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郑州地铁恢复运营前的几点思考

 山阴张侯 2021-08-07

7月31日,郑州地铁1号线空载试运行,目前,第三方机构正在对1号线安全运营条件进行评审,通过运营安全评审后将恢复运营。郑州地铁何时全线恢复运营,尚没有明确的通报。在此,分享几点我对郑州地铁以及特大暴雨灾害的思考。

1.郑州地铁要建立熔断机制。如同股市的熔断机制,地铁应该设置熔断机制,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该停运就要果断停运。现有的机制下,地铁运营决策环节太长,一点小事都需要层层上报,什么事情都要等到领导拍板才能决定,低效率的决策机制不利于突发情况下做出及时应对。应该说这是导致地铁5号线悲剧的一个原因之一,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

2. 遇到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政府要提前做好宣传提示。这种宣传提示不能仅停留在发短信的层面上(说实话,现在很多人压根不看短信)。应该在市区醒目的广告牌或户外屏幕上,轮流、滚动播放有关恶劣天气的提示信息,增强市民的重视度和警戒心。

3. 政府要酌情修建一些大型的安全避难场所。一旦发生恶劣天气,市民被滞留无法回家,而附近酒店往往爆满,甚至个别商家会坐地涨价。在城市规划中,要留出足够的预留地,建设一些大型安全避难场所(这方面可向德国或日本学习,我们的城市规划一定要人性化,而不是过度商业化)。一旦发生恶劣极端天气,市民若无法回家或家里断水断电,可在安全避难场所休息、避急。

4. 地铁的规划选址一定要科学,要经过再三论证,一定要避免土质疏松、容易渗水或被暴雨侵袭的地方作为地铁甬道。相比于入口的安检,地铁平时的安全检查更重要,地铁的建设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要做到“不建则已,要建就务必确保安全”。此次郑州地铁5号线事件,也给其他热衷于修建地铁的城市敲响了警钟:决定建地铁前,一定要再三论证、科学选址,平时的运营中,一定要多检查多维护,切忌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

5. 相关部门的救援物资,要在平时就准备好。这些救援物资,除了食物、雨靴等东西之外,救生艇、汽船也要做好足够的储备。千万不能因为河南是一个内陆省份,就忽略对救生艇、汽船的储备。一旦发生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救生艇比汽车、公交车好用得多。

6. 要在中小学加强安全救援知识教育。大部分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此要引起重视,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救援和灾害应对课,聘请专业老师授课,并不定期开展演练、模拟,让安全救援、紧急自救和灾害应对知识深入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大脑。

7. 遇到突发恶劣天气,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要果断提前作出安排,该放假放假,该调休调休,不能让员工冒着恶劣天气的风险来上班。恶劣天气是偶然的,为生活奔波却是必然的。很多人为了生活奔波在家和公司之间,为了挣钱几乎拼尽了全部力气,即使有事也不敢请假。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面对特大暴雨,往往容易麻痹大意,把上班挣钱而非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总觉得“无论下再大的雨,也要去上班,做个爱岗敬业的好员工”。不得不说,这种思想有时候很可悲,它深刻地向我们表明:灾害固然伤人害人,但相比于灾害,有些东西更伤害人,而且往往是“伤人不见血”。在这方面,我还是要强调:宁愿企业业绩差,宁愿经济不发展,也坚决不要以忽视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的发展。

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