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

 芸斋窗下 2021-08-07

孙跃

唐代,杭州的州治在凤凰山麓。凤凰山南面钱塘江边,有一个柳浦渡,是江干一带海陆交通要津。从柳浦向南渡过钱塘江到西陵(后来钱镠改名西兴),可以通过浙东运河与宁绍平原相连。从此沿钱塘江上溯,经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可到富阳、桐庐、建德、淳安、兰溪、金华、衢州。诗人由此出发沿途赏景吟咏,走出了一条诗歌之路。

唐代诗人杜荀鹤写的《送友游吴越》,诗意地描写了柳浦渡的盛况:“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柳浦渡对岸的西陵渡,曾出现在杜甫诗中,那句“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古驿楼”,说的是胡商出现在杭州的情况。

柳浦渡边有个地方叫樟亭,在现杭州上城区南星桥三廊庙附近。自古人们来此观赏钱塘江潮水,樟亭逐渐成为观潮胜地。唐朝时,杭州官府在樟亭设了一座驿站,称樟亭驿。驿站是古代为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和来往的官员途中提供食宿、换马的场所。后来,演变为有关人员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邮局兼旅店。

樟亭驿除了负责传送文书之外,还是杭州官方接待客人、迎来送往的地方,这里还能观潮。从唐代开始,樟亭驿到过许多文化名人,李白、孟浩然、白居易、张祜、姚合、罗隐等众多诗人在此住宿、会客、赋诗,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喜好山水风光,一生七次前往越州,都经过杭州。他的堂侄李良在杭州当刺史,李白经过杭州,都要住下来,游览湖光山色。开元十四年(726),李白春天辞别金陵前往扬州,夏天由扬州赴姑苏,然后经镇江来到杭州。李白到杭州住在樟亭驿,在楼中看钱塘江潮水。见多识广的李白见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仍然感到惊奇,写下观潮诗:

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来过恶风回。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与李良一起坐马车去九里松和天竺寺,对那一带景色赞叹不已,写了《与从侄杭州刺史李良游天竺寺》。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也写到樟亭和观潮:“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李白是樟亭驿早期接待的重量级文化名人。

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他刚来杭州时,大概住所还没安排好,先住在樟亭驿。白居易在樟亭驿观过潮,有诗《宿樟亭驿》为证。

夜半樟亭驿,愁人起望乡。

明月何所见,潮水白茫茫。

白居易常在樟亭驿会客、观潮、访友,写有《樟亭驿见杨旧》:

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

羡君独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

诗人张祜与白居易是同时代人,他来杭州参加乡试求取功名,到过樟亭驿。他登楼凭栏眺望大潮,写了很有气势的《题樟亭》,既写出此处地理特点和风光,也发出人生感叹。

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

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

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

大和八年(834)十二月,姚合任杭州刺史,赴任途经洛阳,与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兴致勃勃地与姚合谈论杭州旧事,向他介绍杭州情况,写《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为其送行。

姚合来到杭州这个江南名郡,感到耳目一新,有新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诗歌创作进入新阶段。姚合住在凤凰山官署,就是白居易“郡亭枕上看潮头”的地方,钱塘江大潮自然出现在他的诗中,《杭州观潮》是其中之一。

楼有樟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滩沉。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姚合没有辜负白居易的希望,以诗人的实力和一州之长的号召力,聚集起一群诗人,被诗人们尊为“诗宗”。晚唐杭州西湖诗人群体,有许浑、周贺、郑巢、方干、李频等,他们追求清逸幽隐,倾心禅学,潜心创作,相互唱和,撰写了大量西湖诗词。

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他从洛阳来杭州,与钱塘县令一起登樟亭观潮,写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把八月钱江大潮写得有声有色,反映了当年樟亭驿楼观潮的盛况。

百里呜雷震,闻弦暂辍弹。

府中联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李绅中进士后,沉浮宦海。他作为诗人,参加了倡导新乐府诗体的新乐府运动,他的《悯农》脍炙人口。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到过杭州,对樟亭对面的西陵渡口印象很深,这段经历常出现在他的诗中,如《渡西陵十六韵》《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

诗人宋昱在樟亭观潮,写有《樟亭观涛》,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整个过程:

“濤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高失岸,吹唠上侵空。”

晚唐诗人罗隐登樟亭驿观潮,作《钱塘江潮》: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晚唐诗人喻坦之游历不少地方,到杭州写有《题樟亭驿楼》。诗人刘沧也写过此地,他没写驿站,而是写渡口,诗名是《浙江晚渡怀古》。

樟亭和观潮的记忆,留在许多唐代诗人诗中,如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中“曲水三春弄彩毫,樟亭八月又观涛”;罗隐《寄处默师》中有“甘露卷帘看雨脚,樟亭倚柱望潮头”;皇甫冉《送薛判官之越》中写到樟亭“樟亭待潮处,已是越人烟”。

唐代,许多诗人到过钱塘江边的柳蒲和西陵渡口,到过樟亭和西陵驿站,留下了足迹和诗篇。柳蒲渡和西陵渡、樟亭驿和西陵驿,完整地构成钱塘江渡口的地理概念,既是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的一个起点,也是一个重要之点,无论在地理上还是文学和思想文化上,都是唐诗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