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小月弯弯988 2021-08-07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肖寿菊

摘要:秋玉米是指在早稻田或旱地“小麦-春玉米-红”三熟制的基础上,再增种一季玉米。这样可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其技术要点:1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秋玉米 早熟品种 人工授粉 技术要点 

玉米是旱粮作物,是指在早稻田或旱地“小麦-春玉米-红”三熟制的基础上,再增种一季玉米。这样可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秋闲田和旱坡地都可以种植,一般亩产350~400公斤,高产田可达500公斤以上。秋玉米高产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1、选地

选择排灌方便、肥力高的地块。秋玉米前期多遇伏旱,后期秋雨多,又是早稻或春玉米茬口种植,故必须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种植。如稻沟槽地、一、二台地等。

2、 选用优良早熟品种

要因地制宜选用生育期对口,丰产性能好,抗逆性强,苗期耐高温,后期籽粒灌浆成熟快且抗性好的高产早熟品种“掖单4号”和“中单2号”等早、中熟杂交组合良种。

3、 适时播种

秋玉米要保证不影响前作,同时其散粉期要赶在秋雨来临之前。秋玉米应安排在7月中旬播种,争取9月20日前散粉,10月底成熟,以避免寒露风和早霜的危害。播前要精细整地,开沟作厢;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晒种1~2天;秋玉米播期安排在收获前10~12天,采用肥团育苗,以有机肥为主

4、 合理密植

2至3叶及时移栽。采用双行双株种植,行距80~90厘米,窝距40~50厘米。每窝双株分开,错窝定植,减轻阴蔽。每亩种植3500~4000株基本苗。这种方式,既保证了田间有效株数,又提高了净光合率,促使穗多粒多产量高。

  5、加强田间管理

5.1  配方施肥

坚持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苗肥,酌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的原则。秋玉米温度高、生长发育快,故应“重底早追”。每亩30公斤磷肥、钾肥8公斤,碳铵20公斤或尿素7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1500公斤左右的清粪水作底肥;2至3叶移栽后及时施清粪水提苗。4叶期(返青后)施纯氮3.5~4.0公斤,兑清粪水1500公斤左右提苗,视旱情灌水抗旱;6-7叶期施纯氮4.0~4.5公斤,兑清粪水1500公斤左右壮秆,对促进雌穗发育,增加行粒数,效果十分显著。结合中耕除草;在大喇叭口期施纯氮6.0~6.5公斤,同时培土上厢。

  5.2  中耕培土

玉米移栽返青后,及时进行中耕培土除草。拔节期,中耕松土追肥,并结合培土壅蔸。追施最后一次穗肥时,尽量把蔸上的土培高一些,以防风抗倒。

5.3  抗旱防渍

  玉米苗期如遇干旱,应于下午4时后,灌一次跑马水,防旱保苗;中后期需水较多,此时如遇干旱,必须进行沟灌,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抽穗结实壮籽。后期如遇秋雨连绵,要及时排水防渍。

  5.4  隔行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

    雄穗抽出10厘米左右,间行或间株去雄,减少养分、水分的消耗,降低植株高度,改善光照条件。人工辅助授粉,是在玉米雄花刚抽出1/3,玉米雌花吐丝期露水干后,要在上午9—11时进行,用竹杆或拉绳震动雄花,一天进行一次,共2~3次,使花粉散落,增加授粉量,以减轻秃顶度,提高结实率。一般可增产6—12% 。  

6 、防治病虫

6.1.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

症状: 玉米螟幼虫大多集中在玉米心叶丛、雄穗包和雌穗顶花丝茎部以及叶腋等危害。心叶被害,伸展后显现许多透明斑痕或为一排排小孔;雄穗被害,影响授粉;雌穗被害,引起早枯、假熟、籽粒干瘪;茎秆受蛀,遇风易折。

防治方法: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可用3.6%杀虫双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6.2  玉米小斑病 

症状:各生育期都可发生.危害叶、叶鞘和苞叶,病斑小而多,初期出现褐色水渍状小点,逐渐发展成椭圆形,边缘带紫色或红色晕纹的病斑;后期病斑中部色变淡,出现赤褐色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绒毛状物。

防治方法:一般病株率达10%、病叶率30%时,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隔15天再喷一次,喷洒23次。

6.3  玉米大斑病 

症状:玉米早期很少感病,在生长后期危害叶、叶鞘和苞叶。病斑大而少,初期出现青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很快成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的长纺锤形条斑,能延及叶鞘,严重时叶片枯死;后期,病斑上长出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当病株率10%、病叶率30%时可喷洒12%绿乳铜或25%敌力脱2000倍液,或40%灭病威悬乳剂1000倍液,或80%新万生700倍液等。

6.4  玉米黑粉病 

症状: 玉米的雄花序、果穗、叶等均会受害,受害组织畸形肿胀成瘤,外包一层薄膜,小的如豆粒,大的直径10厘米以上。幼苗受害后产生肿瘤,往往矮化而枯死;叶片受害常生豆粒大小的瘤;果穗(或茎节)受害后常产生拳头大的瘤,果穗部分籽粒或全部变为黑粉。

防治方法:用种子重量0.3%的35%菲醌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5%的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75%百菌清的500倍液喷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