,有妨饮食。常服消痰饮,散滞气,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分心气饮

  拼音:Fēn Xīn Qì Yǐn

  处方:木通(去节)、赤芍药、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陈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两;紫苏(去粗梗)四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乾,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常服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灯心五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三棱散

  拼音:Sān Lénɡ Sàn

  处方:蓬莪术(煨)、益智仁、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二两;白茯苓(焙)四两,甘草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脾疼,及食积气块,攻刺腹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又治年高气弱,三焦痞塞,常觉妨闷,并宜服之。常服宽胸利膈,消酒食,和胃。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用水一大盏,枣一枚擘破,盐少许,同煎至半盏,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异香散

  拼音:Yì Xiānɡ Sàn

  处方:石莲肉(去皮)一两,蓬莪术(煨)、京三棱(炮)、益智仁(炮)、甘草,各六两。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三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两。

  制法: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和,腹胁膨胀,痞闷噎塞,喘满不快,饮食难化,噫气吞酸;一切气痞,腹中刺痛。此药能破症瘕结聚,大消宿冷沉积,常服调五脏三焦,和胃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盐一捻,煎至七分,通口服,不计时候。盐汤点或盐、酒调,皆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和气散

  拼音:Hé Qì Sàn

  处方:香附子(炒、去毛)、陈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芦)、青皮(去白)、甘草、茴香(炒)、苍术(米泔浸),各一两。桔梗(去芦)三两。

  制法:上件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胀满,呕吐酸水,脾疼泄泻,脏腑不调,饮食减少。应男子、女人一切气疾,并宜服之。常服温脾胃,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或盐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顺气术香散

  拼音:Shùn Qì Shù Xiānɡ Sàn

  处方:丁香皮(不见火)、缩砂仁、良姜(去芦、炒)、肉桂(去粗皮)、乾姜(炮)、甘草、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苍术(米泔浸)、桔梗(去芦)、茴香(炒),各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不升降,呕逆恶心,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及酒食所伤,噫气吞酸,心脾刺痛,大便不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兼疗妇人血气刺痛,及一切冷气,并皆治之。常服宽中顺气,和胃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或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鸡舌香散

  拼音:Jī Shé Xiānɡ Sàn

  处方:香附子(炒、去毛)、赤芍药、天台乌(去木)、良姜(去芦、麻油炒)、肉桂(去粗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阴阳不和,脏腑虚弱,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胸膈胀满,心脾引痛,攻刺腹胁,有妨饮食。又治中酒、吐酒,停饮浸渍,呕逆恶心,噫气吞酸,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用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丁香煮散

  拼音:Dīnɡ Xiānɡ Zhǔ Sàn

  处方:丁香(不见火)、红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乾姜(炮)、良姜(炮、去芦头),各四两。益智(去皮)五两半,胡椒二两。

  制法:上件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脏伏冷,胃受寒,胸膈痞闷,心腹刺痛,痰逆恶心,寒嗽中满,脏腑虚滑,饮食减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但是沉寒痼冷,无问久新,功效不可俱述。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盐一捻,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极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白沉香散

  拼音:Bái Chén Xiānɡ Sàn

  处方:川白姜(炒)、半夏僸、白茯苓、附子(炮热、去皮)、诃子肉、乾山药、沉香、白术(煨)、木香、人参(去芦),各一两半。丁香半两,甘草(炙)六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攻冲心腹,胁肋胀满,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饮食减少。常服坠气和脾。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生姜三片,枣三枚,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进食散

  拼音:Jìn Shí Sàn

  处方: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草果肉、川乌头(炮),各三个。诃子(煨、去核)五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人脾虚全不食者,只一、二服顿觉能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盐煎散

  拼音:Yán Jiān Sàn

  处方: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宿)、陈皮(去白)、荜澄茄、枳壳(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麦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各二两。

  制法:上件碾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後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又治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烧脾散

  拼音:Shāo Pí Sàn

  处方:赤芍药、乾姜(炮),各六两半。良姜(油炒)十两,甘草(炙)四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心气脾痛,冷痰翻胃,脐腹刺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及疗妇人血气攻刺,腹胁撮痛,服之立效。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白汤点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夺命抽刀散

  拼音:Duó Mìnɡ Chōu Dāo Sàn

  处方:乾姜(入巴豆半两、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良姜(入斑蝥一百个同炒、即去斑蝥),各二十两。糯米(炒)二十五两,石菖蒲(不见火)二十二两。

  制法:上制净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妇人久患血气刺痛,不可忍者。常服醒脾胃,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用盐少许,沸汤点,不拘时。此药大解酒毒,空心食前服,或温酒调尤佳。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分心气饮

  拼音:Fēn Xīn Qì Yǐn

  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半两。丁香皮一两,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各半两。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

  制法: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乾,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擘破去核,及灯心十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安中散

  拼音:ān Zhōnɡ Sàn

  处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乾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两。牡蛎(煅)四两,甘草(炒)十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远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又治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注重痛,并能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如不饮酒者,用盐汤点下。并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参苓白术散

  拼音:Shēn Línɡ Bái Shù Sàn

  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木香饼子

  拼音:Mù Xiānɡ Bǐnɡ Zi

  处方:缩砂仁一十二两,檀香四两,甘松(洗)五两,丁香四两半,蓬莪术一十两,木香二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为圆,每两作二百五十圆,捏作饼子。

  功能主治:治脾经虚冷,胃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涩,心腹撮痛,呕逆宿水,胁下疼闷,喘满气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常服宽胸膈,散滞气,消停寒,美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五饼子,细嚼,生姜汤下,温酒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四倍散

  拼音:Sì Bèi Sàn

  处方:白茯苓(去皮)二两,人参(去芦)一两,诃子(煨、去核)半两,白术四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脾气不顺,补虚进食。

  用途用量:每一大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六分,空心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丁沉煎圆

  拼音:Dīnɡ Chén Jiān Yuán

  处方:丁香十二两,沉香二两,木香一钱半,丁香皮一两,白豆蔻仁九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子为圆,每一两分作二百五十圆。

  功能主治:辟雾露寒邪,散膈凝滞,调顺三焦,和养荣卫。治心胸痞闷,噎醋吞酸,呕逆痰水,津夜不收,两胁刺痛,腹中坚满,口苦无味,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粒,含化,空心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沉香降气汤

  拼音:Chén Xiānɡ Jiànɡ Qì Tānɡ

  处方:香附(炒、去毛)四百两,沉香十八两半,缩砂仁四十八两,甘草一百二十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乾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又治胃痹留饮,噫醋闻酸,胁下支结,常觉妨闷,及中寒咳逆,脾湿洞泄,两胁虚鸣,脐下撮痛,皆能治之。患脚气人;毒气上升,心腹坚满,肢体浮肿者,尤宜服之。常服开胃消痰,散壅思食。凌旦雾露,空心服食,去邪恶气,使无瘴疫。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神保圆

  拼音:Shén Bǎo Yuán

  处方:木香、胡椒,各一分。乾蝎七个全者,巴豆(去心、皮、别研)十个。

  制法: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汤释蒸饼,圆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粒,汤使如前。

  功能主治:治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煨姜煎汤下。血痛,炒姜醋汤下。肺气甚者,白矾、蛤粉各三分,黄丹一分,同研为散,煎桑根白皮、糯米饮调下三钱。气小喘,止用桑白皮、糯米饮下。肾气胁下痛,炒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汤调槟榔末一钱下。气噎,木香汤下。宿食不消,茶、酒、浆、饮任下。诸气,惟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独此药辄能去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有人病项筋痛,诸医皆以为风,治之数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胁,挛痛甚苦,乃合服之,一投而瘥,後尝再发,又一投,瘥。

  

  名称:四柱散

  拼音:Sì Zhù Sàn

  处方:木香(湿纸裹煨)、茯苓、人参、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元脏气虚,真阳耗败,两耳常鸣,脐腹冷痛,头旋目晕,四肢怠倦,小便滑数,泄泻不止,凡脏气虚弱者,悉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盐少许,煎七分,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积气圆

  拼音:Jī Qì Yuán

  处方:巴豆(一百个、去皮、心、膜、出油取霜)三钱,桃仁(去皮、尖、麸炒、别研)一两半,附子(炮、去皮、脐)四两,米醋(五升、以大黄同用慢火熬成膏大黄、面裹、煨、去面、为末)、乾漆(炒焦)、木香、鳖甲(醋炙黄),各一两。三棱(煨、乘热捣碎)、肉桂(去粗皮),各二两。朱砂(研飞)、麝香(别研),各二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匀,以醋膏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寒冷之气留滞於内,使气积不散,胸胁支满,食即气噎,心腹膨胀,气刺气急(一本作气急刺痛),宿食不化,心腹引痛,噎气吞酸,停饮浸渍,恶心呕逆,癖块疼痛,脏腑不调,饮食不进,往来寒热,渐觉羸瘦,以致着床,面黄肌热,精神困顿。

  用途用量:每服二圆,炒生姜汤温下,或木香汤亦得,食後,临卧服。更看虚实,加减服之。

  注意:忌生冷、硬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草豆蔻散

  拼音:Cǎo Dòu Kòu Sàn

  处方:草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八两。

  制法:上件拌匀,入於银器内,用水过三指许,以慢火熬令水尽,焙令乾,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调,胸膈满闷,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藿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利,水谷不分。夏月煎作熟水常服,调中止逆,除冷气,消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藿香半夏散

  拼音:Huò Xiānɡ Bàn Xià Sàn

  处方:丁香皮半两,藿香叶一两,半夏(汤浸洗七遍、微炒黄色)二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胃虚中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胸满噎痞,短气倦怠,不入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七片,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益智散

  拼音:Yì Zhì Sàn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乾姜(炮)半两,青皮(去白)三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生姜五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三和散

  拼音:Sān Hé Sàn

  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宣州木瓜(薄切、焙乾)、大腹皮(炙焦黄),各一两。川芎、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槟榔(面裹、煨熟、去面)、白术,各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一腹痞闷,胁肋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痛,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虽年高气弱,并可服之。又治背痛,胁痛,有妨饮食,及脚气上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平胃散

  拼音:Pínɡ Wèi Sǎn

  处方: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乾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建中散

  拼音:Jiàn Zhōnɡ Sàn

  处方: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乾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已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乾。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

  制法: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膈气散

  拼音:Gé Qì Sàn

  处方:肉豆蔻仁、木香、乾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十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倂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七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五膈宽中散

  拼音:Wǔ Gé Kuān Zhōnɡ Sàn

  处方:白豆蔻(去皮)二两,甘草(炙)五两,木香三两,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一斤,缩砂仁、丁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四两。香附子(炒去毛)十六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因忧恚、寒热,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腑脏生病,结于胸膈之间,遂成五膈之病。一曰忧膈,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

  二曰恚膈,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小便不利;

  三曰气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噫闻食臭;

  四曰寒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肥;

  五曰热膈,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四肢烦重,唇口乾燥,身体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及一切气疾,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入生姜二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匀气散

  拼音:Yún Qì Sàn

  处方: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二两。藿香叶、甘草,各八两。缩砂仁四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滞不匀,胸膈虚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除胀满噎塞,止呕吐恶心。常服调顺脾胃,进美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末一字,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嘉禾散

  别名:谷神散

  拼音:Jiā Hé Sàn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一两。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楝实、诃子亦得)、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酒拌、微炒)、藿香叶、木香、沉香、陈皮(去白),各三分。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半两。白术(炒)二两,神僸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一分。甘草(炙)一两半。

  制法: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舌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肥枣三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及疗四时伤寒,能调治阴阳,使无变动,克日得安。如疗五噎,入乾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荆芥散

  拼音:Jīnɡ Jiè Sàn

  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乾)、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声重咽乾,胸膈满闷,头痛如破。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陈茶末一钱,生姜自然汁半呷,薄荷三叶,水二盏,同煎八分,通口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香薷汤

  拼音:Xiānɡ Rú Tānɡ

  处方:白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怒,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滞;

  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

  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并进三服,得汗即痊。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暑、湿、雾露之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来苏散

  拼音:Lái Sū Sàn

  处方:柴胡(去芦)、甘草(炙)、乾姜,各二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桔梗、防风、荆芥穗、五如皮,各一两。芍药(半两),麻黄(去节)、陈皮(去白),各一两半。黄芪(蜜水浸一宿、炙)一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利四时温疫,伤寒,身体壮热,头痛憎寒,项脊拘急,浑身疼痛,烦渴闷乱,大小便涩,嗜卧少力,全不思饮食,及诸气疾,五劳七伤,山岚瘴疟,寒热往来等疾,并皆治之。常服和顺三焦,辟瘴气,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藿香正气散

  拼音:Huò Xiānɡ Zhènɡ Qì Sàn

  处方: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

  妇人产前、产後,血气刺痛;

  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人参顺气散

  拼音:Rén Shēn Shùn Qì Sàn

  处方:人参、桔梗、甘草(炙)、乾葛、白术、白芷,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乾姜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风虚气弱,荣卫不和,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旋晕,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不利,言语蹇涩;或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痞满,倦怠少力,霍乱转筋,吐泻不止,胎前产後,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薄荷五、七叶,同煎八分,不拘时。如伤风感冷,头疼腰重,咳嗽鼻塞,加葱白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白术散

  拼音:Bái Shù Sàn

  处方:山药、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陈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三两。白术四两,乾姜(炮)二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气脉不和,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冒涉风湿,憎寒发热,骨节疼痛;或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後将理失宜,食复、劳复,病证如初。又治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汗,脾胃虚损,面色痿黄,饮食不美,口吐酸水,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反胃吐逆,心腹绞痛,久疟久痢;及膈气咽塞,上气喘促,坐卧不安;或饮食所伤,胸膈痞闷,腹胁膨胀;妇人胎前产後,血气不和;霍乱吐泻,气厥不省人事。常服辟四时不正之气,及山岚瘴疫,神效不可具述。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木瓜乾一片,紫苏三叶,煎七分,食前服。若吐泻,入白梅煎。喘,入桑白皮、杏仁煎。伤寒劳复,入薄荷。膈气,入木通三寸、麝香少许。中暑呕逆,入香薷。产前、产後血气不和,入荆芥煎。霍乱,入藿香煎。气厥,入盐汤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八解散

  拼音:Bā Jiě Sàn

  处方:人参、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藿香(去土),各一两。厚朴(去粗皮、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二两,半夏(汤洗七次)一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疗劳伤过度,骨节酸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黄,怠惰少力,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一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神仙百解散

  别名:神仙截伤寒四季加减百解散

  拼音:Shén Xiān Bǎi Jiě Sàn

  处方:山茵陈、柴胡(去芦)、前胡(生姜制、炒)、人参、羌活、独活、甘草、苍术(米泔浸、炒)、乾葛、白芍药、升麻、防风(去苗)、藿香(去梗)、白术、半夏(姜汁炙),各一两。立春已後不加减。立夏已後加柴胡一分,赤茯苓、当归,各半两。立秋已後减柴胡一分,不用当归、茯苓,只加乾姜(炮)、肉桂(去粗皮),各一分,麻黄(去节)半两。立冬已後并无加减。* 一方无当归,有黄芩(去芦)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遍身疼痛,百节拘急,头目昏痛,肢体劳倦,壮热憎寒,神志不爽;感冒瘟疫瘴气。常服辟瘟疫,治劳倦。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个,煎至一盏,热服,不计时候,并进二服。如要表散,加葱白三寸,淡豆豉三十粒,同煎服,以衣被盖覆,汗出而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冰黄散

  拼音:Bīnɡ Huánɡ Sàn

  处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两。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匀、日乾),各一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乾烦渴,背寒面垢。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新汲水或冷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川芎茶调散

  拼音:Chuān Xiōnɡ Chá Tiáo Sàn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常服清头目。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食後,茶清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不换金正气散

  拼音:Bú Huàn Jīn Zhènɡ Qì Sàn

  处方:厚朴(去皮、姜汁制)、藿香(去枝、土)、甘草、半夏(煮)、苍术(米泔浸)、陈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头疼壮热,腰背拘急;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寒热往来,五膈气噎,咳嗽痰涎,行步喘乏,或霍乱吐泻,脏腑虚寒,下痢赤白,并宜服之。常服能辟岚气,调和脾胃,美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若四方人不伏水土,宜服之。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称:葱白散

  拼音:Cōnɡ Bái Sàn

  处方:川芎、苍术(米泔浸)、白术,各二两。甘草、石膏(煅)、乾葛(焙),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三两。

  制法: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山岚瘴气,时行疫疠,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二寸,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候。如要出汗,并煎三服,被盖,汗出为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NQJ0108·欢迎您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