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的剂量、疗程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茂林之家 2021-08-07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石浩强


药物是人们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物质,而非普通商品,不合理的使用,不仅无法治愈疾病,甚至可能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换言之“良药”也就变成了“毒药”。事实上,同一种药物的适应证并不是唯一的,在临床运用时不同的剂量和疗程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同样也可能诱发不同的不良反应。

例如,神药“阿司匹林”问世后,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方面的治疗,即发挥其传统的非甾体抗炎作用。但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地被扩大,如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女性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等等。

药物的剂量、疗程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然而,并非所有的适应证均给予同一剂量、同一疗程,临床药物治疗远不是一劳永逸这么简单的。

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一般每天剂量为300~600mg,分3次服用,且应短时间服用;而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时,一般剂量为75~150mg,每日1次即可,且需长期服用。如果以解热镇痛的用药剂量来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则后患颇多,因为阿司匹林可损伤胃粘膜,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可能引发肾损伤、缺铁性贫血、出血等严重后果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作为抗叶酸类的抗肿瘤药,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来达到阻碍癌细胞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可用于治疗各类白血病、恶性淋巴癌、乳腺癌等疾病

然而,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后发现该药还可以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等症。但该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与常规用法用量完全不同,多数成年患者起始剂量为7.5~10mg,根据病情需要可增至20~25mg,但用药频次为每周1次,而非每日1次,且在用药6周后才会逐渐起效,12周到6个月后才会充分显效。如果患者按照甲氨蝶呤之前的常规用法每日1次,连续服用数周、数月,会引起肝损伤、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脱发、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等多重功效

然而,在平时的药师咨询工作中,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激素往往较为敏感,很多患者会询问是否药物中含有激素;服用了含有激素的药物是否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水肿、延缓组织愈合等;儿童长期服用,是否会影响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生长停滞;激素是否会残留在患者体内而产生恐怖的“后遗效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事实上,激素类药物的“洪水猛兽”化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剂量与疗程也更加需要精准化。以泼尼松(强的松)的剂量变化为例,长期服用维持每天2.5~15mg;小剂量应小于0.5mg/kg/天;中等剂量0.5~1mg/kg/天;大剂量需大于1mg/kg/天;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计)则大于7.5~30mg/kg/天。

疗程上根据冲击治疗、短程治疗、中程治疗、长程治疗、终身替代治疗各不相同:

冲击疗法一般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

短程治疗小于1个月,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

中程治疗维持在3个月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

长程治疗一般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排异、慢性自身免疫病。

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

辅酶Q10

药品的剂量、疗程不同,治疗结果完全不同。而保健品,作为“保健食品”的代名词,在某些场合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与药品相混淆,但事实上同样需要注意其剂量和疗程,这里以最为常见的辅酶Q10为例。

众所周知,辅酶Q10可以作为药品(常规剂量10mg)来治疗疾病,也可以作为保健品(大剂量400mg)日常服用。事实上辅酶Q10不仅能给心脏提供动力,还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效能,能预防血管壁脂质过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无很明显的毒副作用,甚至目前的研究还表明,辅酶Q10对于晚期肿瘤转移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实际情况是,人体内的辅酶Q10主要靠自身合成,只是少量从食物中得以补充。做成保健品的400mg辅酶Q10,虽然规格剂量较大,但受限于肠道吸收的影响,实际吸收非常有限。

所以,当人体不缺乏辅酶Q10时,大量补充并不能带来额外的益处,日常补充无论是低剂量的药品还是高剂量的保健品,都比不上食物中的食源性补充来的直接和有效。

药物的剂量、疗程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还有,任何离开了剂量和疗程的“药效论”、“致癌论”都是“流氓”的说法,坊间有很多类似“吸眼球”的文章,均有哗众取宠之嫌,是以偏概全的集中呈现。比如“咖啡致癌”之说甚嚣尘上,那每天只喝1杯咖啡就会致癌了吗?人们见咖啡“谈癌色变”了吗?这明显是在混淆视听。此外,保健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同样也不应具有毒副作用,但保健品的剂量、疗程不同,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是药三分毒”,说得再直接一点,只有合理、安全用药才能将药效最大化而避免加重、加大不良反应,不至于“毒上加毒”。用药时,应该密切注意剂量与疗程。例如,维生素D为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可预防佝偻病,促进钙质的吸收,然而,一味地长期大量补充维生素D,则可诱发维生素D中毒,导致高钙血症,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再有,对乙酰氨基酚是WHO(国际卫生组织)所推荐的安全的退烧药物之一,但当日剂量超过4g(国内另一种说法是2g)时会诱发肝损伤,甚至导致肝衰竭而引起死亡

综上所述,“良药”与“毒药”的区别有时仅仅在于一念之间,一举之为, “无知无畏”的事情千万不能做。务请牢记临床用药28字箴言:好药标准千万条,合理安全是首要。擅自用药不规范,意外产生不美妙!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